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善鉴者不写,善写者不鉴”的主观性

2019-09-10贾佳其

理论与创新 2019年1期
关键词:朱光潜逻辑

【摘要】本文以抽样调查、实字举证方法,通过审美移情说、因果逻辑,从美学和逻辑两个方面来论述“善鉴者不写,善写者不鉴”这一书论的主观性。

【关键词】朱光潜;审美移情;欧阳中石;逻辑

书法理论可以为书家提供方法与指导,是书法专业研究生必需做的学问。古人留下了太多太多的理论,但并不每条都是真谛,也不是每条都绝对无误。后人不但要向古人学习,还应当经过自己的思考,寻找依据,去伪存真。

一、“善鉴者不写,善写者不鉴”

《笔阵图》是历代中国书法论文中拥有重大意义的一篇,虽然关于这篇论文作者的说法有很多,但是它的学术价值没有受到社会影响。文中产生了很多其他经典,如“善鉴者不写,善写者不鉴”,意思是“善于鉴赏的人不善于书写,善于书写的人不善于鉴赏”。

关于“善鉴者不写,善写者不鉴”历代也有各种各样的说法,有人赞同这一观点,认为鉴赏者是理性的,从多个角度多个层面来评判书法作品的优劣,而创作者带有更多感性和个性,二者互斥不同存;另一种说法则对其进行否定,认为不能鉴别书法优劣的人是不太可能写好字的。用“辩证统一”的眼光看待这句理论,确实能够发现,它带有主观性,不是无懈可击的。

二、从美学角度谈其主观性

朱光潜,字孟实,1897年生于安徽省桐城县。作为现当代著名美学家(文艺理论家、教育家、翻译家),从他的主要美学著作《谈美》和《谈美书简》中,可以了解到其基本的美学思想、思想来源,还有对当代人学习美学的建议。现从他的“审美移情说”理论来说“善鉴者不写,善写者不鉴”这一理论存在主观性。

“审美移情说”包含移情作用和内模仿两个重要因素,是建立在人的生理常识之上的理论,心理学家把人分为两类——“知觉型”和“运动型”,知觉型就是通过知觉去认识事物,而运动型则是以某个动作或某种实践方式来体会事物。美学家将审美者划分为“旁观型”和“分享型”,朱光潜指出:“纯粹旁观型的人不易起移情作用,更不易起内摹仿活动,分明意识到我是我,物是物,却仍能欣赏物的形象美。纯粹分享型的人在聚精会神中就达到物我两忘和物我同一,必然引起移情作用和内摹仿。”能够调动移情作用和内摹仿的人和不能调动的人,对美感的看法是不同的。

《祭侄文稿》是天下第二行书,创作者颜真卿。追叙了常山太守颜杲卿父子一门在安禄山叛乱时,挺身而出,坚决抵抗,以致“父陷子死,巢倾卵覆”、取义成仁之事。颜真卿作此作品之时,可不曾刻意将某个字或某一笔设计,那些没有进行临摹《祭侄文稿》的人与曾进行临摹的人,会得出不同的感受。笔者与临摹过《祭侄文稿》的十位同学进行交流,发现七人在临摹之前认为该帖的文字内容冲击力,大于书法的冲击力,感受浮于表面,在进行临摹以后能感受到书法作为载体表现出的颜真卿追述之时心中的愤和苦。欧阳中石先生在谈书法的时候提出过:“文以载道,抒情传意为大道”。书能载道,文能载道,文是载体,作字是为了行文,书法是表达方式,而《祭侄文稿》的意发在内容之内,情抒在笔墨之中。对于同样的一件作品,在临摹以前,是旁观者,物我分离,不能做到审美移情,在临摹以后是分享者,会得到一种不同的理解。看到作品特征的人和体会到内在感情的人,不会得到同一种审美。

“鉴者”从美学家将审美者分类的角度属于旁观型,而“写者”则属于分享型。“鉴者”能够做到物我分离,从外表去看,去分析;而“写者”能够调动移情作用和内摹仿。“善鉴者不写”则违背了要点中的第一条和第二条,它不存在对象化的自我享受以及主客消融。“善于鉴赏的人不善于写,善于写的人不善于鉴赏”,既然二者分别作为旁观型和分享型,审美本就不同,不能用一个标准来评价,怎么能放在一讨论呢?就“审美移情说”看,这句书论存在极大的主观性。

三、从逻辑角度谈其主观性

在谈书法的过程中,关于读帖,欧阳中石表示:动脑子,多琢磨,善于从用笔、结体、章法、用墨及意境等方面进行揣摩,用心领悟,找出规律,日积月累,不断总结提高。要想找出正确的规律,什么在前,什么在后,应该先被考虑清楚。

从逻辑的角度来说,“鉴者”和“写者”看到的层面和深度是不同的,存在因果關系。首先还是要确定一件事:古人没有要刻意的把某个字或者某一笔设计,字体的演变是随着历史的发展要求,书体的形成是人的本性为之。

因果关系是一个事件和第二个事件之间的作用关系,其中后一事件被认为是前一事件的结果。一般来说,一个事件是很多原因综合产生的结果,而且原因都发生在较早时间点,而该事件又可以成为其他事件的原因。

以隶书《曹全碑》中的“庭”字和“征”字为例:“庭”字的最后一个点画——燕尾,只看不写的人会先看到这个点画前端平稳,行笔中段有弧度,转而笔势右下出波,完成书写;而下笔模仿书写的人就会产生思考,这个点画中的动作变化,怎样才能写成帖上原有的样子,达到临摹的最好效果。这便是因果的存在,只看不写的人看到了“果”,下笔模仿书写的人看到的是“因”。前者看到的是“庭”字的样子,后者看到的是“庭”字为什么是那个样子。“征”字也是同样的道理,双人旁的竖画,在只看过的人眼中,只是行笔过程中某个位置发生了粗细变化;而写过的人会感受到,书写过程中手腕手指一起用力,产生了行笔时的提按变化。

在书法中“善鉴者”所“鉴”的,与“善写者”所“写”的,就存在因果关系。对于“鉴者”而言,他们直接看到作品,作品是“果”,看到了表象再想深入了解,就会对为什么会造成这种结果进行思考,思考出的结果是“因”。对于“写者”而言,他们在临写的过程中探索,通过怎样的书写动作得出字帖上的效果,临写的动作是“因”,写出的模样是“果”。“写”是基础,“鉴”是方法,“鉴”可以让“写”变得更加有水平,更加卓越;“写”可以为“鉴”提供更多的硬件支撑,使“鉴”更加强而有力。

四、结语

“善鉴者不写,善写者不鉴”这一理论存在很大的主观性。从美学角度来讲,审美者类型不同,会造成审美角度不同,对善于鉴赏和善于写的人,应有不同的评价标准;从逻辑角度来讲,书法书写过程中产生的动作是“因”,作品呈现的模样是“果”,善于写的人由因推出果,善于鉴赏的人由果倒推因。“鉴者”更容易看到表象,外部的形态,物我分离,先得到“果”;而“写者”能够在过程中产生移情作用和内模仿,容易达到物我合一的境界,先得到“因”。

参考文献

[1]朱光潜.谈美书简[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14,(4):56-66.

[2]欧阳中石.欧阳中石谈书法[M].北京: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15,(1):137.

[3]欧阳中石.欧阳中石谈书法[M].北京: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15,(1):28.

作者简介:贾佳其(1994.08-)女,,汉族;,硕士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为隶书研究。

猜你喜欢

朱光潜逻辑
挚友可贵
朱光潜三立座右铭
逻辑
2021年高考“集合、简易逻辑”经典问题聚焦
我们还能有逻辑地聊天吗
简约交友
丰子恺简约交友
女生买买买时的神逻辑
朱光潜“地下”翻译《美学》
怕站而不怕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