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种植区里的那些事儿……

2019-09-10葛怀静

地理教育·当代幼教 2019年1期
关键词:种植区植物过程

葛怀静

[案例背景]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春天不知不觉又来到了孩子们的身边,自然我们的课程内容也适时的与春天有了一个约会。在课程的实施过程中,大中小年龄段在课程安排上一般都会将种植活动纳入其中,对于中大班的种植活动后续也定会与植物的观察记录相联系,尝试使用绘画、数字等方式记录观察和探究的过程与结果,以通过记录帮助幼儿丰富观察经验、建立事物之间的联系和分享发现。通常老师会为幼儿精心准备一本小册子,引导幼儿定时地去观察某一植物的生长变化情况,如几月几日发芽、几月几日开花、几月几日结果等,幼儿看到什么记录什么,但记录完毕,小册子就被弃之一边。想着开始时的“热潮澎湃”,笔者不由得思考:记录的价值是什么?什么才是有价值的记录?

[案例描述]

场景一:中班上学期,老师与孩子通过班级公约的形式共同计划设计了一份自然角的值日生规则表,还很郑重的装订了以小组为单位的六本自然角记录表,但一个学期下来,植物的存活率依然很低,而摆在自然角上那几本耀眼的记录本有的还是空空的。

场景二:在老师的引导下, 以小组为单位的第2小组的几个孩子拿了一支黑水笔簇拥着来到自然角,取下挂在自然角的记录表,一一开始记录了,过了1、2分钟后自然角里争吵起来:

11号:大蒜的叶子不是这样的,你画错了。

15号:就是这样的,我看到大蒜的叶子就是这样的。

11号:大蒜的叶子不是这样乱七八糟长的。

25号:叶子想怎么长就怎么长。

15号:我说就是这样的,不信,我们去问老师去。

……

场景三:种植区里,XT一个人站着,四处张望。走过去问:“XT,你怎么不和小朋友一起参加种植区的活动呢?”XT开始不说话,听后向种植的植物靠近了一点,过了一会儿,又发现他一个人站在一边眼睛看着别的小朋友。继续问:“不想玩吗?”XT摇摇头,开口说话了:“不是,他们都已经帮花浇过水,画过画了,他们都弄好了,我不知道我还要干什么。”

[案例分析]

场景一中的观察记录表为何一学期下来还是空空如也?所要观察的植物也是频临死亡?在这样的一个案例中,所谓的观察只是“花拳绣腿”,所谓的记录也只是师本位的体现。在这样的一个活动中,老师的初衷是好的,旨在通过环境、材料的创设来引导幼儿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记录植物的生长过程。但老师在做这样的一件事时,却忽视了最重要的主体——幼儿。幼儿在本年龄段中已有的观察记录经验是什么?可以、会使用的记录方法是什么?本年龄段的幼儿适合用合作的方法来活动吗?幼儿对这样的一个需要有连续性的活动喜欢吗?如果喜欢,那么怎样才能使他们在过程中有新发现、有新惊喜,有成功感?如果不是很喜欢,那么怎么样去引导这一部分的幼儿也能产生激发喜欢的兴趣,怎样的去跟进等等,这些是老师在活动前和活动过程中就应该预设和不断调整的东西。因为缺乏整体的思考,因为轻视了活动的主体,所以此时的观察记录只是一个没有意义的空壳。

场景二中的孩子们产生了争论,这是一件好事情,有争论说明孩子们已经对这样的一个活动产生了兴趣,所以就有了关注,有了思维的碰撞、有了差异。最后15号的孩子将争执无果的问题抛向了老师,那么在观察记录的过程中老师是给孩子们答案还是引导孩子们自己去解决问题呢?毫无疑问,银河的老师们肯定是会选择第二种方法——引导孩子们自己去解决问题。于是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所使用的不同方法又会影响着孩子们后续的观察和记录。有的老师会说:“啊呀,这个我也不知道,要不,我们就一起再等等吧。”有的老师会将这个问题抛给所有的孩子,通过差异、通过和同伴交流分享自己的猜测和想法来激发孩子们的进一步探究的欲望;还有的老师会就在此刻带着孩子们的问题和孩子们就在现场通过动动手来找答案、来验证。不同的方法所带来的结果及点燃孩子们探究的兴趣是截然不同的。

场景三中的XT发现自然角里的花草都已浇水,鱼缸里的水也被换过,小乌龟也撒了饲料,记录表也被画好,所以也就无所事事了。在他的心里种植区主要就是浇花、换水的地方,教师预设通过种植记录表来帮助幼儿发展探索和思考能力的培养在这里没有得到开展,这样的活动对于他来说意义不大。

[案例思考]

种植区内有价值的观察记录是让幼儿在一段时间内持续不断地观察某种物体或现象在质和量两个方面的变化和发展的过程并记录,通过观察、记录、比较,培养幼儿逐渐习惯于从发展的、相互联系的角度看待事物和现象并对其发展过程有较完整的认识,是“让儿童按照科学家发现知识的过程来进行学习”的一种途径。具体观察记录的过程鼓励幼儿通过实事求是、全神贯注、耐心细致的观察寻找记录问题的答案,培养幼儿在观察记录中观察得准、观察得细、观察得深、并在观察记录中来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逐渐提高观察品质和绘图表征的能力。能让幼儿在记录前有好奇、在记录中有比较、在记录后有提升,形成良好学习态度和观察、探究能力。

笔者认为有价值的记录必须对观察、记录的对象进行筛选,尽可能地让幼儿运用多种感官去感受所观察、记录的对象。在观察记录中不仅仅局限于单一的记录,而是要能让幼儿进行同一植物生长变化的比较性观察记录和多种植物的比较性观察记录,并在观察记录中鼓励幼儿能使用简单的测量工具,采用多元的适宜的方式,如绘图、照片、文字、数字、标本等使幼儿能有个性地来记录植物生长过程中的关键信息。最终帮助不同个体的幼儿对观察结果能进行纵向梳理,分析、归纳出現象背后存在的规律。为此,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做了尝试:

一、创设条件,激发幼儿记录兴趣

(一)显性环境,激发幼儿的记录兴趣

环境是幼儿的“第三任老师”, 由于孩子的各种需要都要在环境中得到满足,因此环境对孩子的发展极其重要。为此可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采用成品或半成品的记录材料和标记,用材料和标记暗示记录的项目。如:在种植区中,根据植物的生长不同阶段及植物生长需要的条件,可先制作了记录插卡来引起幼儿的注意,让他们在看看、比比、插插中感知记录的趣味和方式,等过了一段时间后,孩子不满足于这些标记时,再可使孩子们用自己喜欢的标记,如照片、图画、标本等来进行简单的记录,初步形成记录的兴趣。

(二)隐性示范,萌发幼儿的记录意识

教师与幼儿是一种互动的关系,教师的行为对幼儿有潜移默化的影响。在和孩子们探讨植物的生长过程和特征时,有意识地利用实物、摄像、录音等等,展示和比较并配以生动的叙述、形象的比喻,使他们在满足好奇心的同时,不知不觉感受记录作为一种探求知识的方式有多么重要,同时又萌发幼儿记录的愿望,从而使孩子产生记录的行为。

如在本周实施种植记录时,我装订了一本简单的 “自然角观察记录本”,教师在自然角上拍了两盆不同长势的花卉(一盆长势喜人,一盆濒临死亡),下午离园前15分钟,开始尝试,以神秘的语气告诉孩子们:这本小册子是种植区的小照相机,小朋友就是小小摄影师,可以每周把植物宝宝的样子拍下来!我先请孩子们观察电视机里两盆植物,请孩子们说说这两盆植物的长势,然后给小朋友集体演示了怎样为两盆吊兰做记录,我“故意”非常仔细地看吊兰的叶子是什么形状的,并大声数着吊兰的分叉支干,“3”个,我就画了3笔。同时,我让孩子们猜测我“拍”的是哪盆?怎么不一样呢?有孩子说:“是绿色的那盆”,也有孩子说: “不对”……孩子们沉浸于猜测中。我马上顺水推舟,到底谁的答案正确,我们边观察边记录,让“自然角的小照相机”告诉我们答案吧!

放学后,家长还未来接的三个孩子都跑到了种植区,指指点点地观察植物宝宝,说要给小植物拍照了。LY和HYC找来笔和纸开始记录了,在记录时,我被深深地感动了:谁说孩子小还不会观察记录,眼前的一切向我证明:虽然孩子们的绘画技能不是很高,甚至说画得植物只能用涂鸦来形容,但他们却异常认真,RHJ为了画出植物的叶子有几根,时而站起时而蹲下,俨然就像是一个真正的小照相机了。

二、根据年龄特征,形成不同记录方法

在设计记录表格时,必须对观察、记录的对象进行筛选,尽可能地让幼儿运用多种感官去感受所观察、记录的对象,鼓励幼儿使用简单的测量工具,采用图画、简单的文字、数字等多种方法,记录植物生长过程中的关键信息。

(一)猜想记录——充分调动幼儿的已有经验

比如在中班上学期孩子们进行了不同种子的种植,播种后让幼儿猜一猜播下去的种子种到泥土里后会发生什么变化,孩子们纷纷发表自己的看法,并把自己的想法用绘画及手工粘贴等方法记录表现出来,为后面的观察验证铺垫了一个基础。

(二)过程记录——鼓励幼儿多样化的观察记录

比如,在观察花生的生长变化时,并不要天天去看,而是每隔三至五天来进行观察,从花生种子开始记录用画画、数字、符号等将观察到花生从生长、发芽、长高、开花、结果的过程中有变化时都及时记录下来,使孩子对花生的整个生长过程有一个直观的了解。记录是随着探索过程进行而进行的,在幼儿充分探究的基础上,记录最关键、最有意义的环节和现象。

三、根据不同需要和经验,引发不同的记录组织形式

(一)个性化的个体记录

孩子都是一个个独立的个体,个体记录以个人的探索为基础的个体记录,代表孩子个体的感受和想法,他们都有自己独特的呈现记录的方式,对动手能力较强的孩子,就可鼓励他们用画、剪、捏、贴等制作来进行记录;对数字、符号敏感的孩子,则可鼓励其用统计的方式记录;对语言表达能力强的孩子,则引导孩子,用创编故事、儿歌等形式表达,对音乐表现力强的孩子,则引导幼儿创编歌词,用肢体动作来记录……

(二)共长的小组记录

小组记录是以几个人共同的合作记录,由许多个人的记录汇集在一起而形成的记录,使孩子在观察和记录时除了表现自己的观察感受还能了解到同伴的不同感受,孩子在共同的观察记录中发现了植物的变化,经验得到了提升。

四、重视分享交流,使其为幼儿提供互赏、互评、互学的平台

《纲要》在科学活动目标里提出:“能用适当的方式表达、交流探索的过程和结果”。因此,可用个别谈话、小组讨论、集体交流等方式,和同伴交流分享自己的記录结果,互看各种记录,尝试评价自己和同伴的想法,听取同伴的意见,使他们不仅能发现自己是如何做的,还能了解他人又是如何做的,在与他人的比较中调整已有经验或建构新经验。

儿童有“百种”语言,那么儿童的记录方式也可以有“百种”,在这个多姿多彩的春天里,就让我们和孩子们一起用他们自己能读懂、看懂、喜欢的记录方式大胆的在种植区这片小天地里尽情地驰骋吧,我们努力的做到让幼儿在记录前有好奇、在记录中有比较、在记录后有提升。

猜你喜欢

种植区植物过程
基于波段增强的DeepLabv3+多光谱影像葡萄种植区识别
描写具体 再现过程
哦,不怕,不怕
将植物穿身上
我国典型设施蔬菜种植区农用地膜污染简述
在这个学习的过程中收获最大的是哪些,为什么?
植物罢工啦?
植物也疯狂
圆满的过程
雪花的形成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