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创意经济、气候变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2019-09-10王忠玉
王忠玉
2018年10月8日,瑞典皇家科学院诺贝尔奖评审委员会宣布,将本年度的诺贝尔经济学奖颁给美国经济学家保罗·罗默(Paul M.Romer)和威廉·诺德豪斯(William D.Nordhaus)。他们的研究工作揭示了创意、气候这类“外部”来源对经济的重要影响。
罗默曾被《时代》杂志评为1997年美国最具影响力的25人之一。2001年,他创立专门为经济学、管理学、社会学、生物学等学科提供在线辅导的Aplia公司,内容涉及预习、复习、在线测试等多项功能。2016年7月18日,罗默被世界银行聘为世界首席经济学家兼高级副行长, 2018年1月辞职。
作为环境经济学的领军者,诺德豪斯出版了20余本涉及全球变暖和经济增长等方面的专著和教材,著作包括《均衡问题:全球变暖的政策选择》等。对于我们中国经济学读者来说,诺德豪斯是萨缪尔森(P.A.Samuelson)最新版《经济学》的合作者。这本经济学经典教材迄今已经出到第19版,井被译成多种语言。
内生增长理论的提出和发展
如何利用有限资源是经济学的核心问题。经济学作为一门科学白诞生之日起,经济学家就认识到,在怎样利用自然资源的问题上,最重要的约束来自人类对自然的认识和掌握的知识。换个角度来看,自然决定一了人们生活的条件,而知识则决定了管理这些条件的能力。如何利用市场经济更有效地不断发展经济增长财富的基木问题,吸引了大批经济学家的关注,甚至被置于经济学的主要创立者亚当·斯密(Adam Smith)的名著《国富论》封面上。尽管以往经济学家发挥着核心作用,但通常在研究市场和经济行为时并未纳人自然和知识等因素。
从人类发展史来看,在绝大多数时间里经济增长速度比较缓慢,只是到了工业革命的发生,特别是最近两个多世纪以来,全球经济总体上保持平稳较快地发展。当每年经济增长以几个百分点在几十年乃至几百年里累积起来时,这种发展正在改变人们的生活。但是,各个国家的发展增长表现出较大的差异。于是问题来了,怎样解释不同国家和地区在不同时期的经济增长呢?
在1950年代,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经济学家索洛(R.Solow)发表了两篇关于经济增长和技术变化方面的论文——《对经济增长理论的贡献》(1956年)、《技术变化和总生产函数》(1957年),他的理论阐述了物质资本积累对经济增长的作用,强调了技术进步作为持续经济增长背后的终极驱动力的重要性。这种经济增长模型被称为新古典主义经济增长模型,因索洛的开创性工作又称之为索洛模型。正是因为这些研究成果及他后来对经济增长理论发展的一系列贡献,1987年索洛被授予诺贝尔经济学奖。
在索洛模型中,对经济总体的增长贡献被设定为由劳动、资本和技术进步所组成。这类经济增长模型是以资本为基础的经济增长理论,关注于建立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的模型。经济学中,技术术语具有非常明确的定义:技术是指生产过程中将投人转化为产出的方式。尽管模型也强调技术的重要性,比如,如果不存在技术进步,那么就不会出现经济增长此外,模型运用生产率的差别来解释为什么一些国家富裕,而另一些国家贫穷。这种增长模型为探讨导致国家间贫富差距悬殊的因素问题奠定了非常重要的理论基础。
索洛模型预测,贫穷国家应该增长得更快,并迅速赶上富裕国家,在这种模型中,一个经济体可以通过积累物质资本,例如机器或基础设施来实现增长,但资本驱动的增长必须在比较长时期内逐渐消失;对于任何给定的技术,增加更多资本产生的额外产出则会越来越少。为在模型中考虑到持续的长时期增长(以及增长差异),必须假设,随着时间的推移,尽管每个国家的生产率有所不同,由于技术进步,劳动力的生产率会越来越高。因此,索洛模型并没有解释这些趋势,因为技术的变化只是从“黑匣子”所产生的外生变化。1960年代后期至内生增长理论诞生之前,占主导地位的增长理论是索洛的增长模型。
1980年代早期,美国芝加哥大学的罗默和卢卡斯(R.Lucas)通过强调创意及人力资本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而提出发展了内生经济增长。(卢卡斯因倡导和发展了理性预期与宏观经济学研究的运用理论,并对经济周期理论提出独到见解,由此获得1995年度诺贝尔经济学奖。)那时,罗默正在芝加哥大学攻读博士学位,就开始探索和研究内生增长理论。
1983年,他在芝加哥大学发表的博士论文《动态竞争分析中的外部性和收益递增》,探讨了经济学中最古老的问题之一:在以收益递减和稀缺为特征的物质世界中是什么力量促进了经济增长?随后,罗默在1986年发表论文《收益递增和长时期增长》,开启了在一般均衡模型框架下探索内生经济增长的决定因素的可能性,论文引入“收益递增”概念,所提出的模型假定完全竞争,并采用全球经济范围的收益递增和技术外部性,以此阐明为什么能持续地发生经济增长。他所提出的“罗默模型”成为内生增长理论的经典。
在内生增长理论中,技术进步并不像新古典主义经济增长模型所假设的那样,只是作为来自于外部的,或用经济学术语来讲是外生的来源。相反,它们是由市场中有目的的活动创造出来的。
罗默的最重要成就是打开了这个黑盒子,展示了如何在市场经济中创造由新技术生产的新产品和新服务的创意。他还证明了这种内生技术变革如何影响增长,以及要使这一进程顺利运行,哪些政策是必要的。
创意经济与经济增长
1990年,罗默发表论文《内生技术进步》,提出并发展一种包括四要素三部门模型。其中四要素分别为资本、劳动、人力资本、技术水平。这里劳动是指非熟练劳动,而人力资本则指熟练劳动,人力资本用正式教育和在职培训等受教育时间长度来表示,这样,就将知识或教育水平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考虑进去。在此模型中,技术进步源自市场激励而导致的有意识的投资行为,经济增长则是技术进步的结果。
罗默的论文特别强调创意与大多数其他商品截然不同,这是该理論的主要贡献之一。具体而言,罗默将创意和经济增长的关系公式化。这种关系可以表述成如下形式:
创意→垄断→收益递增→不完全竞争
根据罗默的观点,创意的内在特征是非竞争性的,这种非竞争性意味着收益递增,在竞争环境中,考察收益递增就要用到不完全竞争的概念。大多数商品,比如CD机和律师服务都是竞争性的,也就是某个人用CD机,其他人就不能使用这个CD机。实际上,大多数商品都具有这样的共性:一个人对某个商品的使用会排斥其他人对该商品的使用。
创意的另一个重要特征是或多或少地具有排他性。诸如CD机、软盘和律师服务都是高度排他的。一件商品的排他程度由其所有人对他人的使用可索取费用的程度来衡量,比如下一代计算机设计一方案的发明公司或者在一段时期内将它深藏不露,或者是版权和专利体制办证获得版权或专利的发明者尤其对其创意的使用进行收费。
创意是非竞争商品,但它们的排他性程度可以有很大的不同。加密卫星电视转播是高度排他的,而计算机算法排他性就低些。这两种商品或创意在本质上都是以传输信息为目的而以特定方式排列的许多1与0的集合,加密卫星电视的数字信号改变频率使得只有拥有解码器的人才能够使用;相反,计算机软件通常是不加密的,任何有磁盘驱动器的人都可以复制软件自用或送人。有些创意既是非竞争性的,又是非排他性的,例如,基础研究和开发(R&D)的结果自然就可能是非排他的。算法、对药品的科学理解都是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创意的例子。
从本质上看,商品的经济收益与其属性息息相关。排他性商品的生产者能够取得生产获得的全部收益,而非排他性商品则会产生大量的利益“溢出”,这些溢出的收益不为生产者获取,也称为“外部性”。正溢出的商品一般是生产不足的,因而为政府通过行政手段进行干预以提高社会福利提供了机会。
“创意”经济学与收益递增和不完全竞争紧密相连。只要保证创意只存在固定成本,则收益递增是显而易见的。比如,考察软件生产的例子,下一代文字处理软件里的“创意”只需要一次性的研究成本。一旦软件成功开发,生产单位都是以规模报酬不变生产的,软盘数量、说明书数量和投人的劳动量翻番,产品数量就将翻番。这种过程可看成是具有固定成本和常数边际成本的生产。这种成本结构要求企业收取加成,也就是将价格设定在边际成本之上,从而收回最初的固定成本。因此,企业必须拥有一定的垄断权力,这只有在具有足够排他性的创意情况下才有可能实现。
罗默的研究显示,与由物质资本积累驱动的增长不同,由创意积累所驱动的增长不一定要经历收益递减。换句话说,创意驱动的增长可以持续一段时间。罗默指出,不受监管的市场会带来技术变革,但往往提供的研发和由此产生的新产品不足。为解决这一供应不足问题,就需要政府精心设计的十预措施,如研发补贴和专利监管。这些政策对经济长期增长至关重要,不仅是在一个国家内部,而且是在全球范围内。研究发现还为政策设计提供了指导方针:专利法应该在创造新创意的动机和其他人使用这些创意的能力之间取得适当的平衡。总之,罗默的贡献对经济学领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气候变化与经济发展
美国马萨诸塞大学地球科学家曼(M.Mann)及其合作者研究发现,存在一种著名的“曲棍球干(hockey stick)现象。在1900年之前,全球气温尽管出现波浪起伏,但大致是平坦的;而在1900年之后,全球气温急剧上升。对于这种突然变化的唯一合理解释就是化石燃料的排放,这将使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从19世纪的280ppm(ppm浓度是指每米的大气中含有污染物的体积数,1ppm=1厘米3/米3)增加到现在的400ppm,导致温室效应增强。
科学家越来越关注化石燃料的燃烧如何导致严重的全球变暖,以及这种气候变化的有害影响。在过去100年期间,人类活动导致了全球平均气温的快速上升。盡管这对未来气候的影响程度尚不能准确确定,但科学家已达成明确共识:这将可能极大地、非常显著地影响着人类的未来。
1970年代,诺德豪斯是耶鲁大学的一名年轻教员,就对有关全球变暖及其可能原因的新证据进行了深入研究,并得出结论:他必须运用经济学加以探索。
1972年,诺德豪斯和1981年度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托宾(J.Tobin)提出了经济福利测量(Measure ofeconomic welfare,MEW),用经济福利测量作为对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替代。具体地说,经济福利衡量指标是以国民产出作为起点,并对其进行调整,使经济体包括闲暇时间价值和无薪工作价值的评估,从而提高GDP的福利价值,同时减去由工业生产和消费所造成的环境损坏的价值。经济福利测量被看成后来试图建立复杂的可持续发展指数的先驱。
诺德豪斯承担了一项艰巨的任务,就是结合物理学、化学和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和经验结果,研究人类活动与气候之间的双向反馈循环。因此,他不仅把自然看作是对人类活动的一种约束,而且将它看作是受经济活动影响很大的东西。
与罗默一样,诺德豪斯通过包括碳排放导致的全球变暖,将索洛增长模型扩展为一系列重要的溢出效应。在这种情况下,相关溢出效应主要是负面的。至关重要的是,人为气候变化的具体机制和驱动因素涉及白然科学研究的过程。,因此,对气候变化进行全球分析需要一种真正综合的方法,使社会与自然动态地交互作用。诺德豪斯认识到这种方法的必要性,率先开发了综合评估模型(Intergraded Assessment Models,IAMs)。他经过研究提出了一种具有三个交互作用的模块的模型。
这三个模块分别是:碳循环模块、气候模块、经济增长模型。
碳循环模块描述全球二氧化碳排放如何影响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它反映了基本的化学成分,并描述二氧化碳的排放如何在二个碳储层之间循环:大气层、海洋表面和生物圈;还有深海。该模块的输出是大气二氧化碳浓度的时间路径。
气候模块描述大气中二氧化碳和其他温室气体的浓度如何影响地球与地球之间能量流动的平衡。它运用基本物理学,描述了全球能源预算随时间的变化。该模块的输出是全球温度的时间路径,全球温度是衡量气候变化的关键指标。
经济增长模型描述全球市场经济,以资本、劳动力和能源为投人来生产商品。其中一部分能源来自化石燃料,它会产生二氧化碳排放这个模块描述了不同的气候政策,比如税收或碳信用如何影响经济和二氧化碳排放该模块的输出是GDP、福利和全球二氧化碳排放的时间路径,也是气候变化造成的破坏的时间路径
这三个模块构成简单且动态交互作用的世界模型。诺德豪斯的模型有两个版本:一个是区域综合气候经济(RICE)模型,另一个是简化的动态综合气候经济(DICE)模型。前者的经济增长模块有八个独立的区域,后者只有一个区域。诺德豪斯的综合评估模型可以用来模拟一切照旧政策或各种政策干预的后果。这些模型也有助于评估如何引导市场经济达到适当平衡社会成本和效益的排放水平。
根据诺德豪斯的研究,解决温室气体排放问题最有效的办法是对所有国家统一征收碳排放税。这一建议基于英国经济学家庇古(A.C.Pigou)在1920年代所提出的结论,即每个排放国应该通过适当的价格,为其排放造成的损害支付社会成本。全球碳排放交易体系也可以做同样的工作,前提是碳排放限制设定得足够低,从而导致碳的价格足够高。
综合评估模型不仅提供定性的分析结果,而且更重要的是,能够计算定量路径最好的碳排放税,并展示如何将这些路径依赖假设参数:如全球温度的敏感程度是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浓度,多长时间依然在大气中,气候变化造成损害的程度等。
诺德豪斯第一个设计出简单、动态、定量化的全球经济气候系统模型,现称为综合评价模型像解剖学一样,这个模型强调了全球经济气候系统的内部结构和不同片段连接的方式,可以模拟经济和气候未来如何在自然和市场经济(包括相关政策)运行的替代假设下共同演进。他提出的模型解决了关于不同全球情景和具体政策干预是否可取的问题。
两位获奖者都强调了对社会的溢出效应,这些溢出效应是对其他创新者或污染者没有考虑到的后果。任何一项新技术的创意,无论它来自哪里,都可以用于生产新产品和其他创意,且可在任何其他地方,现在或将来的任何时间。同样,新排放的碳单位,无论其来源是什么,都会迅速扩散到大气中,导致气候变化,影响到现在和未来的全人类。经济学家将这类溢出效应称为外部性。
罗默和诺德豪斯研究的外部性具有全球性和长期性的影响。由于在这种外部性存在的條件下,不受监管的市场将产生效率低下的结果,罗默和诺德豪斯的研究为政府干预提供了令人信服的理论依据。
当今,处理复杂的科学和经济问题越来越多地涉及发展科学和经济模型,罗默和诺德豪斯的数量化模型帮助分析者和决策者理解可能的未来结果以及可供选择的政策意义,他们的贡献已经成为解决人类未来核心问题的关键步骤。尽管这些问题迄今为止没有结论性的答案,但获奖者的方法十分重要,使当前和未来的研究者能够更好地认识和理解实现持续以及可持续全球经济增长的最佳途径。
关键词:创意经济 气候变化 内生增长理论 溢出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