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翻译特性视域下汉语文化负载词汇英译探析

2019-09-10关敏

校园英语·月末 2019年1期
关键词:汉译英

【摘要】汉语蕴含意义丰富,如果理解不充分,一定不能准确表达出汉字背后的文化内涵。本文将从翻译的五大特性,社会性、文化性、符号转换性、创造性和历史性入手,探讨汉语文化负载词英译过程中意义再生的方法原则,从而实现翻译最佳效果。

【关键词】翻译特性;意义再生原则;汉译英

【作者简介】关敏,辽宁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研究方向:英语语言文学。

一、引言

翻译是以符号转换为手段、意义再生为任务的一项跨文化的交际活动。翻译活动不仅仅是一种纯语言的层面的活动,更是一种重要的文化实践。翻译不仅起着交流、借鉴的作用,更有着创造的功能。许钧在《翻译概论》中说道:“翻译是以符号转换为手段,意义再生为任务的一项跨文化的交际活动。”(许钧2009:37)由此可见翻译不是两种语言符号的简单机械的转换,而是一种复杂的跨文化的意义的再生的动态过程。翻译视域有五个方面特性:社会性、文化性、符号转换性、创造性和历史性。本文从上述方面为出发点,探析汉语文化的翻译过程。

二、翻译之特性

承载文化信息的汉语词语在翻译时不仅要表达其字面意思,重要的是发掘其隐含的文化内涵。而汉语词语所承载的特定文化涵义是受多方面影响的,这就要求读者要在一定翻译视域下理解。视域是指一个人在其中进行领会或理解的构架或视野。根据汉语所承载的文化内涵,需要从翻译视域的五个方面着手,最大限度地把其内在的思想内容和文化内涵在译入语中表达出来。

1.翻译具有社会性。翻译活动之所以存在,或者有必要存在,是因为操不同语言的人之间需要交流。而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所形成的一种关系必定具有社会性。以翻译为手段这种接触、交换或交流的活动,无不打上社会与文化的烙印,翻译活动时时刻刻受到社会因素的影响、介入、干预和制约。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一个民族整体的思想状态、文化意识、生活状态会有所不同,而在这个背景下所产生的文字便具备了相应的文化特色。只有从翻译社会性的视域下探析文字的含义,才能将其真正的含义翻译出来。

例1:在英译谚语“不要班门弄斧”时,我们要注意英语国家处于海洋文明中,在翻译成英语时,我们要将其意译为“Never offer to teach a fish swim.”这样才符合英语社会文化。

例2:《圣经》在英语国家中影响深远,源自于《圣经》的谚语也经常出现在人们的社会生活当中。汉语谚语“自助者天助也”在英语中有与之对应的谚语,“God helps those who help themselves”。“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对应的英语谚语是“Do as you would be done by”。

2.翻译具有文化性。所谓文化性,是指语言在其形成与发展过程中,不仅深受社会生活的影响,同时也反映着当时某一特定的文化现象。翻译的本质作用之一便是克服语言障碍,达到使用不同语言的人们之间的精神沟通,而这种精神沟通,主要是通过文化层面的交流获得的。况且,翻译活动的进行时刻受到文化语境的影响。弗美尔明确总结,“总之翻译是一种跨文化的转换。”中西方文化在许多方面都存在着很大差异,传统观念、生活习俗等不同导致语言表达的差异。要想充分理解某一特定词语的含义,需要从翻译文化性的视域去探索文化的不同特点,从而总结出词语的含义。

例3:一些地名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如“娘娘庙”、“聚仁巷”、“妙峰山”,如果直译便不能体现中华文化的高深之处,因此采用意译,依次被翻译为“the goddess fertility”、“gathering benevolence lane”、“fantasy peak”。

例4:不同的词汇在不同的文化环境中所代表的文化象征不同,这就是为什么有些商标的翻译不能单纯按照字面翻译。“孔雀”在英语中是邪恶的动物,因此,中国的孔雀彩电出口商标不能是“peacock”,而是采用一个完全不一样的词Anaras(天王星)。“fang”在英语中的意思是“毒牙”,因此,“拉芳”品牌翻译成“La Fang”欠妥当,译为“Love Fun”更为合适。

3.翻译具有符号转换性。所谓符号转换性,是指语言作为一系列符号构成的系统,每个词语都有其特定的符号,必须放入一定的系统中才能显示出自身的价值和承载的意义。语言是人类文明最初始的符号系统。这就表示每一种固定的社会文化都有其独特的语言符号系统,翻译时并不能简单地按照自己的文化习惯进行转换,还要考虑译入语的符号系统特点。索绪尔在《普通语言学教程》中说:“语言的问题是符号学的问题,我们的全部论证都从这一重要的事实获得意义。要发现语言的真正本质,首先必须知道他跟其他一切同类的符号系统有什么共同点。”如今看来,将翻译活动严格地局限于语言活动的认识是片面的,但翻译活动的具体转换是以符号的转换为手段的。

例5:在翻译过程中,译者会根据本族语词汇,找出目标语中对应词汇与意义进行翻译。简单的一一对应的翻译有:“以眼还眼,以牙还牙”翻译为“An eye for an eye; a tooth for a tooth”。“说得好不如做得好”翻译为“Better to do well than to say well”。“只要功夫深,鐵杵磨成针”翻译为“If you work at it hard enough, you can grind a iron rod into a needle”。

4.翻译具有创造性。译者的工作是将一个文化词语的涵义传递给译入语读者,这就要求译者充分考虑所译文化词语所在的语境和背景,通过自身的生活体验,对其涵义重新进行建构,有依据地传达它的内在涵义。在翻译过程中,不论是理解还是阐释,都是一个参与原文创造的能动的过程,而不是一个消极的感应或者复制过程。由于语言的转换,原作的语言结构在目的语中必须重建,原作赖以生存的“文化语境”也必须在另一种语言所沉积的文化土壤中重新构建,而面对新的文化土壤、新的社会和新的读者,原作又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接受空间。

例6:“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翻译为“Faire without, foul within.”

“欲速则不达”翻译为“More haste, less speed.”

“爱屋及乌”翻译为“Love me, love my dog.”

这些句式的翻译均打破的原句的格式,删减了多余词汇,简单对仗的句式更能体现谚语的警示作用。

5.翻译具有历史性。翻译活动要放到人类历史发展的长河中去加以考察。因此,我们便可以清楚地看到在人类的历史发展中,翻译活动的形式与内涵在不断地丰富,而在不同的历史阶段,翻译所起的作用也是有别的。就翻译的可行性而言,大量的翻译实践证明,人类的翻译能力随着历史的发展而不断提高。就具体作品的翻译而言,翻译的历史性表现在理解、表达与接受的整个过程中,具体的翻译活动存在历史的局限,同时又揭示了翻译有着不断超越局限、不断发展的必要性。微观来看,每个文化词语所产生的时代是不同的,也就是说,每个文化词语会具有它所产生的那个时代的历史制约性,受其历史特定意识形态的影响。所谓的翻译的历史性,不仅是译者本身受其特定的历史环境、条件、地位的制约,翻译文本也会在不同的历史条件下具有不同的文化意义。

例7:过去我国地名、人名译写均使用威妥玛式拼法。1888年创造的威妥玛式拼法译写我国地名人名是不准确的,如用英语的清辅音“p、t、k”拼写汉语的爆破音“b、d、g”,如北京——Peking;青岛——Tsingtao;香港——Hong Kong;广州——Kwangchow。1979年后,我国政府规定使用汉语拼音译写我国地名和人名,这是符合“以标准音为依据”的国际通用惯例的。

例8:对《道德经》中的“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的翻译可以看出,在跨越100年中,随着时代的变迁,西方人对这句的理解存在较大差异。

译文 1:

The Tao, or Principle of Nature, may be discussed [by all];

It is not the popular or common Tao.

Its Name may be named; but it is not an ordinary name.

译文2:

Existence is beyond the power of Words

To define:

Terms may be used

But are none of them absolute.

译文3:

The Dao that can be described in language is not the constant Dao;

The name that can be given it is not its constant name.

三、结语

本文通过借鉴许钧在《翻译概论》中提出的翻译的五大特性,举例分析了俗语、地名、商标、诗歌的英译文本,在考虑语言、社会、文化、历史的前提下,将其转换为符合英语国家语言习惯的文本,让中国文化走出国门,促进中国文化的传播。

参考文献:

[1]許钧.翻译概论[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9.

[2]齐季.翻译特性视域下汉语谚语英译探析[J].淮北职业技术学院,2016(15).

[3]檀巧霞.试论商标的文化及其翻译[J].池州师专学报,2000(14).

[4]王利军.中国地名的文化性及其翻译[J].河北理工大学学报,2009 (9).

[5]张娟.翻译创造性视角下汉语典故的翻译[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6(1).

猜你喜欢

汉译英
KEYS
KEYS
汉译英中的习语翻译技巧
Keys
后殖民语境下的翻译人才培养
汉译英中定语的翻译技巧
论汉译英中标点符号的处理
“第二届连士升杯国际汉译英大赛”获奖名单等
新目标英语八年级(上)Unit3 STEP BY STEP随堂通
新目标英语八年级(下)Unit 1 STEP BY STEP随堂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