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加强独立学院师资队伍建设的思考
2019-09-10王风华张晓雪
王风华 张晓雪
摘要:新时代党和国家对高校教师队伍建设提出了新要求,指明了改革的方向。面对高等教育领域改革的持续推进,独立学院要以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为契机,以加强师德师风建设为关键,以提升教师教育教学能力为切入点,以优化教师队伍结构为突破口,以建立完善的教师培训培养体系为重点,破解长期以来制约独立学院内涵发展与质量提升的难题。
关键词:新时代;独立学院;教育改革;教师队伍建设
中图分类号:G45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5995 (2019) 01-0025-04
2018年1月20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中央出台的第一个专门面向教师队伍建设的政策性文件,将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性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在外部环境不断变化、高等教育改革持续推进的大环境下,独立学院如何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以回应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需求,是必须深思的问题。
一、新时代对独立学院教师队伍建设提出了新要求
(一)充分认识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特别重要的地位
在2018年9月10日召开的新时代第一次全国教育大会上,习总书记指出,“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人类文明的传承者,承载着传播知识、传播思想、传播真理,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新人的时代重任。”[1]习近平总书记不仅指出了教师的重要性,更对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独立学院由于自身发展的特殊性,在办学初期多数依赖于母体高校的教师资源,这也使独立学院能够高起点的发展起来。但随着教育主管部门对独立学院规范发展要求,无论是依据《独立学院设置与管理办法》,还是《民办教育促进法》,独立学院都必须按照普通本科高校的设置标准执行,建立自己的专职教师队伍,根据规范验收指标要求,生师比要达到18:1,这对于不少独立学院来说很难实现。目前,独立学院的专任教师基本上采用自主招聘、母体分流和兼职外聘三种方式获得,自主招聘的数量远远达不到国家规定的3/4要求。但是鉴于教师队伍对于一所高校发展特别重要的价值和作用,独立学院应发挥其灵活的办学机制,吸引更多人才,避免发展后劲不足的情况发生。近年来,S学院不断加大人才引进力度,优化教师学缘结构,重点引进省外高校毕业生,通过不断完善教师招聘考核机制,提高教师质量,S学院自有专任教师人数呈逐步上升趋势,教师队伍结构日益优化,基本满足了发展需要。
(二)充分认识师德师风作为教师考核的第一标准
教师是“全面推进教育教学改革、深化素质教育的承担者,是一种以自己的人格培养人格,以自己的灵魂塑造灵魂的职业,”[2]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健康成长。《意见》要求“要重视师德建设,把提高教师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摆在首要位置。强调全员全方位全过程师德养成,广大教师必须成为先进思想文化的传播者、党执政的坚定支持者、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3]毕竟“师德师风的好坏,直接影响着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关系着我们党、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4]因此,为进一步确立高校教师师德在教师队伍建设中的重要地位,明确新时代高校教师的职业规范,教育部出台了《新时代高校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关于高校教师师德失范行为处理的指导意见》等文件,为高校教师的职业行为划出了基本的底线。一直以来,S学院始终把师德师风建设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开展“加强高校师德建设,坚守厚德育人使命专题培训”、“关于进一步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工作”等系列活动。引导和激励广大教职工自觉加强思想、道德和作风建设,增强教师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提高广大教师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的自觉性,努力造就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的高素质教师队伍。
(三)充分认识教师专业素质能力提升的重要作用
如果说师德师风建设是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一翼,那么提升教师专业素质能力则是教师队伍建设的另一翼,两者不可或缺。《意见》指出,“要着力提高教师专业能力,推进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全面开展高等学校教师教学能力提升培训,重点面向新人职教师和青年教师,为高等学校培养人才培育生力军。”[5]随着高等教育领域主要矛盾的变化,“人民对于高等教育需求开始从‘数量到‘质量的转变,追求优质高等教育几乎成了当前人们对美好生活需求的首选。回应人民群众对高等教育的新期待,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需要进一步加快高等教育从外延式发展向内涵式发展转型。”[6]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必然以教师专业素质的提升为前提,没有一直高素质的教师队伍,高等教育的内涵式发展也无从谈起。为持续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执教能力,S学院把师资队伍建设作为“强校之本”纳入发展规划、年度计划和日常教学管理全过程,通过老教授“传帮带”、鼓励考博、出国进修、赴企事业单位挂职锻炼、骨干教师国家精品课程培训、中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竞赛等多种途径,提升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同时,为拓宽教师视野,S学院每年都组织教师到国内外知名高校进行短期和中长期进修,不断提升教师队伍的综合素质和整体水平。
二、S学院教师队伍建设面临的主要问题
S學院自建院以来,大力推进人才强校战略,始终将师资队伍建设作为“强校之本”。经过十几年的努力,目前师资队伍规模趋于稳定,结构逐步优化,质量有了很大的提高。然而,仍然面临着一些突出问题,比如: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与教师实践能力欠缺的矛盾,高层次人才培养与不断流失的矛盾,以及青年教师居多而学科带头人不足的矛盾。
(一)专任教师数量仍显不足
根据教育部2017年教育统计数据显示,2017年全国普通高校生师比为16. 86,其中本科院校的生师比是15. 82,高职高专院校的生师比是19. 18,独立学院的生师比为20. 34。依据《普通本科学校设置暂行规定》规定,普通本科学校专任教师生师比不高于18:1。以S学院2017年在校生数16000人进行测算,学校专任教师总数应为889人,按照学校建设与规划,自有专任教师与外聘教师规模比例是2:1,学校自有专任教师总数测算值约为592人,学院自有专任教师缺口119人。在目前专任教师总量不足的情况下,老师所要承担的教学工作量自然比较大,尤其是对于个别专业教师紧缺,或由于担任两门以上课程授课任务的教师更是如此。过重的教学负担,可能就会挤占本应用于备课、批改作业、课后答疑等教学时间,教师用于自身知识更新、教学活动和方法反思、学术研究等方面的精力和时间也必然减少,无论是对教师自身的成长和发展,还是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都是不利的,最终受影响的必然是学生和学校的整体声誉。
(二)师资队伍结构相对失衡
目前,S学院专任教师不仅在数量上存在一定的不足,教师的职称结构、年龄结构也有待进一步优化。目前S学院自有专任教师在结构上存在:年龄结构不合理,青年教师的基数特别大,高职称、高学历人才所占比例低并且年龄偏大,中层骨干教师青黄不接,教师队伍的新老交替问题突出,“人才断层”现象严重,这是多数坚持走培养自有教师队伍路线的独立学院必然经历的过程和不可逾越的鸿沟。造成这种不合理结构的原因,一是青年教师居多,职称的晋升需要一个过程;二是正高、副高的实际晋升速率与理论速率严重不符,尤其是正高的晋升,有些教师依然放弃了晋升正高的想法;三是有些获得高级职称的教师,一旦有机会就“人往高处走”,调到别的高校去了。虽然随着教师队伍的不断发展和成长,可以预见不久的将来,师资队伍结构能够达到一个合理的水平,但就目前来说,教师结构的不合理使青年教师缺少了传帮带的作用和来自导师的影响,尤其在底层基数比较大的情况下,导师制的作用必然被弱化,影响了青年教师的快速成长,同时,对不利于学科专业建设和教育教学质量提升。
(三)教师实践能力不足,“双师双能型”人才欠缺
2015年10月21日,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联合发布了《关于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指导意见》(教发[2015]7号),要求“转型发展高校把办学思路真正转到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上来,转到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上来,转到培养应用型技术技能型人才上来,转到增强学生就业创业能力上来,全面提高学校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创新驱动发展的能力。”独立学院的转型发展必在其中,这已经成为大家的普遍共识。应用型转变必然要求全面加强教育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实践教学的改革,师资就成为应用型人才培养能否实现的关键。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建设要求教师既要具备高深的理论水平,又要具备丰富的实践经验;既能从事专业理论教学,又能指导实验实训教学,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双师双能型”教师。但这里的“双师双能型”并不是说取得了一定的行业资格证就是双师型,比如取得了会计师、律师等执业证,而是要求其必须具备与自身专业相应的社会实践经验和能力,并能将其应用于教学过程和指导学生实践中。目前,S学院为了提高青年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要求新人职教师首先要进行为期半年的实践锻炼,但由于部分教师自律性不高,以及缺乏有效的指导、监督和长效机制,教师的实际收益和效果并不明显。
(四)高层次人才流失严重
由于教師事业编制问题,独立学院在教师福利待遇、职称评聘、科研项目申请等方面存在相对于公办高校的弱势。因此,尽管各独立学院都有招聘优秀教师的计划,但由于教师身份问题,也没有提供与公办高校同样的保障性政策与措施,导致教师长期服务学校的组织承诺度不高,也很难引进高水平的专职教师,即使引进了也留不住,边培养、边流失也成为目前独立学院教师队伍建设中面临的最大问题,严重影响了独立学院教师队伍建设,制约了独立学院的发展。据了解,S学院培养的专业带头人和获得博士学位的青年教师流失特别严重。近几年,S学院有2名教授、5名副教授调离学院,考取博士或博士毕业后流失的青年教师近26人。为留住优秀人才,S学院也相继出台了一些政策,但从现实情况来看,效果并不理想。高层次人才的引进比较难,自有人才流失严重,这也正是导致S学院教师结构不均衡,高职称、高学历人才偏少,学科骨干人才匮乏的主要原因。
三、加强新时代独立学院教师队伍建设的对策
“时代越是向前,知识和人才的重要性就愈发突出,教育和教师的地位和作用就愈发凸显。”[7]独立学院要抓住中央深化教师队伍建设的契机,从发展战略高度充分认识教师工作的极端重要性,将全面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作为实现独立学院持续发展的关键。
(一)做好顶层设计,从战略高度重视教师队伍建设
独立学院要在未来发展中保持竞争优势,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增强发展后劲,离不开一支高素质人才队伍的强有力支撑。尤其是当前独立学院正处于转型发展、内涵发展、创新发展的关键期,需要不断调整和优化专业结构,需要更新和优化课程与教学内容,在新一轮教育教学深层次改革中,“教师”是最为重要的关键环节,必须纳入到独立学院战略发展规划的总体布局中。因此,独立学院要在统筹分析学科专业建设,打造学院特色专业基础上,围绕人才培养规格,打造师资队伍结构。建立教师发展先行制度,毕竟相对于专业的增减、人才培养方案的改革、课程设置的调整,师资的配备和建设需要更长的时间。因此,要具有前瞻性和长远眼光,加大对教师发展的专项支持力度,推进制度创新,采取强有力的措施,着力解决教师队伍建设中的关键性问题,不断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水平,这样才能为独立学院的发展打下良好基础。
(二)深化管理体制改革,提升教师主体地位
结合学院发展目标、定位及实际情况,明确人才队伍的规模与结构,对晋升和发展通道进行合理规划,进一步完善多元化用人制度体系,完善结合岗位职责和任务的年度考核、聘期考核标准,体现工作水平、业绩贡献的晋升晋级评价标准体系。建立体现以增加知识价值为导向的收入分配机制,适应多元化用人模式,建立规范化的薪酬调整机制,给予教师相对稳定且开放动态的薪酬待遇。同时,从基于人性化管理和更好地促进教师工作积极性的角度看,还应该赋予教师本人在制度制定中的参与机会、发言权及评价权,让制度的实施真正起到正面的积极作用,毕竟我们需要的不是老师更多或更少的教学量,而是更主动的职业精神和更好的教学质量。比如教师工作量的限定,有些老师可能由于经济压力,会到校外寻求更多的工作机会;另一些教师则希望承担更加轻松的教学工作量,把更多的时间用于学术研究。教师主体地位的建立,还需要独立学院内部多部门的配合和支持,共同发力,在现有的管理制度框架内,积极利用独立学院灵活的机制,破解留住人才、吸引人才等深层次问题。
(三)适应转型发展需要,制定双师型教师培养制度
围绕应用型人才培养对双师型教师的需求,要鼓励教师在承担教学任务外,密切联系社会实践,积极投入到应用性技术研究中去,承担社会赋予应用型大学的社会责任,服务地方社会经济发展,全面提高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建立促进教师发展成长的长效机制,针对不同层次和教师的不同发展需求,制定有针对性的教师发展计划,不断优化教师的教育理念,持续改进教师教育教学方法,提升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创造力。同时,围绕独立学院应用型转型发展需求,为教师创造更多现场锻炼、行业挂职机会,鼓励中青年教师丰富实践经历,利用寒暑假深入到企业一线,深入了解区域、行业需求,追踪学科前沿、提升原始创新和服务区域需求的能力。并通过制定符合学校自身发展实际的双师型教师认证标准和评价体系、优秀技术型和技能型教师奖励政策、社会实践挂职锻炼和考核制度等,让教师融入到学校转型发展中,并成为学校转型发展实现的真正推动者,而不是旁观者。
(四)优化文化氛围,为教师提供安心从教的环境
教育高质量的发展需要高质量的教师队伍来支撑,除了用更多的投入、更好的制度来吸引人才到教师队伍中来,还需要在学校中形成尊重人才、关心人才、助力人才成长的环境氛围,充分发挥文化的凝聚引领作用,增强教师对学校的归属感、荣誉感,这应该是学校管理者应该认真思考并着力建设的首要任务。虽然人们怀着许多不同的需要和动机加入了组织,但人除了物质的需要之外,更主要的还有社会的、精神的、情感的需求,以及完成工作的胜任感,这些需要的满足能够激发人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正如有管理学大师彼得·德鲁克所说,管理的本质不是控制,而是释放每个人的工作积极性和善意。所以,无论是学校的核心价值取向还是制度文化取向都应体现对教师的关怀和亲和力,体现为对教师的尊重和理解,体现对教师这一特殊职业价值和工作重心的理解,只有这样,才能最大限度的释放教师的工作热情和创新能力。如果学校的制度和文化能獲取教师的认同,它会像磁石一样产生吸引力,把教师凝聚在一起,产生向心力,激发起教师团结协作、共谋学校发展的奋进精神。
参考文献:
[1]习近平总书记全国教育大会重要讲话[EB/OL].http: //www.moe. gov. cn/jyb—xwfb/96052/moe一838/201809/t20180910_348145. html, 2018-9-10.
[2]董文,陆亚玲.师德修养:教师专业发展的道德追求[J].教书育人,20侣(6):36-37.
[3][5]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 EB/OL].http: //www.gov.cn/zhengce/2018- 01/31/content_ 5262659. htm, 2018-1-31.
[4]范寒卉.着力师德师风加强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8-12-19,06版.
[6]申怡,夏建国.论我国高等教育的“不平衡不充分”及其破解路径[J].中国高等教育,2018 (1):10-12.
[7]本报评论员.努力造就党和人民满意的教师队伍[N].光明日报,2018-2-1,01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