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作物病虫害防治中存在的误区及对策
2019-09-10马艳彬
马艳彬
农作物病虫害防治工作是一项技术性、时间性、系统性较强的工作,要做好这项工作,必须要有一支技术性强、业务精干的专业防治队伍,采取统一防治,才能取得较好的效果。
一、病虫害防治中的误区
(一)对病虫害防治的认识不到位
病虫害防治要具有前瞻性和全局性,重视病虫害的预测预报,要以综合防治为主,药剂防治为辅。而现在农民普遍采取遇病治病、见虫杀虫的方法,没有充分认识到病虫害发生的原因,主观意识较强,缺乏系统的病虫害防治技术,没有病虫害防治经济阈值的概念,错过了病虫害防治的关键时期。
(二)病虫害的防治技术落后
由于农民对病虫害的认识不够,导致防治技术落后,普遍采取以治为主,以防为辅;侧重药剂治疗,缺乏综合防治措施,病虫害的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技术没有实施。生产中施药无规可循,用药单一,方法不当,盲目打药的现象普遍存在,有的农民甚至打所谓的“预防药”,致使生产成本不断增加,害虫的抗药性不断增强,对环境的污染日趋严重,天敌被大量杀伤,生态平衡不断遭到破坏。
(三)农药知识少,购买及使用中存在误区
目前,市场上农药品种多、滥、杂,令人眼花缭乱,而多数农民文化素质较低,对农药的真假、有效期、应用范围等方面的知识缺乏了解,常常遇到假农药、过期農药及买错农药的情况,农民很难做出正确的选择。部分农民缺乏必要的农药使用知识,没有阅读使用说明书的习惯,配出的农药浓度很不准确;不熟悉病虫害的发生规律,往往在病虫害大面积发生后才开始防治,错过了最佳防治期,在使用中也常出现错误。
二、产生防治误区的原因
(一)农民文化素质低,对病虫害防治知识不了解
现在农村普遍是妇女、儿童和老人留守,文化素质普遍较低,甚至还有部分农民不识字,识别能力差,分不清病虫害的种类及农药的类别和使用方法,对病虫害的综合防治基本没有概念,防治技术单一,只是机械、被动、盲目地打药防治。
(二)主观性强,片面追求防治的速效性
忽视病虫害的预防工作,以自我认识为中心,不相信预防的重要性,等发现病虫害再进行防治。防治时过分追求速效性,大量应用速效农药,如菊酯类农药,重复打药,使害虫产生了抗药性,污染了环境。
(三)技术员对病虫害防治的监督指导不到位
县级技术人员下不去,乡级断档,村级空白,对病虫害防治的监督和指导严重缺位,致使广大农民朋友对病虫害防治的系统理论知识欠缺,对病虫害的防治限于感官上的认识,也只是处于知治不知防的水平,多数是凭经验防治,有的甚至不防治。
(四)缺乏系统的病虫害防治体系作为指导
缺乏一个系统的防治体系作为指导,没有一个健全的病虫害预测预报及综合防治网络作为防治的技术支持;缺乏全局性的病虫害防治措施,技术员仅凭经验指导,农民也仅凭经验防治,大家各自为战,对待同一种病虫害的防治方法及措施都不尽相同,甚至相邻的地块都不一样,没有做到统防统治。
三、解决防治误区的对策
(一)加强培训,提高认识
1.每年定期对技术员进行病虫害综合防治的系统培训,从病虫害指导层面上解决防治的盲目性,使技术人员基本了解当年病虫害的发生趋势和防治对策。
2.技术人员接受培训后,利用冬春农闲时间对农户进行全面培训,直接服务到农户。在病虫害高发期,技术员要根据各地病虫害的发生情况,有针对性地将病虫害防治技术传授给农民。
3.利用宣传材料及媒体加大宣传力度,做到农民随时随地都可以学到病虫害防治技术。通过培训让技术员及农民充分认识到综合防治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彻底扫除病虫害防治误区。
(二)加强引导,规范用药
1.购买“放心”农药。购买农药时做到“四不买”:一是无农药标签或标签残缺不全的不买;二是标签上“三证”(农药登记证、产品标准号、生产许可证)标识不全的不买;三是外观质量不合格的不买;四是超过产品质量保证期的不买。根据农药外包装,认清农药种类:绿色为除草剂,红色为杀虫剂,黑色为杀菌剂,蓝色为杀鼠剂,黄色为植物生长调节剂。
2.对症购药。农药品种很多,在购买之前,首先要确定病虫害症状,根据防治对象进行选购。在购买时,还一定要仔细阅读产品说明书,根据药剂的性能特点选择安全、有效、经济的农药,做到有的放矢。
3.科学使用农药。一是要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方针,在进行化学防治时,要把握最佳用药时期及时防治。二是注重轮换用药,对同一种防治对象,要注重轮换、交替用药。三是根据病虫害的发生规律、为害特点、发生环境等情况确定适宜的防治方法。四是科学复配药方。可到当地农业部门咨询专家,有条件的还可以查阅有关农业技术资料。五是严格掌握用药量。在施药前一定要认真阅读产品使用说明书,按照推荐用药量使用,不得随意增减药量,以免造成药害的发生或影响防治效果。
(三)加强管理,夯实责任
1.在搞好病虫害应急防治建设的基础上,着力扶持、引导、壮大植保专业化防治队伍。县里成立植保专业化防治队,乡镇成立专业化防的分队,各队因具体情况而定,可大可小。一般配置3~5台机动喷雾器,业务操作可分可合,制度健全,收费合理,熟悉掌握植保知识和病虫害防治技术,在服务区域灵活机动开展病虫害有偿防治工作,特别是要对辖区内老幼家庭无防治人员的户进行建档立卡,互通联系方式以便及时有效搞好防治工作。
2.强化植保技术示范户建设。示范户建设目标最终要达到每个村民小组至少1名,示范户要从有文化、正直、有奉献精神且具有良好农作物种植经验并今后长期从事农业生产的农户中选取,在农闲时节以乡镇为单位组织他们培训,全面掌握病虫监测、病虫害防治、农药使用、防治药械维护管理等知识,能结合农业生产实际会干、会说、会宣传。植保技术部门做好他们的管理指导,及时传递病虫害预测信息和新药械、新技术,对他们反馈的农业生产实际问题要迅速做出答复并予以解决。
3.加强对农药经营户的管理和培训。农药经营户已发展成为量大面广布局合理的网络体系,农药流通服务窗口服务质量的优劣,直接关系着农民群众获得植保科技知识的正误、多少,直接关系着农民群众从事植保技术的应用水平。而各地农药经营户的素质是参差不齐,有的缺乏植保知识,有的没有植保知识,在服务过程中存在很大的盲目性和随意性,他们给农户造成用药不当防效差、宣传说明不到位等问题。
4.加强农药市场管理力度,促进效果好、残留低的新型农药推广应用。某些农药经营门店为了追求利润或恶性竞争销售一些质量差的假冒农药,个别甚至销售高残留的剧毒农药,这些不是没有防治效果就是严重影响农产品的质量安全。要杜绝以上情况发生,就必须从生产企业源头进行强化监管,县级农业执法大队要抓好农药批发商户的管理,对农药流通中的违法行为依照有关法规予以严惩。
(四)加强测报
建立一支责任心强、能够吃苦耐劳的测报队伍。加强农作物病虫害预测预报及综合防治的研究,建立一套适合本地的病虫害综合防治体系,使病虫害防治有一个科学系统的技术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