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的伪装和骗术
2019-09-10
动物世界看似平静,其实充满各种残酷的竞争,时刻面对生死存亡。一些动物为了生存竞争、繁衍后代,常会弄虚作假,玩弄骗术。其技巧之高超,令人难以想象。伪装的类型
伪装可以有效地迷惑对手,赢得生存的机会。动物的伪装,一种要靠自己,自备“迷彩服”,通过自身体表的颜色、图案和纹理进行伪装。比如斑马的条纹就是一种分裂式的图案,破坏了斑马的整体外形。一群斑马对于接近它们的狮子来说,就好像一组移动的线条,难以分辨出单个的斑马。动物的伪装,再有就是靠环境。最简单的就是动物和栖息地的背景颜色相匹配,以至于它保持静止不动就可以达到伪装效果。在开阔的水域中,鱼和水生哺乳动物无论从上方还是从下方观察,它们暗黑色的背部和浅白色的腹部,与环境都能融为一体。
持久的伪装。对于那些大部分或全部时间都待在相同环境中的动物来说,则要做长远打算,需要一种持久的伪装,甚至“打人敌人内部去”。在热带海洋中,海扇和海鞭是各种各样的小型软体动物和小虾、小鱼们的宿主。这些小鱼、小虾和软体动物生活在海扇和海鞭的枝权中,它们的颜色、图案甚至形状都和它们的宿主相似。倭海马和假梭螺正是以两种海扇作为栖息地,它们附在海扇的瘤状突起上面,好像海扇的水螅体或进食的头部。它们伪装得如此成功,直到科学家采集到它们居住的海扇之后,它们才被发现。很多食叶昆虫也采取了类似的策略。
变化的伪装。频繁移动的动物需要可变的伪装系统。这往往需要动物具有变色以及不时变换纹理以适应周围环境的能力。这方面发展得最好的是头足类动物,诸如章鱼、甲壳类动物、蜥蜴和鱼类。这些动物的皮肤含有一层色素细胞,其中充满彩色的色素。色素可以散开和聚集,从而改变皮肤的色调。例如,乌贼几乎可以瞬间改变颜色,这一变化是由神经系统控制的。
群落的伪装。有时候,某个特定的环境中的不同种动物,会不约而同采取相同的伪装策略。例如,在大西洋海域,马尾藻类海草组成了“浮岛”,居住其中的各种动物没有洞穴和岩石可以隐藏躲避,所以一致选择伪装成黄色和棕色的海草,身体上还有不规则的海草样皮肤或鳞片,魚鳍也呈马尾藻类海草状。
模拟的形态
“欺软怕硬”既然是动物界的普遍现象,那么“狐假虎威”的初衷也情有可原了,谁都愿意有个强大、不好惹的朋友做靠山。一种无毒可食用的物种,挨着并模仿另一种看上去相似但却有毒或味道难吃的物种的样子从而获得好处——已经学会回避有毒物种的捕食者,就不会打无毒物种的主意了。这就是“拟态”。对于受益的无毒动物种类,它必须与有毒种类生活在同样的栖息地,并有着相同的天地。很多种动物,诸如昆虫、蛇和珊瑚礁附近的鱼类,都是拟态的高手。
被模仿者——珊瑚蛇。分布于北美洲到南美洲广大地区,有着醒目的外表。虽然看似美丽,但却是一种警告,因为它们是有毒牙的毒蛇。
模仿者——奶蛇。奶蛇生活在北美洲,因常出现在奶牛场附近而得名。乍一看它同样具有珊瑚蛇般美丽的色彩,不过仔细观察便会发现这两种蛇身上彩色环纹排列的差异。美国俚语这样区分这两种蛇:“红接黑,没问题;红接黄,杀人狂。”
伪装大师蜘蛛蟹。蜘蛛蟹移动缓慢,螯也很弱,所以很容易被食肉鱼类捕食。为了保护自己,许多小型蜘蛛蟹都会收集很多小海葵或海藻的碎片、海绵或者其他活着的材料,并把它们黏附到自己的壳上作为伪装。有时,这些小生物还会在壳上生长并变得繁茂。
叶片模仿者叶。真正的伪装专家属于叶科的热带叶,它的腹部是展开的,每条腿都是扁平的,看似一片小叶子或叶子的一个碎片。那些假的叶脉、纹理或病理斑点和窟窿使它的伪装更加完美。为了避免暴露自己,叶樇眼睛小而触角短。
装扮成假刺的角蝉。这种昆虫酷似植物上带尖的刺,其实“刺”是雌角蝉的胸部。角蝉吸食树的汁液,容易受到攻击。但事实上角蝉很少被攻击,这是因为它们有刺状的伪装和令人讨厌的气味。
装扮成蛇的斑花蛇鳗。海里的这种鳗鱼,凭借本身就像蛇的外形,看来更像是有毒的海蛇。这种欺骗性意味着这些无毒的鳗,白天就能在浅海沙坪和布满海草的海床上大胆觅食。也许是有自知之明,它们更喜欢夜间出来活动。
与背景融合的石头鱼。硕大厚重的头部和粗糙斑驳的皮肤,令其看起来更像是海床上的一块礁石,而不是一条活鱼。它们是伏击猎物的专家,在等待猎物时,它宽短的身体形状和疣状有节的皮肤能与背景很好地融合在一起。为了进一步增强这种伪装,石头鱼能一连几小时或数天保持静止不动的状态。一丛丛小型海藻可能会从它的皮肤中生长出来,沉积物会落在它的背上。这种鱼背部有一排有毒的棘刺,这是对付天敌最后的防御武器。
海中棘刺的刀片鱼。刀片鱼学名条纹虾鱼,它们是海马的近亲,成群步调一致地在水里头朝下式垂直游动,就像是进行海中阅兵一样,用这种特殊的身体形状和游泳姿势相结合的方式来逃避捕猎者。每条刀片鱼都有一条透明的骨板,沿腹部形成了尖锐的背脊。但是,刀片鱼的身体不能弯曲,游泳全靠精准的鳍来移动。刀片鱼最喜欢的藏身地点是海胆长长的棘刺中。
幽灵隐身般的须缺鳍鲇。这种特殊的鱼又叫玻璃鲇、幽灵鱼,看起来就像是一副游动着的骨骼。它们的身体几乎是完全透明的。这为它们提供了优异的伪装,特别是在清澈透明的水里,扁平的鱼身和背景完美融合在一起,几乎不可能确定它的位置。须缺鳍鲇死后会失去其透明的特性,身体变成不透明的乳白色。
大眼睛的假蛇乌樟凤蝶幼虫。为了避免被鸟类捕食,这种凤蝶的幼虫有许多防御手段。它用丝线将一片叶子卷起来作为白天的隐蔽所,仅在夜间进食和蜕皮。但是如果隐蔽所被破坏,幼虫就会转而用震惊战术吓跑进攻者:抬起肿胀的前端,突然把头往下低,露出后背上逼真的大眼斑,伪装成一条蛇的模样迷惑敌人。虽然扮相萌了点,但在多数情况下还是十分成功的。
难以定位的婆罗洲角蟾。这种长相奇特的蛙类是夜行性动物,白天它们在雨林底层上一动不动,依靠自身的伪装来躲避危险。眼上的“角”和身体尖锐的边缘打破了传统蛙类光滑流畅的体现,令它们看起来更像是树叶的边缘。面对危险,婆罗洲角蟾只需保持静止;只有在捕食者出击的最后一瞬间才会跳开,然后就又混迹于落叶层中,变得难以发现了。
隐于树皮的地衣平尾虎。生活在马达加斯加岛东部的雨林中,白天头部朝下趴附在树干上休憩,夜晚才出来寻觅昆虫。它的伪装是和树干完美地融合在一起的。它皮肤上覆盖着很多小的节结、裂隙和片状悬垂物,即使是眼睛的表面,也覆盖着形似树皮的纹路。当受到威胁时,地衣平尾虎以树枝或树干为背景展开身体,就好像融入树皮一样,令侵扰者摸不着头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