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立足问题情境教学,让小学生实现学科能力的培养

2019-09-10蒙勇敏

新教育论坛 2019年10期
关键词:学科能力小学数学

蒙勇敏

摘要:本文在分析小学数学问题情境教学实施原则的基础上,从创设实践类问题情境、创设生活化问题情境、创设层次性问题情境几方面重点探讨利用问题情境教学培养学生数学学科能力的策略,旨在通过本文研究为小学数学一线教师提供一定的借鉴参考,提高数学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学科能力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问题情境教学;小学数学;学科能力

前言:“问题情境教学”主要是指在数学教学环节中,教师以问题为纽带有目的、有意识的创设具体场景,因其学生态度情感体验,促使学生产生强烈探索欲望和解决问题兴趣的一种教学模式。在新课改背景下,问题情境教学广泛应用在小学数学教学环节当中,深受教育者的青睐与认同,并日渐成为当前数学课堂中较为常用的一种教学方法,对数学高效课堂的构建、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具有良好作用。对此,本文以问题情境教学为主要研究内容,对如何运用问题情境教学培养学生数学学科能力予以简要分析和着重探讨。

一、小学数学问题情境教学的实施原则

(一)针对性原则

小学数学问题情境教学要秉持针对性原则。问题情境教学作为一种教学模式,以完成既定教学目标为主要目的,侧重于为学生提供参与课堂活动的机会,引导学生在探究、合作等环节中掌握数学知识,逐步攻克教学难点及重点。一方面,教师所创设的问题情境要针对教学目标、教学难点及重点设置,在提高数学教学效率的同时,促使学生最大限度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另一方面,针对学生现有的认知水平且靠近学生最近发展区,借助问题促使学生深入思考,使得学生自身的知识水平在原有基础上得以提升。

(二)探究性原则

小学数学问题情境教学要秉持探究性原则。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摆脱传统教育思维的局限,从传统教学模式的桎梏之中解放出来,为学生创设独立思考、合作探究的课堂学习氛围,指导学生通过探究思考、合作交流、实践操作等方式获取知识,透彻理解知识的生成过程,这对学生探索分析能力、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具有良好作用。

(三)启发性原则

小学数学问题情境教学要秉持启发性原则。对此,教师所创设的问题情境一定要靠近学生的知识模糊点处,注重对概念的透彻讲解,引导学生明确概念的内涵及外延扩展项目,帮助学生及时内化数学知识。与此同时,教师要利用学生的思维惯性设置问题,促使学生产生认知冲突,完善学生思维,拓展学生思维空间。

二、利用问题情境教学培养学生数学学科能力的策略

(一)创设实践类问题情境,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小学生具有爱玩好动的心理特征,教师所创设的问题情境要符合学生的认知成长规律,满足学生的心理诉求,可以确保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以最快的速度进入思考状态,为后续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奠定基础。对此,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创设实践类问题情境,将数学知识点寓于实践活动当中,以问题为纽带激活学生数学思维,提高学生学习热情,营造宽松愉悦的课堂氛围,引导学生体会数学知识的独特魅力。

以“圆半径和直接关系”知识点为例,教师要对学生此前自主学习的成果加以考察,在此基础上提出“用什么方法证明在同一圆中直径是半径的一半这一结论?”的问题,鼓励学生积极开动思维踊跃发言,有的学生用直尺测量,有的学生说通过折纸验证。此时此刻,教师则可以让学生用所想到的方法加以验证。在这一操作类问题情境中,教师在认可学生原有认知经验的同时,为学生提供动手操作的机会,学生必然会觉得新奇好玩,于无形之中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二)创设生活化问题情境,培养学生表达能力

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实际,并为现实生活所服务。对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吃透小学数学教材中的知识点,努力做一个“有心人”,善于从生活实际中发现数学问题,创设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问题情境,并注重问题的可接受性,唤醒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在积极思考基础上根据自己理解大胆表述想法,这对学生数学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具有良好作用。

例如,在“植树问题”讲解时,教师可以为学生创设生活化问题情境:“在植树节来临之际,学校要在公园的空地上植树,根据测量空地的长度为20m,按照要求每隔5m种一棵树,请同学们帮忙计算一下,学校一共要种多少棵树?”经过思考后,学生得出“3棵”、“4棵”、“5棵”的答案。此时此刻,教师指导学生运用画图解答的方式再次思考问题,并于思考后引导学生结合图例阐述解题思路。通过这一问题情境的创设有利于引导学生树立用数学眼光看待现实生活问题的意识,在猜想、验证、阐述中提高学生数学语言表达能力。

(三)创设层次性问题情境,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秉持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将难度较大、知识复杂的数学问题分解成若干个小问题,按照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层层递进的顺序启发学生思考分析问题,从而逐步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与此同时,层次性问题情境的创设要符合小学阶段学生认知成长规律,建立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

例如,在“圆的概念”知识点的讲解时,教师可以围绕本课教学内容、教学目标设计如下问题:(1)车轮的形状是什么样子?(2)为什么车轮要做成圆形?(3)此前,我们学习过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等,车轮做成这些形状难道不可以吗?(4)那如果我非要做三角形、正方形形状的车轮会变成什么样呢?(5)为什么车轮不是圆形就会发生忽高忽低的现象?通过这些问题的思考与解决,学生的思维会逐步朝着深层次方向发展,思路必定豁然开朗,于无形之中总结归纳出圆的定义。

总结:综上所述,教师要重视问题情境教学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应用,吃透小学数学教材,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兴趣爱好创设符合其实际情况的问题情境,如游戏情境、生活情境、层次情境等,激活学生数学思维,唤醒学生已有的情感经验,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问题解决过程中,使得学生的数学语言表达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合作探究能力得以发展,达到培养学生数学学科能力的目的,确保问题情境教学发挥应有效益,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素质教育。

参考文献:

[1]张洪银,巩素芳.小学数学问题情境教学的应用策略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8(32):51+53.

[2]陳高军.创造体验情境,促进课堂实效——基于情境教学法之上的小学数学教学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8 (29):150-151.

[3]陆少娟.微视频在小学数学问题情境中的创设与应用[J].学周刊,2018(17):137-138.

猜你喜欢

学科能力小学数学
试论依托中学生物课程发展核心素养的着力点
“整体认知”思维与高三历史复习
变式训练,助力学生能力培养
数学错题的自主管理与有效利用研究
建模思想在数学教学中的渗透研究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培养数学意识发展思维能力的研究
优化课堂教学设计,实现学科能力生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