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好奇心点亮流动(留守)儿童创新教育之窗
2019-09-10王宇
为紧密配合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背景下的公平教育,深圳社工督导王宇及其团队针对当下流动儿童和留守儿童教育在创新方面的严重不足,开发了“好奇心实验室——流动儿童创新教育服务项目”,在创新教育、知识扶贫的理念指导下,引导7-12岁外来流动儿童和农村留守儿童通过“创新、探索、求证”等科学有效的方法,满足儿童参与设计以及解决乡村(民办)教育落后的现状,满足受助儿童创新教育的需求,以提升受助儿童创新思维和探索实践能力,培养其独立生活人格。
在王宇看来,项目要充分利用儿童好奇求知的特质,引导其在立足自身基础上进行“思考、探索和循证”,从而提升他们科学思辨和务实创新的能力,主要做法有以下几点。
1.教育启蒙触发兴趣。一方面对孩子开展创新教育知识的传输,另一方面将老师、家长纳入到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普及中,让他们体验素质教育、创新教育的独特魅力,摈弃传统应试教育的偏见,支持孩子们接受新教育,探索新方法。
2.科技教育探索未知。让受助儿童亲身感受到科技的魅力,激发他们求知的欲望和兴趣,项目组将3D打印技术、无人机操控技术、编程技术等带到孩子们身边,让他们经历一个从无到有、从茫然到有知的实践过程。
3.新视角发现自然神奇。以孩子们熟悉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为依托,赋予孩子们新的视角,研究如何实现“鸡蛋摔不坏”“水袋刺不破”“口香糖破椰子”等新奇的做法,帮助孩子们发现新世界,打开新思维,在新世界中寻找新方法,探寻新路径。
4.职业体验规划未来。开展小小金融家、小小服务员、小小牙医等职业体验活动,让孩子们亲身体验、自行探索不同职业的工作内容和职责,了解其生活社区的不同人群的特征,为他们将来的职业发展规划作出铺垫。
5.心理陪伴解决烦恼。社工通过心理健康知识课堂、社工信箱、个案面谈等形式为孩子们开展心理方面的教育和沟通,对于孩子们在成长过程中出现的情感缺失问题及各种烦恼等给予支持。
王宇表示,通过项目,实现了创新教育在乡村留守儿童及城乡流动儿童之间的启蒙,不仅让孩子们提高了教育创新的兴趣,也提高了家长、老师对素质教育、创新教育的重视,能借鉴新思维、新视角开展教育教学工作。
孩子们真正体验到创新教育的魅力,堅定了学习知识的信念,特别是对于科技创新活动的渴求。“3D打印如此简单”“计算机编程我也会”成了孩子们的口头禅,将来学习到真本领,励志成为科学家的梦想再一次被点燃。
孩子们掌握了自主学习、探索实践的能力。本项目社工秉承“自助”的理念,让孩子们自我“思考、探索、循证”,从而提高孩子们自我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不断尝试的能力,在此过程中,许多奇思妙想也在这些小脑袋中迸发。
维护了孩子公平教育的权利。项目的执行,不仅有助于受助儿童探索科学与自然,也有助于他们心灵的净化和成长,这不仅是知识的传输,也是人格的再造,同时也是对孩子平等教育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