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语音修辞的美感探析

2019-09-10周春媛

新教育论坛 2019年10期
关键词:美感探析

周春媛

摘要:语音修辞是语言行为中最普遍的修辞现象,生活中语音修辞无处不在。表达同一个意思,用上不同的语音修辞,带上不同的语气语调,就能产生天壤之别的两种效果。威廉·冯·洪堡特曾经说过:“一个民族的语言, 拥有丰富优美的语音, 还是只有贫乏单调的语音决不是无关紧要的。”懂得欣赏语音修辞的美和运用语音修辞, 对增强口语交际表达效果、 提高丰富作品的表现力, 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关键词:语音修辞;美感;探析

引言

语音修辞归属于修辞现象,它指的是人们在使用有声语言交流活动的时候,运用语音的因素对有声语言进行调整、 修饰的现象。想要更好地表达阐述的意思、 提高作品的感染力,学会欣赏语音修辞的美并学会运用语音修辞,是必不可少的。高尔基也曾说过:“作为一种感人的力量,语言真正的美,产生于言辞的准确、明晰和动听。”

一、语音修辞美感的重要性

浩瀚渊远的汉语文化发展离不开语音修辞的参与,语音修辞在汉语中占有不可忽视的重要地位。汉语具备了元音占优势,乐音成分多,富于音韵美的音节结构的特点,这不能不说是汉语的一大优势。我们的古人非常懂得利用这个优势。[1]无论是诗经、楚辞、汉赋还是唐诗、宋词、元曲取得的一个又一个辉煌艺术成就 ,都与语音修辞息息相关。伟大的文学家鲁迅先生就强调过,写文章要做到“音美以耳”。语音修辞所产生的美感不仅仅能带给我们文章更强的表现力和感染力,还能让我们的汉语言闪烁出更炫目的光芒。

二、语言现象中的语音修辞

(一)文学中常见的语音修辞

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古汉语文化离不开修辞的运用。语音修辞带给唐诗、宋词、汉赋、元曲的影响是极其深远的。而古代诗词中最常见的语音修辞要数押韵。押韵让诗歌更具经典韵味,如《静夜思》:

床前明月光,

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

低头思故乡。

诗中的“光”、“霜”“乡”为韵脚,读起来琅琅上口,别有一番韵味,怪不得能够成为脍炙人口的经典诗篇了。

不仅唐诗十分注重韵脚的搭配,元曲在韵脚的选择上也没少下功夫,如张养浩的《潼关怀古》: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

望西都,意踟蹰。

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作了土。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曲中通篇押韵,如“怒”、“路”、“处”、“土”、“苦”。使人乐于传诵。

(二)日常口语中常见的语音修辞

日常口语不像文学创作那样严谨规范化,但是也不乏语音修辞中的艺术美。日常口语中出现的语音修辞主要有停顿上的选择、拟声词的运用。停顿有时是为了感情表达上的需要、重点的突出。如:

“你,给我滚出去!”这里的停顿突出主语的同时也加强了感情的表达。

日常用语特别是描绘场景、转述故事时常用的语音修辞之一还有仿声,即拟声词的运用。如:“咕噜咕噜……小亮端起汤碗,把鸡汁汤喝了个精光”,“你这么噼里啪啦地把他批了一通,难道他不记恨吗?”这些拟声词不仅能让语言表达更具体形象,还加强了语言的感染力,增强了语言表达效果。

三、语音修辞的美感体现

(一)抑扬顿挫的声调搭配

声调也就是指一个音节语音高低、升降的变化。阴平和阳平,属于扬调,合称平声。上声和去声属于抑调 ,合称仄声。

也就在这遥远的“诗经”时代,人们就已经注意到了这一平仄的搭配:

蒹 葭 苍 苍, 白 露 为 霜。 所 谓 伊 人, 在 水 一 方。

一 一 一 一   一 ︱ 一 一   ︱ ︱ 一 一  ︱ ︱ ︱ 一

(《诗经·蒹葭》)

其中“所谓”与“伊人”,“溯洄”与“从之”平仄交错,“所谓伊人,在水一方”与下一句的“溯洄从之,道阻且长”也注意了规律的变化。体现出了平仄搭配的抑扬顿挫之美。通过平仄搭配,表达了作者凄婉惆怅的感情。

(二)悦耳动听的韵脚选择

押韵是语音修辞中的的重要现象。在语音修辞特别是诗歌的语音修辞当中,押韵的使用频率是很高的。韵脚和感情的表达息息相关。不一样的韵,表达的感情色彩就完全不一样。如“ui”“ou”等低柔和细微的韵,适宜于倾吐优美、温柔、轻松的情怀。例如王菲的歌《红豆》:

还没好好的感受

雪花绽放的气候

我们一起颤抖

会更明白什么是温柔

还没跟你牵着手

走過荒芜的沙丘

可能从此以后学会珍惜

天长和地久

......

整首歌押抒发温柔、低沉感情的“ou”韵,唱起来低回优柔,缠绵悱恻之情随声韵流入读者心头,令人回味良久。

(三)婉转铿锵的双声叠韵

文学语言节奏美的生成离不开语音的和谐搭配。[1]无论是同一重叠形式连用,还是将各种叠音词、重叠形式搭配开来穿插运用,前后呼应,配合适当,都能让语言于无形中流淌出舒缓起伏流畅有致的节奏感。如:

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又像笼着轻纱的梦。虽然是满月,天上却有一层淡淡的云,所以不能朗照;但我以为这恰是到了好处——酣眠固不可少,小睡也别有风味的。月光是隔了树照过来的,高处丛生的灌木,落下参差的斑驳的黑影,峭楞楞如鬼一般;弯弯的杨柳的稀疏的倩影,却又像是画在荷叶上。(朱自清《荷塘月色》)[2]

文中“静静”、 “薄薄”、“ 淡淡”、“ 弯弯”等叠词的运用使人读起来富于音乐性,使文段利于阅读,听起来特别悦耳动听。刻画了当时“月夜”这一独具安静恬淡美的场景,渲染了浓郁的夜色氛围,富于节奏美的叠词的使用还使本段成为阅读的名段。

(四)亲切真实的仿声效果

仿声就是用语音来描摹人、物、自然的声音,也是语音的一种修辞手段,可以让人就像听到了真切的声音一样,更近距离地接受到表达中的声音信息。如:

那屋子里面,正在窸窸窣窣的响,接着便是一通咳嗽。老栓候他平静下去,才低低的叫道,“小栓……你不要起来。……店么?你娘会安排的。”(鲁迅《药》)

到半夜,果然来了,沙沙沙!门外象是风雨声。他正抖作一团时,却听得豁的一声,一道金光从枕边飞出,外面便什么声音也没有了,那金光也就飞回来,敛在盒子里。(鲁迅《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在上面的句子里,“窸窸窣窣”、“ 沙沙沙”是叠音词。这绘形绘声的语音令鲁迅的书面语活泼生动,真切描绘了当时的场景,使文章的表述更加形象生动,读起来更具真实美。

结束语

近来,在汉语言研究领域,语音修辞引起了较广泛的关注。许多学者、专家已经认识到语音修辞的重要地位,甚至已有人呼吁人们全面掌握语音修辞的内容 ,并巧妙使用于语言中。懂得欣赏语音修辞的美和运用语音修辞, 对增强口语交际表达效果、 提高丰富作品的表现力, 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参考文献:

[1]英君.浅析张爱玲小说语音修辞的审美特征[J].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02).

[2]朱自清.朱自清散文精选[M].南京大学出版社,2009(04).

猜你喜欢

美感探析
探析跟踪审计在工程造价审计中的应用
轻装上阵
万紫千红总是春
几何映射
秋冬的暗黑浪漫
数学物理反问题探析
数学物理反问题探析
高中数学新型课堂教学探析
探析一道新编填空题的多种解法
不一样的地面美感 地砖扮靓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