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办有质量的教育

2019-09-10王勇

安徽教育科研 2019年1期
关键词:内涵

王勇

摘要:有质量的教育是全面、公平、有保障的教育,办有质量的教育既是我国基础教育工作的基本目标,又是需要长期努力的艰巨任务。需要政府、学校、社会、家庭正确理解有质量的教育内涵,共同努力办有质量的教育。理清影响办有质量教育的持续性力量,坚持目标导向的工作思路,长期努力,必将完成这一战略任务。

关键词:有质量的教育  内涵  办好

按照十九大对新时代的重要论断,新时代赋予基础教育许多重要任务。许多新情况新问题都需要我们去面对、去解决,解决教育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而努力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将是我们长期要面对的工作主题。

一、办有质量的教育的现实挑战

近年来,“以党建为统领,公平质量两手抓”的体系已经完备,关键是在政府工作和教育实践两方面抓好落实。抓党建就是推进中小学党组织和党的工作全覆盖,加强中小学思想之中工作,促进义务教育管理水平提升;抓公平就是切实解决“乡村弱、城镇挤”的问题,进一步提升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水平;抓质量关键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强化课程育人、文化育人、实践育人、管理育人和活动育人。

在基础教育的实际工作中,存在两方面问题,一是政府在推进教育公平方面力度很大。比如为解决入学难、入园难和乡村学校办学条件差的问题,全力推进改薄工程、薄改工程、学校标准化建设工作。在推进县域城乡义务教育基本均衡过程中,资金、人力投入巨大,对实现教育公平发挥极大作用,这是十分必要和及时的。但在抓教育质量方面就暴露出工作力度相对弱,工作办法相对少,工作路子相对窄的问题。二是教育质量被普遍误解。实际工作中,教育质量被窄化为教学质量,从而忘记了育人是教育的本真;教学质量又被简单化为考试成绩,从而忘记了对学科本质的理解和学科素养的提升;考试成绩好坏更被异化为知识再现水平,从而忽视学生解决问题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大搞题海战术和提前教学的超前战术。这种误解在社会各界都有着牢固的思想根基,从而产生解不开的互动行为。认识和行动上的偏差已经严重影响教育健康持续发展。

二、有质量的教育的内涵理解

对于基础教育而言,有质量的教育是宏大的时代命题,既不同于优质教育,也不同于个性化教育,更不是说现在的基础教育没有质量。优质教育源自特定时代重点学校而发展成生源优质、升学可能性高、办学条件好、教育活动丰富的历史名校,是学校之间的比较概念,无法复制,只能通过多种方式发挥辐射引领作用。个性化教育又是符合个体需求、特点而进行的针对性教育,所有学生都可能产生不同需要的教育,是有质量的教育的一个侧面,是教育公平的一部分。有质量的教育是全面、公平、有保障的教育,当下的基础教育质量更多体现在教学质量,更多表现在推动教育公平和努力提供保障之中,在全面、公平、保障等方面还存在明显差异和差距。

1.有质量的教育是全面的教育。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教育的本真是育人,育人的核心是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完成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把党的教育方针和素质教育具体化,最大价值在于可以进一步细化为学科核心素养,从而进课程标准,进教材,进课堂,才使得立德树人的育人任务真正落地成为可能。近20年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反映我国在提升学校教学质量和学科教学质量方面的不懈努力,尤其2017年版高中课程标准研制了学科学业质量水平层次的标准,着力在真实情境下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的高阶思维和综合能力,以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单元教学,从学科本质上理解过程和方法,真正达到高水平学业的质量,这一点已经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学生具备良好的身体素质和健康的心理品质,学生富有同理心、同情心、良好的合作心态等为内容的必备品格,学生具有健康积极的审美情趣和能力,以及热爱劳动的良好习惯,都是有质量的教育不可或缺的内涵,也是有质量的教育的前提性标志。

2.有质量的教育是公平的教育。公平和质量是不可分割的,公平的教育是新时代亟待解决教育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无论机会公平还是过程公平、结果公平都是有质量的教育的重要特质。机会不公平使得质量失去了保障,机会公平为每个不同需求的孩子提供相适宜的机会,是有质量的教育的内涵之一,这不仅是政府责任,更是制订政策的出发点。过程不公平使得质量不平衡,过程公平要求每所学校、每位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全力实施。每一位教育工作者必须认识并付出艰辛努力,过程公平是实践层面的问题。关注每位孩子的健康发展责任重大,任务艰巨。结果不公平使得质量得不到老百姓认可,结果公平是指每个学生能得到充分发展,教育能满足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能促进学生发现和发展自己的特长。

没有公平的质量是低品质的,不可持续的。任何自然人转变为社会人都要接受教育,公平地接受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和学校教育是每个人的天然权利,有质量的教育是新时代赋予教育的一项事关全民的社会事業。有质量的教育包括不歧视、不放弃每个孩子,公平是有质量教育的天然组成部分,公平与质量的关系不是并列关系。

3.有质量的教育是有保障的教育。

一是教学条件的保障。有质量的教育离不开必要的办学条件的支撑。历年来基本办学标准达标验收、改造薄弱学校,以及薄弱学校改造工程和学校标准化建设,都是意在解决学校的校舍、运动、教学设施设备、图书等办学基本条件,至今已取得了巨大成效,尤其农村学校的办学条件得到显著改善。2012年以来教育信息化的迅速推进,以及2018年4月13日发布的《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使得教育信息化装备和应用水平得到明显提高,教育信息化的突破时空限制、快速复制传播、呈现手段丰富的独特优势,也必将成为促进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质量的有效手段。2016年教育部印发《关于新形势下进一步做好普通中小学装备工作的意见》,健全了学校装备产品质量体系和配备标准体系,建、配、管、用各环节的主要任务和装备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的目标逐步推进,教育装备服务教育质量提升的新机制逐步建立起来,现阶段最重要的是充分发挥装备作用,更好地为教育教学质量提高服务,教育装备是中小学教育质量提升必不可少的保障条件。

二是校园安全保障。校园安全是有质量教育的基本保障,有安全才有质量,无论学校师生的人身安全、校园欺凌,还是师生的心理健康,还是学校的食品卫生安全、实验室危化品安全,都是学校教育教学质量提升必不可少的保障。

三是学校组织建设保障。学校现代化内涵极其丰富,核心是建立学校组织自我审视、自我修复、自主发展机制基础上的自主办学。好的管理是学校良好的育人机制形成、发展完善的重要因素,学校各项管理制度的健全、完善和执行是学校育人质量持续提高的重要保障,高水平的管理队伍和高质量的教师队伍是强化保障的关键力量,其中教师的育人水平和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学科教学能力是教育质量提升的根本保障。

三、办好有质量的教育

办好有质量的教育就是“努力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关键是坚持目标导向,准确而全面地把握有质量教育的内涵,大力发展有质量的教育。

1.学校行动。学校是师生成长的家园,学校是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重要基地,立德树人依靠学校的教育教学活动加以落实,所以学校是办好有质量的教育的基本责任单元,理解、支持、指导学校的育人工作是教育主管部门办有质量的教育的基本职责。学校以学生健康发展为育人行动的价值取向,坚持培养全面而有个性的学生为育人行动指南。课程建设和实施是学校育人最重要的稳定器,树立正确的课程观,全面落实国家课程方案是法律责任和义务,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课程体系是学校行动的核心内容,体育是学校第一课程,落实健康第一的理念,达到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的效果。德育是学校核心课程,把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教育工作的根本任务,也是教育现代化的方向和目标,加强品德修养,培养学生必备品格。智育是学校基础课程,立足学科核心素养实施高质量教学,培养创新能力和必备能力。美育是学校关键课程,以美育人、以文化人,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劳动教育是学校必备课程,弘扬劳动精神,引导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能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

目前有两大问题困扰着学校发展。一是学校受社会、家长和短期利益的影响,容易产生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办学行为,从而忽视德育、体育、美育、劳动教育,淡化学生健全人格、高尚品质的培养。坚持正确的办学方向和科学的育人理念是对校长责任担当的最大考验。校长不为升学率所困,不为政绩所累,扎扎实实抓好全面育人的每项工作,用千千万万所学校的育人行动去引领社会教育观念的转变。这是教育工作者的共同责任,需要教育主管部门通过科学评价等多种方法,尽快解决的实践问题。二是学校现代化程度不够,呈现学校教育质量发展不稳定的“周期律”现象。研究发现,学校教育质量常常呈现高起伏的周期现象,除去学校发展的外在因素影响外,内在主要原因是学校自组织发展机制建设不够,学校发展过于依赖校长个人水平。“一个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的真谛是校长建立一套好的制度,带出一支优秀的管理队伍,培养出一批杰出的教师队伍,共同组成学校健康持续发展的组织体系。长期任职的校长和不同任期的校长都应持续不断地维护、完善、发展这个体系,而不是重建或急功近利的短期行为。因此,如何建设学校的组织体系并保持健康持续发展是学校现代化的重要内容。这需要相当长的时间,从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去探索。

2.政府行动。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基础,政府重要职责之一是保持教育公平。2016年7月2日国务院印发《国务院关于统筹推进县域内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2017年7月28日《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控辍保学提高义务教育巩固水平的通知》,2017年3月24日教育部等四部门《高中阶段教育普及攻坚计划(2017-2020年)》,2018年4月25日《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全面加强乡村小规模学校和乡镇寄宿制学校建设的指导意见》,重点就是要补足目前中国教育的最大短板,就是解决乡村教育软硬件的保障问题,从而促进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质量。

建立保证质量的政策体系,健全科学的质量评价机制,使得学校全面实施“德智体美劳”的育人活动不打折扣,保障学校教育是全面的科学的。其重要性不仅体现在学校是学生成长的主要场所,更体现在对社区、对家长具有教育引领的作用。2018年《义务教育学校管理标准》立足学校管理工作实际,以学生和教师为中心设置了六项管理职责。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完善义务教育治理体系,深入实施素质教育,促进教育公平,推动义务教育阶段学校依法办学、科学管理。

强化课程建设是政府办有质量教育的有力行动。2000年的第八次课程改革拉开新一轮课程建设的序幕,2011年颁布新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和2017年颁布新的高中课程标准是强化课程建设的最新举措。教材体现国家意志,切实保证了政治方向和价值导向,教材质量高低也直接影响学科教学质量高低, 2016年完成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语文、历史三科教材的统编和使用工作,2018年开始高中教材的修订审编工作。这些工作都是在党的教育方针和发展素质教育的统领下,创新研究学科核心素养和学业质量标准,为素质教育在课堂教学中的落实找到抓手,势必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上发挥巨大作用,势必持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建设高质量教师队伍是保证教育质量的重要工作。2018年1月20日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这是里程碑式的政策文件。2018年9月10日召开的全国教育大会指出:“全党全社会要弘扬尊师重教的社会风尚,努力提高教师政治地位、社会地位、职业地位,让广大教师享有应有的社会声望。”有好的教师才有好的教育,这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持续力量,需要政府持续发力的地方。

在今后较长时间内,“补短板,实施乡村教育底部攻坚;梳堵点,深入实施消除大班额计划;抓关键,切实将强乡村教师队伍建设;提质量,进一步提高学校育人水平;啃骨头,坚持不懈抓好控輟保学工作;强督导,做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督导评估认定工作”将是教育部门的重要工作。合肥市源于2014年的义务教育三大提升工程,正是党和国家办有质量教育的具体行动。

今后需要解决三大问题。一是维护教育公平容易被理解为人人均等,这在利己主义泛滥的今天常常成为影响社会稳定的因素。办人民满意的教育是基于社会公平正义基础上办有质量的教育,不是针对个体对自身教育满足或满意程度的承诺。需要我们重新理解教育的真正目的,要坚守政策底线,依法治教,依法维护教育公平。二是政府财力难以满足教育发展的新需要,尤其对人力资源投入的需要。三是教育质量是软指标,是提高的慢指标,下功夫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高。后面两个问题需要基层政府领导和相关部门高度重视,投入的多少不是以与往年相比作标准,而是以教育事业发展的需要为标准,科学计划,及时投入。研制科学的教育质量评价标准,静下心来抓质量,需要持久地下功夫。

3.社会行动。教育是最大的民生工程,是社会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社会对教育的需求集中反映在“两会”期间代表、委员们对教育的高度关注。關注的焦点之一就是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问题,这背后是对学生全面发展的担忧,实质是指向教育质量问题。越来越多的有识之士呼吁减轻学生的学业负担,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人大督察、政协调研不断,社会上也涌现出许多如机器人、艺术、体育等非文化课培训机构,满足学生个性化需求。做好这一点需要持续努力解决的三大问题。一是受到逐利思想的影响,社会培训机构中的文化补习普遍存在超前教学、超纲教学、超强度训练,违背学科教学规律,加重学生的课后负担,严重影响学生的健康成长。二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中,有效的监管机制尚未形成,社会力量监督的主动性和自觉性尚未形成。三是科学的教育质量观和正确的人才观还没有形成社会共识。这些问题的解决需要社会各方力量长期共同努力,首先建立健全市场监管体制,在监管的过程中发挥行业自律、宣传教育、政策引导等作用。其次不断提高学校办学水平、育人水平和师德水平,加强学校主阵地的作用,斩断社会培训机构与学校的“招生链”“利益链”。同时加快招生制度改革和加强社会教育,促进社会教育质量观、人才观的转变。

4.家庭教育。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是孩子的终身学校,家庭教育是办有质量教育的重要支撑。家长对有质量的教育的理解是不同的,都身在其中,都承受着价值冲突、现实选择带来的痛苦,是社会发展历史洪流中家庭教育的被迫行动和自我疗伤式的反思。目前需要尽快解决的问题是,家长以分数为核心的教育质量观,及其与社会、与学校互动而产生巨大的“质量纠结”过于紧密。首先是学校要坚守教育的本真,坚持全面育人,不断提高育人水平和教学水平,充分表现出专业内涵和专业水平,不能人云亦云。其次是学校通过多种方式承担起教育家长的责任,汇集家长力量向正确的方向形成教育合力,多一份合力就少一份阻力。持续累积才可能使得这个节结慢慢松开,慢慢化解。

当下我国教育存在区域、城乡、学校、群体之间存在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办有质量的教育既是我国基础教育工作的基本目标,又是需要长期努力的艰巨任务。明确有质量的教育内涵,坚持目标导向的工作思路,针对问题采取有效办法,久久为功,必将对实现教育现代化、保障社会公平、提高中华民族素质有着重要的战略意义。

参考文献:

[1]余慧娟,冀晓萍,施久铭.公平质量两手抓,办人民满意教育[J].人民教育,2017(5).

[2]周兴国.共享有质量的教育[J].安徽教育科研,2018(1).

[3]余慧娟,施久铭.2018:努力开创课程教材建设新局面[J].人民教育,2018(5).

[4]陈宝生.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全力打赢统筹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改革发展攻坚战[J].人民教育,2018(5).

猜你喜欢

内涵
夏粮丰收:内涵丰富 意义重大
会计师事务所质量管理体系的内涵创新与风险定位
“新美育”的内涵与实践路径探索
挖掘习题内涵 探究问题本质
理解本质,丰富内涵
人体大探索
实施和雅教育 深耕内涵发展——以莆田市荔城区梅峰小学为例
有理数的数学内涵
旧书里的创意世界
木木相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