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水不成池 无情不成课
2019-09-10蔡成碧
蔡成碧
【内容提要】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凭借语言文字训练,发展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在理解,品味语言中,获得语言智慧 ,得到人文滋养;让孩子们在感受爱,珍惜爱,学会爱的过程中将亲情文化发扬光大。
【关键词】语文教学 策略
池与水的关系,是一个相对独立又相互依存的关系。池若无水,那就不叫池;水也离不开池,否则,水便没了栖身之地。两者是一而二,二而一的关系。语文教育上的水就是情,就是爱。语文教学没有了情,就成了无水的池,总逃不了一个空虚。著名的艺术家罗丹曾经说过:“艺术就是感情,教育离不开爱,教学情为先。”是的,课堂上感染学生的是情,打动学生的是情,震撼学生的也是情,真可谓“无水不成池,无情不成课”。
在现行的小学语言教材中,有很多描写亲人之间真挚感情的课文。编者把这类文章编进小学语文教材中,除了缘于他们对这种人间真情的感动外,更主要的是由于当今很多孩子虽然沐浴在浓厚的亲情氛围之中,却发现不了这份真情,既不懂得珍惜和表达这份情感,更不明白这份情感蕴含的文化。编者希望学生通过对这类教材的学习,擦亮双眼,从课文的具体描写中明白亲情是千百年来的一种爱的文化,把对亲情课文的学习上升为对亲情文化的吸纳,在积淀情感、传承文化的同时,走进亲情,拥抱亲情,学会感恩,快乐做人,让亲情温馨而永恒。
一、抓动情点以情感染学生
教师在学生通读全文的基础上,了解了课文写作背景的前提下,在大屏幕上出示了“鼻子一酸”一自然段,让学生自由读。读完之后,教师用低沉的声音问:“鼻子一酸“是什么感觉?
学生众说纷纭,声音低沉的,有了“鼻子一酸”的感觉,教师马上抓住这个动情点,激情飞扬地导入到下一个环节:“作者为什么会有“鼻子一酸”的感觉呢?请大家默读课文,读到哪里让你鼻子一酸,就在那里作上符号,作上批注。
这位教师抓住作者在看到自己的母亲因生计如此忙碌,如此憔悴时表现出的情感状况,并以此为突破口,引导学生调动感官体验,引发认知冲突,顺势引导学生深入文本,感悟作者辛酸的根源,从而将这四个字深深烙在学生心底,并由此发散,引导学生从平凡的小事中读懂那段不“平凡”的深情。
二、抓动情句段,以情打动学生
师:你从哪儿感到“鼻子一酸”。
师出示“背直起来了,我的母亲。转过身来了,我的母亲。褐色的口罩上方,一对眼神疲惫的眼睛吃惊地望着我,我的母亲。”教师采用了以读代讲的方式,通过声情并茂的朗读,把学生的情感一次又一次推向高潮,使母亲那伟大而高尚的形象深深地烙在学生心中。
首先,教师让学生把这几句话变成常用的语序,与学生合作对比读,在对比中感受情感的变化。然后,师声情并茂的朗读,让学生闭眼,在脑海中想象画面。接着,教师循循善诱让学生回忆画面,“你看到了什么样的背?你看到了一张什么样的脸?你看到了一双什么样的眼睛?”随着问题的层层递进,学生脑海中那个为了生计而过度劳累、衰老的母亲形象更加真实、立体,为深入理解母亲的情“深”埋下伏笔。谈完之后,让学生再读句子,把对瘦弱的母亲的关心读进去,把对辛苦的母亲的崇敬读进去。就这样,让学生在反复朗读中,用心去感受、倾听文中人物内心的声音,凭借这些语言文字,训练语言,发展思维,使学生受到情感的、道德的、美的熏陶,得到人文滋养,使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成了有源之水。
三、抓角色转换,以情唤情
师:你还从哪里感到“鼻子一酸”
师出示课文片段:“母亲说完,立刻又坐了下去,立刻又弯曲了背,立刻又将头俯在缝纫机板上了,立刻又陷入了忙碌……”
师画出四个“立刻”指名读,再层层追问“‘立刻是什么意思?”“可以换成什么近义词?”“比较一下,换了好,还是不换好?为什么?”接着指导学生有感情地读,读出快节奏,头脑里面现快镜头。在此基础上,进行角色转换。师深情地问:“母亲,你已经这么劳累,就不能停下喘口气吗?”“母亲,你已经这么瘦小,就不能伸个懒腰吗?”生自然扮演文中伟大的母亲,说出文中母亲想说而没有说的话。这课自然天成的角色对话,把学生的情感从心底呼唤出来,这感人的角色对话迸发出了学生心灵的激情,如此细节煽动了学生那一颗颗敏感的心,煽动了那一根根敏感的“情”弦,煽出了语文的袅袅韵味。
四、抓寫话训练,以情震撼学生
在精彩的角色转换对话后,教师紧紧抓住这迸出的激情,动情地说“我鼻子一酸,攥着钱跑了出去,我在心里一遍又一遍地对母亲说:‘ 。”
通过写话训练,再一次以情震撼学生,让学生的情感再一次得到升温。当学生再一次走进文本,与文中人物产生情感共鸣时,得到人文滋养时,不但崇敬文中的母亲,而且懂得敬佩,理解自己的母亲,甚至天下所有的母亲。
总之,这位老师在这堂课中,以情动人,以情育人。以浓浓情感,架起教师、学生和文本之间的桥梁,以情生情,以情导情,以情唤情,力求让学生获得情融融、意切切的心灵感受,使语言文字和人文精神的锤炼,浑然一体。崔峦老师也指出:“语文教育就是要凭借语言文字训练语言发展思维,让学生在理解,品味语言中,获得语言智慧,得到人文滋养。”正所谓:“有水才有池,有情才是课。”让我们共同努力吧!让浓浓的语文味,深深的人文情充盈我们的语文课堂,让学生在学习语言文字的同时,也在领略爱的文化,感悟人世间最珍贵的亲情,让浓浓的亲情浸润孩子们的心田,让孩子们在感受爱,珍惜爱,学会爱的过程中将亲情文化发扬光大。
【参考文献】
1、《小学语文教师》
2、《小学语文教学》
3、《小学语文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