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广播音乐节目的受众分析

2019-09-10郭子健

记者观察·中旬刊 2019年1期
关键词:受众需求音乐节目广播

郭子健

摘要:不同的听众对相同的声音和内容产品有着不同的评价和感受,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这种差异性的反馈有时会影响整个节目的定位、风格和走向。如何理性看待差异性感受、判断受众审美偏好对一个节目是否能够成功至关重要,值得从业人员思考与研究。

关键词:广播;音乐节目;听众群分析,受众需求

一、广播音乐节目听众群的现状

广播音乐节目受众中青年听众居多,但如果只为了满足这部分听众的需求,一味地追求收听率,节目设置将归于俗套。同时,受众的收入多少以及是否具有消费能力是广告客户的首要关注点。所以,怎样吸引更加成熟、社会地位和消费能力更高的听众是广播音乐节目需要提高竞争力的侧重点。

二、受众气质类型,收听取向不同

广播是靠单一的声音传播的,通过刺激听觉器官帮助听众产生联想,感受无限的想像空间,从而打动受众的内心深处。但对这份内容的感触因人而异,不同气质类型的听众在审美偏好上有如下规律:

“胆汁质型”听众:胆汁质的人坦率热情、精力旺盛、互动性强,如果主持人能够及时、热情地调动,就能吸引住胆汁质的听众。这在心理学上叫做吸引力法则。

“多血质型”听众:从心理学上分析,多血质的人容易接受新鲜事物,善于适应环境变化,因而感受性特别强,惬意的伴随性音乐节目通过音乐的方式传达着来自心灵深处的感受,能使多血质型的人很好地产生共鸣。

“黏液质型”听众:黏液质的人喜欢思考,安静、个性严谨,对嬉闹、张扬的节目参与度较低。而服务类的节目因其内容包括对人生、对生活的感悟或关注而得到黏液质型受众的青睐。

“抑郁质型”听众:抑郁质的受众性格相对内向,喜欢独处,因而更喜欢有独处感受的伴随性音乐节目,静静聆听、漫漫感受,能够体验到歌曲里最深的意境。

当然,我们多数人是各类型综合并倾向某一类型,气质不同,受众对广播节目的反应也不同,收听广播节目的心理取向也就会有所不同。

三、广播音乐应满足多层次听众群体的需求

(一)培养主流听众群体

“主流听众”主要是指那些具有较高学历、较高收入、较高消费能力的听众。可能从数量来说,他们只占很小一部分,但从对节目和创收的影响来看却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主流听众”缺少的原因就在于评价的角度:一部分群体要的是“好听”,一部分群体求的是“有用”。

(二)满足标准听众的节目需求

听众对节目的要求其实也是一种对电台的依赖,希望节目更具陪伴性,使观众对资讯和音乐的获取可以更加方便。

(三)节目时间长度应依据听众收听长度来定

听众收听广播节目的时间长短不一,但作为重要参考因素却常常被忽略。据相关调查显示,听众实际收听广播节目的时间长度呈一定趋势缩短。就此可看出:要抓住听众,压缩节目时长、丰富节目内容是关键,尽量做到听众的选择多样化,以增强节目的吸引力。

四、广播音乐潜在的听众需要挖掘

信息时代里,有一些人愿意通过多种渠道来获取信息,但由于工作繁忙,休息时间相对较少,所以如何最大化地利用时间,边工作边接收信息,就成为当下受众的主要需求。然而,这一要求在众多媒体中只有广播能够满足,这也就对广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那就是怎样才能做到让听众工作时可以享受休闲、休闲时能够了解天下大事。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城市私家车保有量越来越多。私家车主也就成为广播音乐节目的重要听众,节目设置如何满足他们的需求,不管是从内容上有用还是互動上有趣都是需要认真考虑的。另外,对于很多人尤其是年轻的朋友来说,熬夜已经成为一种生活习惯。当然,他们会选择做深夜广播的倾听者,尤其是以音乐为主的节目,能够满足他们释放压力、缓解心情的诉求。

五、主持人的主持风格至关重要

广播音乐节目中,主持人需要经历一个对音乐所包含的信息解读、再结合自己的想法编制成节目、而后面向听众传播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主持人发生了身份上的转换,每一首音乐的意义也再次得到升华。这种对音乐独特的解读过程就成为节目成功的所在。当主持人的创作过程极具个性和魅力时,话筒前传递的信息就会牢牢抓住听众的耳朵。

六、结语

结合广播节目的特色,如何正确分析不同气质类型的听众、不同消费层次的听众、不同心里取向的听众,使其最终认同节目是值得深度研究的课题。除此之外,听众的文化水平、生活习惯、兴趣爱好等以及节目本身的内容质量都会影响受众的感受与评价。只有客观、多角度地看待听众反馈,才能为节目助力。

猜你喜欢

受众需求音乐节目广播
2012-2021年间关于音乐节目主持人的研究综述
新媒体时代广播电视音乐节目制作与创新
周二广播电视
周三广播电视
周二广播电视
周四广播电视
中国电视音乐节目的传播分析
中国电视音乐节目的传播分析
新媒体时代广播电视音乐节目制作的创新思路
历史剧中现实中的指涉与受众需求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