牵手童谣,一路芬芳
2019-09-10倪洁
倪洁
我是一名幼儿教师,面对的是一群天真可爱的孩子。刚入园的小班孩子仿佛是一张洁白的纸一样,干净纯粹,等待有人来给他们添上绚烂的色彩。这一阶段同时也是幼儿各种能力发展的关键期,必须好好把握。那么,如何科学引导幼儿,用他们乐意接受的方式,与他们一起做游戏、学本领呢?我决定借助好玩的童谣,帮助幼儿在潜移默化中管理自己、提升自己。
从呱呱坠地开始,幼儿便在童谣的陪伴下一路长大。童谣,已成为幼儿生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童谣内容简洁浅显,童趣盎然,并且朗朗上口,深受孩子们的喜爱。童谣的形式丰富多样,并且具有独特的教育价值,简直就是一个蕴藏着无数珍宝的大宝库!我尝试结合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将童谣融入幼儿的日常生活中。
一、童谣助习惯
小班孩子的年龄小,基本还处于懵懂、未开化的阶段,培养他们良好的品行和习惯便成为头等大事。毕竟良好的行为习惯对于一个人的益处是无穷无尽的。小班孩子正是幼嫩的小树苗,只有把根基扶稳了,长大以后才能成为枝叶扶疏的苍翠大树!
为此,我精心挑选了一些有助于培养幼儿行为习惯的童谣,让孩子边拍边念。这样合上节奏,幼儿诵读起来整齐一致,且朗朗上口,充满乐趣,幼儿学习的兴趣也越来越高了。同时,幼儿在一遍遍朗读的过程中,对童谣的理解也愈发加深加透。慢慢地,這种理解就会内化成幼儿的习惯。
例如童谣《洗手歌》:“小肥皂,手中拿。手心手背搓搓,手心手背冲冲。洗完手关龙头,一二三甩三下,小小手真干净。”这首童谣简洁生动,画面感很强,它不仅将洗手的步骤细细地逐项列举出来,还教育了幼儿,洗完手要关水龙头,不浪费水资源。这样可比老师的说教有意思多了,十分适合小班幼儿学习!
在如今这个时代,孩子都是家长的掌中宝。在家里,许多幼儿本可以做到的事情都由家长一手包办了,像洗手这样的小事,很多幼儿都不会用正确的方法来操作。《洗手歌》将洗手的步骤与孩子们所喜爱的童谣结合起来,还可以加上动作,让幼儿在一边吟诵童谣一边做动作的过程当中,逐渐熟悉洗手步骤,趣味十足,也让幼儿慢慢养成正确的洗手习惯。
二、童谣乐学习
童谣作为儿童喜闻乐见的一种形式,在幼儿的学习上,也能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
(一)巧用童谣,开展数学教学活动
数学知识抽象性、系统性强,以及幼儿思维的具体形象性,决定了数学学习要具备情境性、操作性和游戏性。于是,我便决定将数学教学和童谣相结合,让幼儿通过童谣中形象生动的描述,较好地掌握一些数学概念。
比如童谣《数字歌》“1像铅笔直又长,2像鸭子水中漂,3像耳朵两道弯,4像小旗随风飘……”幼儿通过学习这首童谣,将对数字的抽象印象转为具体。童谣可以帮助幼儿建立数字概念,促进幼儿想象力的发展,提升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
(二)巧用童谣,促进幼儿语言发展
3-4岁幼儿由于生理上不够成熟,不能较自如地支配发音器官,发音常常不太清楚。比如,在喊“老师”的时候,我们班许多孩子往往喊我“老鸡”“老希”,将“玩具”说成“娃具”,将“苹果”说成“苹朵”等等,比比皆是。
小班这个阶段又是幼儿语言发展的关键期,我们要抓住这个关键期,对幼儿进行发展语言能力的教育。于是,我便想到了借助童谣这一有趣的形式,来促进幼儿语言的发展。
听赏童谣以及念童谣,对幼儿来说都是练习语音的好方式。听老师念童谣,可以让幼儿欣赏童谣的音韵美、节奏美。同时,老师优美、清晰的发音也能影响到幼儿,增强他们的语言感觉力和理解力。在练习朗诵童谣的过程中,幼儿的唇、齿、舌的运动会变得更加有力、更加灵活,发音也愈发清晰。反复的吟诵练习,能够有效地纠正幼儿的发音,帮助他们更好地掌握发音部位和发音方法,促进幼儿口头语言能力的发展。
三、童谣筑友谊
小班幼儿是第一次离开家,独自进入幼儿园这个新的环境。在这里,他们会遇到各种新面孔。有些较内敛、易羞涩的幼儿往往不敢开口主动与小伙伴搭话,给自己包裹一层厚厚的外壳,显得特别孤独。
为了帮助这种幼儿走出困境,敞开心扉,我决定带他们玩童谣游戏。比如《大气球》这首童谣:“你有大气球,我有大气球,球碰球,好像点点头;你有大气球,我有大气球,球碰球,好像握握手;你有大气球,我有大气球,球碰球,两个好朋友。”
这首《大气球》适合两个小朋友面对面,边做动作边玩。在念到“球碰球”的时候,两个小朋友仿佛心有灵犀一样,伸出小手握成拳,相互碰了碰,接着脸上便绽开蜜一样甜的笑。在念到“握握手”“两个好朋友”的时候,孩子们分别与同伴握手、拥抱,真真切切地体验到与同伴做游戏的快乐,一颗颗童心在无形间已经靠得越来越近了!童谣能让幼儿忘记羞涩,在与同伴的游戏中,感受最本真最纯粹的快乐。
再比如《捉蜻蜓》这首童谣,需要两个小伙伴配合才能更好地完成。一位幼儿伸出五指,扮成网;另一位幼儿伸出食指,扮作蜻蜓。念完童谣,“蜻蜓”要迅速逃走,同时,“网”也要快速收紧。
孩子们对这个游戏表现得热情高涨,纷纷迫不及待地与自己的小伙伴玩了起来。不论结果“蜻蜓”是否被抓住,他们都笑得那么开心。在这种积极情绪的感染下,班级的氛围也变得和谐愉悦。孩子们生活在这样的环境里,怎么会不开朗待人、乐观向上呢?
童谣,真有一种神奇的魔力,能够帮助幼儿架起友谊的小桥。
四、童谣启智慧
幼儿有着无比瑰丽的想象力和无穷无尽的创造力。他们幼小的脑袋就像是宝库一样,藏着各种各样新奇的点子。于是,我便想到引导幼儿来编创童谣,让他们结合自身经历,大胆发挥想象力,参与到童谣创编活动中。
例如,在童谣《捉蜻蜓》活动中,幼儿尝试联想,根据生活经验回忆出还有哪些会飞的小动物?再将其代入原童谣后进行朗诵、游戏。孩子们转转小脑瓜,在“捉蜻蜓”的启发下,又想起了“捉蚊子”“捉蝴蝶”“捉蜜蜂”“捉苍蝇”等童谣。在一次次的创编过程中,幼儿不仅通过与同伴的交流丰富了关于会飞的小动物的知识,更重要的是,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都得到了开发,小脑瓜也越转越灵。
童谣还能促进幼儿积极思维的发展。人的思维能力随着语言的发展得到锻炼,而个人的语言也会随着思维的开阔得到丰富和深化。不难看出,语言和思维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吟诵童谣又是发展幼儿语言的有效途径之一。因此,经常练习童谣,能够促进幼儿积极思维的发展。
童谣,一直以来都是孩子们非常喜爱的文学形式。孩子们也在声声童谣中度过了美好的童年。
巧用童谣,在进行班级管理时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它可以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品行及习惯,培养他们对学习的兴趣,在他们之间架起友谊的金桥,还能启发幼儿的思维,让他们勇敢地去发现,去创造!
牵手童谣,一路芬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