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课文,促进初中语文教学有效性
2019-09-10苏俊德
苏俊德
◆摘 要: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教学的关键在于如何引导学生掌握文章主旨,理解文章大意,真正亲近课文,走进课文,体验课文中描述的思想和情感,以此感受到文章的本质特点,从而加深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此次论文主要探讨的是立足课文,促进初中语文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课文;初中语文;有效性
语文是一门丰富性人文精神学科,蕴藏了传统文化的精髓,也是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关键。因此,在实际的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当立足于课文,引导学生感悟文章中描述的情感和思想,细细品味每一个字,每一句话,以意入境,站在作者的角度去感悟文章,以此深入理解文章的主旨和情感。这样,才能促使学生认识到语文文本内容的教育价值。
一、通过“读”,感受课文语言美
读是一种方式,也是一种渠道。它能够帮助学生通过“读”这个字为作者与读者构建交流的桥梁。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每一篇文章的开端任务就是“读”,它是引导学生领悟文章的首要步骤,也是亲近文章的关键。只有让学生仔细读,熟读,细读等,才能让学生从读中品味语句,咀嚼每一个文字中阐述的语言美,促使学生能够更加透彻理解有关的课文知识和内容。因此,教师可以让学生以想象的方式,在脑海中构建情景,然后带着情感去读,带着想法去读,以此感悟作者表达的思想和情感。
比如,老舍先生的《济南的冬天》一文中,整篇文章节奏性强,语言结构简单,读起来朗朗上口,充分描述出了济南冬天的特色。如“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看吧,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上顶着一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山坡上,有的地方雪厚点,有的地方草色还露着……”通过这样一种修饰手法,描述出济南冬天的风景,接着,教师可以让学生从读中想象一下,冬天还包含了什么?冷清的街道,冬天树木上的雪是否已经压断了树枝呢?等等,让学生在脑海中无限遐想。通过这样的方式,让学生将课文中描述的景象,在脑海中描述出来,以此通过朗读不断感悟文章描述的语言美,从而加深对文章的理解和认知。
二、根据文章关键词句,感受语言特色
每一篇文章都是由一个字,一句话绘制成的。因此,立足于课文教学过程中,教师为了有效掌握整体的文章主旨和内容,应当积极分析文章中的关键词句,并以此为切入,引导学生探究文章的内容,从而感受课文语言的特色。
比如,朱自清的《背影》一文教学中,文章开端“盼望着,盼望着,春天来了。”这句话中“盼望着”三个字,反复使用,更加突出了作者心中对春天来到的喜爱之情,好似等待了很久,盼望了很久,春天终于来到了。通过这几个字的品味,为后文的发展作铺垫,就会发现此篇文章的主要情感和思想是什么,以此感受到语言中包含的特色和美感。接着,教师可以鼓励学生继续寻找关键字句,并加以分析,以此读出其中包含的情感和思想。这样,既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挖掘文章中的深层含义,加深对文章的理解,通过引导学生利用这样写作手法在以后的写作中会起到什么样的作用,也能够提高语文课堂的教学效率。
三、根据情感切入点,体验作者蕴藏的思想和情感
情感是一篇文章的创作基础,是因为作者对某个事物,某个场景,具有一定的情感体悟,然后,以书面的形式,将其表达出来,从而形成了一篇优美的文章。所以,情感也是维系整篇文章的核心,因此,在实际的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当立足于课文,引导学生仔细品读文章,感受其中包含的情感,感悟作者是带着怎样的心情写下这篇文章,以及写出这篇文章是为了表达自己内心怎样的情感。
比如,《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一文中,这篇文章贯穿的一种情感就是假如生活失意,当你痛苦不堪时,会怎样面对这样的人生?以及在此次文章中,最后作者描述的语句中,阐述出自己对待这种情景时的心态,如“相信吧,快乐的日子将会到来。”“一切都是瞬间,一切都会过去。”等等,通过这样情感抒发的方式,先抛出问题,然后,表明自己内心的态度,以此从字里行间表达出自己对生活的希望。学生只需要透过文字细度品味,就能够感受到作者的情感和思想,以此理解贯穿于整篇文章的情感主旨是什么。通过这样的方式,既可以有效加强学生对文章作者情感和思想上的感悟,也能够让学生从文章的感悟中,反思一下自己的人生和生活态度,以此真正发挥语文课程的教育意义,从而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四、整合教材,组合同类课文,群文阅读
每篇文章都有自己的定义,作者在写一篇文章时都表达了自己的所想、所悟、所感,纵观初中部编教材,教师可以根据适合的教学方法,对同类课文或者古诗放到一起灵活的进行教学。比如,把余光中的《乡愁》跟艾青的《我爱这土地》以及杜甫的《春望》放在一起教学;也可以把《陋室铭》和《爱莲说》结合着教学等等;同类的课文所表达的情感是否一致,立足课文,联系同类課文能够从各方面满足学生的知识增长,也能够提高学生们的分析能力。
总之,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当立足于课文本身,真正挖掘教材本身的特点和作用,结合具体的教学任务,从多个角度引导学生分析,品味和朗读,感受每一篇文章的思想和情感,以此从中体验到语言学科的教育价值,从而有效提高语文学科的教学有效性。
参考文献
[1]李华.基于核心素养培养的初中语文教学研究[J].语文教学通讯·D刊(学术刊),2019(02):24-26.
[2]张大乾,韦爱芹.提高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策略[J].科教导刊(中旬刊),2017(11):148-149.
[3]姜灵惠.关于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方案及其有效性的思考[J].西部素质教育,2016,02(04):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