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村地区小学小班化教学策略

2019-09-10赵志川

天津教育·中 2019年1期
关键词:应用题思路解题

赵志川

随着经济发展越来越不均衡,城市和乡村教育的差距越来越大。尤其是农村边远地区,由于父母在外忙于工作,留守儿童越来越多,加上家长对孩子的学习不重视,使得孩子的成绩越来越差,导致农村边远地区的学生得不到同等的教育和升学机会,这不是我国教育想看到的现象。为了避免这种情况,我国农村边远山区形成了小班化教学模式,使得教师能够有精力和时间关注每位学生的心理特点,制定出适合个体的教学目标和教学计划,从而缩短城乡教育的差距。

数学应用题是培养学生数学思想的有效途径,尤其是在小学高年级应用题的教学中,不仅要让学生掌握解题思路,培养数学思维,同时要让学生能够体会数学知识在生活实际问题中的应用,从而对数学学习更感兴趣。然而,由于农村边远地区的学生底子薄、自学能力差,并且学习资源有限,所以在学习数学应用题时常常出现难以理解题意、没有解题思路、缺少解题方法等现象。因此,为了改善这种现状,我在实施小班化教学的基础上对所处地秦州区牡丹镇张家寨学校、草川学校进行了研究,得出提高高年级数学应用题教学效率的策略。以下是详细阐述,希望对广大农村小学教师有所帮助。

一、分层教学,提高学生应用题理解能力

在一个班级当中,学生理解知识的能力有差异,进而导致学生的学习成绩也出现了个体化差异。所以,教师可以根据他们的身心特点分成不同的群体,并制定出符合每个学生的教学目标和教学计划,这样可以更好、更快地促进学生学习成绩的提升。教师可以对学困生进行一对一的指导,从而缩短学困生与优等生之间的差距。比如在数学应用题的教学中,有的学生的理解能力比较好,当堂就能轻松理解题意,而有的学生的理解能力比较差,在课上听了教师的讲解后还是理解得不够透彻,在课下也不复习,导致学生的应用题解题能力越来越差。因此,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理解能力进行分层教学,在实际教学中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目标。

例如,在应用题教学过程中,我将学生分成了A、B、C类,在上课时让C类学生读题和分析题目的含义,让B类学生给出解法,让A类学生给出其他不同的解法。通过制定不同的教学目标,增强学生对应用题的理解能力和解题能力。并且,我在布置作业时设计了不同的作业内容,如基础题、必做题和选做题,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能力完成作业。遇到不会的问题时,学生可以向教师求助,教师分析后帮助学生理解,从而提高应用题教学效率。

二、师生合作,理清学生应用题解题思路

师生合作主要以学生为学习主体,教师在课堂中发挥主导作用,通过合理的教学方式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达到互相启发、互相学习的目的。在数学应用题教学中,只有在师生互动的情况下,教师才能抓住学生的学习特点和学习需求,帮助学生理清解题思路,梳理应用题的解题步骤,以此加强学生解决应用题的能力。

例如,为了能帮助学生理清应用题的解题思路,我引出了这样一道数学题:“一个农民爱养动物,有一天,他把狗和鹅放在了一个笼子里,共有30个头、88只脚,请问笼子里有多少只狗和多少只鹅呢?”随后提问:“做这类题时,你们都是怎样思考的?”有的学生说:“我在做这类题时考虑到了狗的脚数是鹅的两倍,所以做一次除法和一次减法就可以算出来了。”我问:“这道题目中,狗的脚数刚好是鹅的两倍,如果不是呢?”学生没有了思路。接下来,我进行了引导:“在这类应用题中,我们可以将鹅全部当作是狗进行思考,也就是30只动物全部是狗,就有30×4=120只脚,那么就比88只脚多出120-88=32只,而每只狗比每只鹅多出4-2=2只脚,所以有32÷2=16只鹅,自然就算出了狗的数量。”在师生合作过程中,我首先对学生进行了提问,通过师生互动理解了学生的思路和想法,从而加以指导,理清解题思路,帮助学生成功解出了题目。

三、小组探究,丰富学生应用题解题方法

小组探究是教学中经常用到的一种教学方式,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可以自主探索和交流、学习数学知识。在数学应用题教学中,实施小组探究教学模式可以聚集学生的智慧,拓展学生的数学思维,树立创新意识,从多角度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從而找到最优的解决途径。合作学习的效果是否与理论相一致呢?

通过调查发现,许多小学数学教师对于合作学习的理解还局限在字面意思,并没有进行更深入的了解。在教学的过程中,大部分都是流于形式,学生没有真正地参与到小组讨论或者小组学习的过程中,这就很难将小组合作学习的作用发挥出来。究其原因,其中一点就是教师们忽略了“合作”这个词的含义。从合作学习的一些成功范例可以看出,要想在合作学习中提高学生解应用题的能力,就必须将合作落到实处,而不仅仅是组织。

例如,为了能够让学生提供多种解题方法,拓展学生的思维,我将学生划分为几个小组进行学习,并给出了以下题目:“同学们在做操时排成了一个四层中空方阵,其中最外层的每边有8个学生,问总共有多少个学生?”经过分析和思考,小组1给出了一个解题方法:把整个方正填满就有8×8=64个人,减去其中空的人数后,就得出了学生的总数。小组2给出了另一个解题方法:将方阵看作一个大正方形里的一个小正方形,求学生的总数相当于求这个回字形的面积,所以,将回字分成四份,求出其中一份的人数,最后乘以4就得出总人数。教师要实时观察各小组的讨论合作,对于不认真、不积极讨论的小组,教师应当予以指导,鼓励学生进行讨论,以保证合作学习落到实处。另外,对于解题思路清晰、用时少的学生,教师应当让该学生在课堂上分享,帮助大家一起进步。通过小组合作,学生的数学思维得到了拓展,在不断创新中,学生也能寻找一些新的方法。

四、情境创设,让学生在情境中学习思考

在数学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当为学生提供一个解数学应用题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培养应用题解题思路。首先,教师需要在课堂中创设一个带有应用题元素的情境,让学生在这个情境里学习,激发学生的数学思维,让学生没有顾虑、畅所欲言,将自己的解题思路说出来。

教师应让情境贴近生活且有趣一些,因为小学生对世界的认知度不高,对一切事物都觉得新鲜有趣,原本应用题就属于比较死板的题目,教师假如再用死板、刻板的方式教导学生进行学习,学生很容易产生倦怠心理,这不仅不利于小学生应用题解题能力的培养,反而会适得其反,导致学生讨厌数学甚至害怕数学。

例如,教师可以这样创设情境:“假如某一天,你陪妈妈外出买菜,身上只带了12元,买青菜用了3元,买胡萝卜用了5元,买豆腐用了2元,请问妈妈身上还剩下多少钱?”这是一个很常见的家庭计算问题,创设这样的一个情境,很容易将学生们的思路带入生活中,联想到家人,一般情况下,学生的注意力都会有所提升。

随后,再引导学生对题目进行思考,这是一个很简单的减法题:12-3-5-2=2,很容易就能得出结果:只剩下2元。诸如此类,教师使用情境代入法,既能增加课堂趣味性,又能起到增进师生之间感情的作用。

要想在农村边远山区小班化教学模式的背景下高效地进行应用题教学,除了上述的几种策略之外,还有其他多种教学策略。提高应用题教学质量是每个农村边远山区小学数学教师面临的挑战,要想实现教学目标,只有通过不断钻研和学习才能制定出合理的教学策略,从而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本文为天水市教育科学研究所2018年度农村教育问题专项课题(TS[2018]ZX22)成果。

(责任编辑 袁 霜)

猜你喜欢

应用题思路解题
有限制条件的组合应用题
有限制条件的排列应用题
数列应用题、创新题
高中数学解题教学中逻辑思维的培养——以数列解题为例
“化二为一”法在初中解题中的应用
我的思路我做主
巧用比妙解题
解题勿忘我
解应用题要过“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