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运河文化,让人民生活更美好

2019-09-10朱建明

杭州 2019年1期
关键词:运河历史建设

朱建明

拱墅因河而名、因河而兴,运河是拱墅的根和魂,运河文化是拱墅人民生生不息的精神滋养。实施运河综保工程十多年来,拱墅区委区政府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大运河文化保护的重要指示精神,与杭州市运河集团密切配合,深入挖掘和利用以大运河为核心的历史文化资源,建成中国京杭大运河博物馆等5大国家级博物馆,修复小河直街等3大历史街区,发展形成运河天地一园13区文化创意园区集群,建成开放半山望宸阁、江墅铁路陈列馆等文化景观,成功助推大运河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半山立夏习俗”作为“中国二十四节气”之一入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2014年11月,李克强总理亲临运河拱宸桥段视察,对运河历史文化保护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

|实施文化引领战略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文化也是一个地区综合实力的重要体现,但凡文化繁荣的地方,经济发展也必然动力十足,社会也必然充满活力。拱墅区第七次党代会确立了文化引领战略,作为推动拱墅发展的四大战略之一,就是要坚定文化自信,大力传承和保护历史文脉,留住根和魂,让拱墅彰显运河沿岸名区的独特韵味。重点是继承和弘扬运河优秀传统文化,以人们喜闻乐见、具有广泛参与性的方式,深入开展宣传和引导,使之融入生产生活,引领社会风尚,成为拱墅人奋发向上、生生不息的精神基因和丰厚滋养;系统梳理传统文化资源,做好挖掘、保护、展示文章,使之成为拱墅城市标识的重要元素,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运河两岸的遗产、书写在古籍中的文字都活起来、立起来,让拱墅人民引以为豪的独特优势得到更加充分的发挥。

|加快推动“三个转变”

实现文化引领战略,首先要进一步开拓思路,着力推动文化建设理念的转变,努力推动文化建设从“小文化”到“大文化”的转变、从无形文化到无形有形文化建设并重的转变、从文化外延建设到文化内涵建设的转变。

从小文化到大文化的转变。就是跳出狭义的“文化工作是搞几场文化活动,建几个文化场馆”的传统思维,把原来只作为文化部门职责的工作提升到全区宏观层面进行谋划部署,将文化融入到经济、城建、民生等各方面,实现城市肌理与文脉传承、保护与发展互促共进。在此进程中,要注重发挥党政主导力、企业运作力、社会配置力和公众参与力,把全区上下都动员起来,把政府、企业、公众的资源都充分调动起来,形成宏观谋划部署、微观落实推进的大文化发展格局。

从无形文化到无形和有形文化建设并重的转变。就是注重各类文化载体的打造,文化是无形的,但无形的文化肯定需要有形的物质承载,要以一个个文化项目为依托,推动节庆活动、风俗习惯、传统手工艺等无形文化具象化,使运河文化元素在拱墅随处可见。

从文化外延建设向文化内涵建设的转变。就是牢牢抓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总纲,更加重视以文化人,与精神文明建设紧密结合,在文化发展过程当中,注重提炼当代拱墅的人文精神特質,突出人的价值,把文化的滋养转化为人们干事创业的热情,彰显拱墅文化的丰富内涵。

|将文化建设渗透到经济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

衡量文化建设所要达到的预期目标,可以用四句话来概括,就是:文化产业蓬勃发展,文化符号随处可见,文化活动丰富多彩,文化影响深入骨髓。如何才能达到这一效果,牢牢抓住文化的渗透功能是关键,要把文化建设渗透到经济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持续扩大文化影响力、不断增加各领域当中的文化附加值。

将文化渗透到城市开发建设的方方面面。杭州市委市政府提出了加快大城北开发建设的战略部署。当前拱墅全域居民和企业征迁已接近尾声,下步将全面由“破”转“立”,进入新一轮大开发大建设时期。我们要抓住这一有利时机,把运河文化、工业遗存文化元素渗透到每一个具体的项目当中。特别是在各个重点区块开发中,在各个核心区、沿路的重点项目、重要建筑中,都要尽可能融入文化符号,展现拱墅文化特质,体现出历史积淀与现代都市风貌的完美融合,让文化遗产像公园绿地一样,随处可见,使文化成为拱墅的重要标记。

将文化渗透到产业转型发展的方方面面。要注重文化与数字经济的融合。抓住智慧网谷数字经济小镇等产业平台建设契机,深度对接新浪、360、华为等高科技企业,将企业的数字信息技术运用到文化建设的方方面面,让文化插上智慧的翅膀。要注重文化与资本的融合。在坚持党委政府主导的同时,要调动社会力量特别是资本的力量参与文化建设,将优势的金融资源引入到文化领域,推动文化产业与金融资本的深度对接。要注重文创产业的深度发展。作为杭州文创产业的始发地,不仅要对老的文创园区进行提升改造,更要落实文创产业发展规划和各项政策,打造一批新文创园区,推动我区文创产业深度发展、不断壮大。

将文化建设渗透到群众生活的方方面面。文化建设的最终目的是服务百姓、文化惠民。要千方百计推动文化设施、文化工程社会效益最大化,把有形的文化场馆、文化遗存、文化景观等文化资源,持续不断地融入到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当中,让群众及时共享文化发展成果。在公园、剧院等项目的设计、建设、使用过程中,不仅仅考虑功能性需要,更要综合考虑后期利用率和投入产出比,使文化项目更好地为市民群众休闲健身提供服务。在文化活动的组织策划上,要整合有限的资源,打造展示拱墅独特韵味的品牌,让优秀乡土文化得到有效保护传承。在保留农居点整治中,要积极挖掘历史文化民俗,保护特色市井风情,打造留存乡愁记忆的精品“运河人家”。

|打造展示中华文明金名片的核心地带

实施文化引领战略,必须谋划好有力的抓手和载体。按照习近平总书记“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大运河历史文化资源的要求,拱墅坚持规划引领,以项目化思路推进大运河文化带的建设。

2018年,拱墅区编制出台了全市首个区级文化发展规划,重点是按照项目化思路,实施“九个一批”:提升一批文创园区、建设一批重大文化设施,打造一批文化地标,改造一批历史街区、保护一批文化遗存,引进一批文化名人工作室、举办一批文化活动、形成一批文化品牌,培育一批高端论坛,特别是梳理了“一址两街两园三馆两中心”十大文化项目。

“一址”即修复半山历史文化遗址,包括修缮显宁寺,挖掘和展示战国墓、水田畈两处遗址,打造二十四节气主题公园。“两街”即改造祥符老街,打造祥符桥历史文化街区;在石祥路以北运河西岸,新建运河湾历史风貌街区。“两园”即建设运河亚运公园、运河中央公园(包括运河大剧院)两大地标性文体设施;“三馆”即建设乡愁纪念馆,打造展示城中村历史的微小型博物馆,留住乡愁乡情;建设拱墅区文化规划馆,集中展示拱墅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和发展情况;建设运河匠人馆,打造传统手工艺保护、传承、利用的城市样板点。“两中心”即改造原土畜产仓库,建设运河时尚发布中心;改造热电厂遗址,建设运河文化艺术中心。

力争通过实施这样一批文化项目,努力把大运河文化带(拱墅段)打造成展示中华文明金名片的核心地带,让运河文化成为人民幸福感和自豪感的重要源泉。

十大项目简介

一址:半山历史文化遗址(含二十四节气主题公园、显宁寺、战国墓遗址、水田畈遗址)

二十四节气主题公园以半山立夏习俗“称人”作为空间设计亮点,现已开工;

显宁寺将再现“南有灵隐寺,北有显宁寺”的盛况,一期已竣工;

战国墓遗址将进行提升改造,设立墓牌以及战国墓介绍等内容;

水田畈遗址将对五千多年历史的区域农耕文化进行展陈。

两街:祥符桥、运河湾历史文化街区

祥符桥历史街区保留原街舊巷和原民居的风貌肌理,将打造成集文化、休闲、美食为一体的开放式生活街区。

运河湾历史街区将体现“一核一岛两港”的功能结构:以运河两岸历史景观体验走廊、运河特色小镇、文化体验公园为核心;建设运河休闲岛和管家漾城市游乐港、周家河水街休闲港。

两园:运河亚运公园、 运河中央公园(运河大剧院)

运河亚运公园计划将承办2022年亚运会乒乓球和曲棍球比赛,形成“南馆北场”的格局,目前已开工建设。

运河中央公园(运河大剧院)设有多功能小剧院、国际运河馆、高科技体验馆、文创展示中心等,目前处于施工建设阶段。

三馆:民俗博物馆(乡愁纪念馆)、运河匠人馆、 文化规划馆

民俗博物馆(乡愁纪念馆)将打造成以城中村历史为核心的微小型博物馆。

运河匠人馆位于桥西板块,将打造为集制作、展示、销售为一体的全国匠人集聚地和传统手工艺保护、传承、利用的城市样板点。

文化规划馆将通过多媒体互动、环幕等,成为展示拱墅历史变迁、文化地图的展陈空间。

两中心:运河时尚发布中心、运河文化艺术中心

运河时尚发布中心将打造成具有一定规模和影响力的文化创意展示平台、工业遗产文化的保护基地和宣传高新技术产业的标杆领地,目前处于施工建设阶段。

运河文化艺术中心(含烟囱广场)将打造成街心公园式的文化艺术空间,150米的大烟囱也将变成具有文艺范儿的文化地标。目前,中心主体已结顶。

猜你喜欢

运河历史建设
独占鳌头的运河传奇
运河上的时间(组诗)
寒露
邮轮“挤过”狭窄运河
保障房建设更快了
新历史
历史上的6月
历史上的八个月
历史上的4月
城市雕塑是一项文化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