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人谈运河
2019-09-10王幸芳董劲草
王幸芳 董劲草
运河的古韵悠悠,适合造梦,适合宜居,也适合寻梦。
为大运河创造的梦想,与大运河相关的生活片段,以及因为运河而改变的人生轨迹,都将在运河的水声中洞见。在分享的运河故事中,看到的是梦想,是生活,也是当下。
◎ 用网文解锁运河文化密码
作为开创了风靡一时的网文流派的梦入神机,他的笔下总是有着“远古洪荒的呜咽、赤子革命的真心、诸般国术的求索、人人如龙的宏愿”,给网络文学注入了新鲜血液。2005年,梦入神机落户杭州,在他眼里,“杭州很适合创作,文化产业也比较发达。”2018年的5月20日,“桥西三剑客”工作室在大运河河畔桥西直街开门迎客,梦入神机便是“三剑客”之一,另外两位是烽火戏诸侯和天蚕土豆。
关于在运河边开设工作室的机缘,梦入神机说:“当时是省作协书记牵的头。因为我本人现在的户口就在拱墅区,区政府和我们这进行对接,他们正好想搞一个文创类的项目,当时就一拍即合了。”
梦入神机近期正在创作的文学是以拱宸桥为原型的小说,叫作《运河密码之拱宸宝藏》。谈论起自己的文学创作,梦入神机更是神采奕奕,说:“我的预想是创作很多部,《拱宸宝藏》作为其中的一个分支。先以拱宸桥为原型,创作完之后,再写一些大关桥、卖鱼桥等。”以现代为背景,去展现古代的文化是梦入神机文学创作的中心思想,拱宸桥作为杭州的一个经典形象,梦入神机以拱宸桥为原型进行运河文化创作,也很好地展现了运河独特的文化底蕴。
以运河文化故事作为大的历史故事背景进行创作,需要梦入神机对运河历史进行不断的研究揣摩。梦入神机最先关注到的是有关于拱墅区老工业区改造成新街区的构成历史。他想把改革开放四十周年的东西和运河周围的变化相结合,并且在书中得到体现。有关于运河的历史故事有很多,其中也不乏一些有趣的故事。比如拱宸桥建立之后,运河上的船只经过时经常会被拱宸桥撞到,后来政府就在拱宸桥下修建了四个神兽,不仅可以提醒船只小心通过,也起到了镇水的作用。梦入神机主要运用悬疑的手法,以这四个神兽为原型设计了一套密码,根据这个密码来寻找宝藏,再根据寻找宝藏的线索把历史故事串联进去进行展开。
◎ 社区文化家园的共建共享
从一个村改居社区变身为一个高品质生活小区,善贤社区的转变有目共睹。“村改居后,农民虽然身份变了,但挥之不去的乡土情结和家园情怀没有变,”社区书记胡忠华坦言,“通过以文化人的方式,在润物细无声中实现居民素质提升、居住生活水平提高,这种方式进程或许较慢,但作用是长期的、稳固的、有效的。”
于是,这个有着2200年上塘河流淌而过的地方,积极培育“家文化”,用文化滋养引领新风尚。在区委宣传部的指导下,建起了善贤社区文化家园:善贤书院、文艺空间、健身空间“三大空间”,社区讲堂、恳谈场所、展陈场所“三大场所”,提炼了“和家、美家、爱家、恋家、荣家、兴家”“六家诀”,编纂了《善贤志》,居民共同参与修订了《社区公约》,建起了“公约墙”。在拆迁时保留“善贤坝房”老房子,开辟了600多平方米的“开心农场”。胡忠华介绍说,农场产出全部赠送社区70岁以上老人,既解决了毁绿种菜问题,又传承了农耕文化,弘扬了善贤文化。“希望居民能够留得住记忆,看得见乡愁。”
2017年,善贤社区引进了由青年诗人群体组成的诗青年文化公益团队。80后诗人卢山是诗青年的创办人之一,“诗歌之树长青需要同人共同灌溉,文化之花盛放亟需青年力量守护”,他与胡忠华关于社区文化如何打造上的理念不谋而合。2018年,诗青年公益发展中心正式成立,相继开设了国学经典诵读、诗意写作、中国传统文化故事等文化课程,惠及社区人群近千人次。卢山与胡忠华一样,同样见证了善贤社区蜕变背后文化给人的力量。社区听得见书声了,看不见垃圾了,进进出出的小朋友们主动互相打招呼了……2018年初,拱墅区首届社区阅读节暨邻居节在社区举办,表彰了书香家庭,开展了旧书换新书、我的阅读记忆、新春送“福”等热闹的文化活动,深受居民喜爱。善贤社区先后被评为浙江省老龄工作规范化社区、杭州市和谐社区等荣誉称号。
让文化的力量根植社区、家庭,继而在城市的各个角落枝茂繁盛。这也是善贤社区以大运河为辐射之于城市的样本意义。
◎在运河边筑一个梦
对陈敏来说,2007年一次小小的偶然,让她看到了运河边的新人生。看着报纸上关于运河边品尝美食的新闻和照片,让从事互联网连锁网吧的她有了想到运河边开一家餐厅的想法。寻着运河而来的她,一眼就爱上了这个地方,“有水的地方就有故事”。
2014年,随着大运河申遗成功,陈敏决定把餐饮转型为民宿。为什么做民宿?故事要退回1937年的夏天说起——一个少校军官和一位开客栈的女主人一见钟情。这位女主人离家随军后,为爱走天涯,就再也没有回到小时候的客栈。但他们一直相亲相爱。这个故事的主角就是陈敏的爷爷和奶奶。“想要找回奶奶小时候的客栈,我给我民宿取名为‘花驿,意思是爷爷奶奶的爱情故事又回来了。”
花驿也是大运河婚典的“娘家”,新人们将在这里,按延续数百年的运河婚嫁传统习俗,完成化妆和出嫁的仪式。陈敏很庆幸花驿能为新人们送上祝福:“希望所有来大运河的人,能感受我们的运河文化,感受我爷爷奶奶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的爱情。我的奶奶如今已经98岁,经历战争、经历风雨的她一世豁达,我们希望把这种乐观的处事态度带给花驿每一位入住的客人。”
对陈敏来说,花驿也不单单是一个住宿、吃饭的地方,更是一个文化交流的空间。2017年7月,美国首席室内乐团之一、洛杉矶吉他四重奏的四位演奏家入住花驿民宿,为喜欢古典音乐的朋友们签书授课,共同聊音樂、品美食、游运河。这次活动让陈敏决定将融合做得更深入,让花驿成为古典音乐的聚集地。“打算邀请所有到杭州交流的古典音乐大师,在花驿举办分享活动。”
运河让陈敏为梦想而来,陈敏也见证着运河的风光。回顾过去和运河相伴的十几年,陈敏说:“是运河给了我无穷的信心和力量。今天我要重新规划我的人生,要在运河边,启动我下个20年的运河盛世。让世界更多的客人来到我们花驿,也让世界更多的客人爱上大运河。”
问:您是怎么理解运河文化的?
梦入神机:我觉得运河文化,在古代来说,是以经济政治运输为主的,开凿大运河主要是因为南方的粮食运不到北方,导致中间缺粮。现在运输的作用相对弱化了,运河的功能主要是承载文化底蕴。因此,我们现在要去传播和发扬运河的精神。我在今后的创作中也会融入对运河文化的思考。
问:您是怎么理解运河文化的?
陈 敏:运河文化是我们中国人勤劳智慧的体现,看着流动的运河,每天都有新的变化,就像我们的创业人生。希望我们每天不同,每天能进步,像运河一样能长长久久。
问:您是怎么理解运河文化的?
胡忠华:在建设运河沿岸名区的道路上,我们也给自己定下了目标:就是让善贤人在城市化过程中,传承运河沿岸历史文脉及文化习俗,让文化的力量根植在家家户户中,将文化融入到我们工作生活的方方面面,把文化的滋养转化为干事创业热情,推动辖区节庆活动、风俗习惯、传统手工艺等无形文化具象化,激发出优秀传统文化的全新生命力。
卢 山:站在拱宸桥上,任何人都是短暂的过客,只有大运河才是恒久的主人。世界著名诗人、作家在运河边写作,文艺青年在运河边集会雅聚,更有心怀“诗和远方”的游客以及附近的居民在此悠游徜徉。正如我写的一句诗“在晚风里垂钓的老人/眷恋的是南宋的几盏灯笼/偶尔一不留神,李清照的词牌/就在漩涡处露出马脚”。如今这里是文艺和文化的交汇之处,诗意成了人与人之间的通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