APP下载

德育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

2019-09-10房玉杰

新教育论坛 2019年10期
关键词:创新机制国学德育

房玉杰

摘要:中国人民教育家、伟大的社会主义民主战士陶行知曾经说过:“道德是做人的根本。根本一坏,纵然使你有一些学问和本领,也无甚用处。” 19世纪德国哲学家、科学教育学的奠基人赫尔巴特也有言道:“道德普遍地被认为是人类的最高目的,因此也是教育的最高目的。”道德是人类在公平的环境下所追求的最高理想,而教育事业又是帮助人类生生不息、薪火相传的实践活动。习总书记指出——基础教育是立德树人的事业。那么,在为学生终身的学习与生活奠基的小学时期,德育更是发挥着统领全局的基础性、关键性作用。文字是传达一切温度、品质、情感的重要途径,因此在小学语文的课堂上,如何将德育的命题恰如其分地授予学生,如何将德育渗透到语文学习中是必须探讨的重要话题。

关键词:小学语文;德育;教师责任;国学;创新机制

小学语文既是一门学科,也是学生初次接触到意识社会的必修课与价值观形成的重要阶段。尤其是五年级,是一个重要的时间点。学生的学习能力已經养成,而区别成熟与不成熟,成长与尚未成长的要素是价值观的形成与否。正如习近平在北京市八一学校考察时发表的重要讲话——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引导学生自尊自信自立自强。本篇文章就是围绕这一论点,简析如何将德育教育渗透到小学语文中。

一、身为传道授业者,小学教育者应“铁肩担道义”。

习近平指出,一个人遇到好老师是人生的幸运,一个学校拥有好老师是学校的光荣,一个民族源源不断涌现出一批又一批好老师则是民族的希望。对得起教师这一光荣伟大的群体名称,不辜负人民与国家的期望,首要的要求老师严格要求自己,严格对待事业,严格反思与进步。将德育教育渗透到小学语文课堂中,老师应有着对教学内容独特的安排与诠释。如五年级语文课本中的《七律长征》,正是向学生们讲述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与长征精神的契机,《圆明园的毁灭》是把近代化的开端中国社会的饱受凌辱解开给学生们看;《毛主席在花山》是带学生们领略伟大领袖的高贵品质。习近平对教育工作者提出了要教得有风格的要求。一切优良的品质在教育者心中凝结成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二十四字箴言,但对于小学生来说,只有感动才能感同身受,只有感同身受才能生出不竭的精神动力。因此教师要尤为勤勉备课,换位思考,业务精湛,多读书,多输入,多更新自己的知识库,善于学习并利用有效的资源,并用学生们易于接受的方式有效输出,讲好课,也是讲好德育故事。“铁肩担道义”?——既是树立为祖国服务、为人民服务的意识,又要教育与引导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中国共产党。

二、继承优良传统,创新教学内容,发挥国学的积极作用。

在“中国梦”“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等时代主旋律下,国学大热。虽然存在学生家长盲目追求所导致所谓国学课程鱼龙混杂、良莠不齐,但国学以一种恰当的方式传授给小学生是颇具积极意义的。小学语文课堂中应创新模式,增加通识教育和国学教育。即使是最基础的《三字经》与《弟子规》中也蕴含着非常有意义的道德要求。“父母呼,应勿缓”,“父母教,需敬听”,“教之道,贵以专”。国学亦源于生活,它并不是封建纲常,它只是具有权威性的“行动准则”。作为教育者,我们面对学生的不约束行为与思想时常深感无力——如何将所谓“大道理”变成学生们烂熟于心、不敢触碰违背的规范呢?我想,国学便是解决这一难题的最有效方式。国学除发挥其德育功能之外,还能丰富学生的知识层面,培养学生基础的古文学习能力,为日后援引、拜读古文名著起到一定的引导作用。遥想春秋,我们的前辈、大教育家孔夫子就是这样,以德育人,克己复礼,用德与仁的光辉将周礼延续下去。素质教育是教育的核心,德育是重塑灵魂、重塑生命与重塑人的过程。小学语文课堂在国学教育与通识教育的助力下定有新颖的发展与不菲的成效。

三、创新德育形式,使传统语文课堂大放异彩。

语文是学科,语文也是生活。这门学科的知识包罗万象,无法穷尽,而用来走近、体验、探索与感悟它的方式更是不计其数。丰富多样的语文学习活动是小学语文课堂上的加油站与补给站,更是使德育教育变成实践的行之有效的途径。例如,教师可以讲课本剧、话剧的形式引入课堂,德育从单一的知识变成一种直观感受再到被学生领悟需要通过一定的实践形式。课本剧、话剧的形式,一方面让学生身临其境,探究良好品德的表现形式,另一方面,产生感同身受的共鸣感。此类的活动还有很多形式——如演讲比赛、手抄报……寓教于乐,独具匠心,教学的设计对于教育者来说是不断尝试、不断试错、在尝试中成长、在错误中提炼的过程。在创新的同时也要注重因材施教,认识到整体性与特殊性的关系,用辩证的眼光且行且思。同时还应发挥激励机制的积极作用,充分调动学生提高思想道德修养的积极性和积极主动服务他人、尊师敬长、团结友爱的主观能动性。

习总书记曾多次这样描述基础教育——“基础教育是全社会的事业,需要学校、家庭、社会密切配合。”学校与教师们义不容辞地要担起主体职责,既是为学生的终生幸福奠基,也是不辜负一个家庭的期望与培育,更是为实现我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而添砖加瓦贡献人才。曾经我们把“家风建设”作为一大发展举措,但我深感,在基础教育中,将德育渗透到小学语文课堂是一件多么意义重大的任务。德育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德育更是教育的永恒主题。牢牢把握——担负起教师作为德育教育授业者的责任;继承传统,发挥国学在语文课堂中的积极作用;创新德育活动与实践模式,建立激励机制这三大关,德育在小学语文课堂中的渗透作用才能真正做到“润物细无声”。

猜你喜欢

创新机制国学德育
《中国德育》
“垂”改成“掉”,好不好?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德育无痕 渗透有方——小学语文教学的德育渗透方法探析
体育与旅游产业融合的创新机制研究
我国信访制度缺陷与创新机制研究
新常态下以创新驱动升级转型的制度建构
奋斗鸡—我的国学日常
县级电视台法制栏目的困境与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