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

2019-09-10周淑红

天津教育·中 2019年1期
关键词:意识探究思维

周淑红

古人云:“学起于思,思起于疑。”疑问是探究的始源,学生们的一切知識学习活动都是在问题的驱动下进行。要想提高学生们的自主学习能力,首先就要培养学生们的问题意识,让学生在良好问题意识的驱动下,自觉发现问题,努力探究问题,全力解决问题,最终获得丰富的知识体验。这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新能力的必然步骤,也是提高学生思维敏捷性和批判性的有效手段。数学学科是一门以思维能力培养为主要目标的学科,小学阶段是学生问题意识培养的关键阶段。因此,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我们更要充分重视问题意识的培养,促进学生的持续健康成长。

一、小学生问题意识缺失的原因

问题激励着知识前行,而问题的产生来源于学生良好的质疑品质。但是在现阶段小学数学教学并没有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问题意识,学生在课堂上不愿意主动提问,教师的课堂提问也得不到学生的积极响应。那么到底是什么导致小学生问题意识的缺失呢?下面我将从内外两个方面对此进行阐述。

(一)内在原因

1.智力因素。

小学生正处于其人生发展的初级阶段,心智发展不够成熟,掌握的知识经验也比较少,没有形成清晰丰富的知识体系,心智还处于懵懂阶段。他们对周围的事物充满着好奇,却不知道该从何处下手去思考这些问题,无法将心中的疑问与学过的知识经验联系起来,思维灵活性及发散性差。

2.学习态度。

学习态度决定着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没有良好的学习态度,就不会去进一步思考教师所讲授的知识,对所学知识进行深层次的挖掘。而在现阶段的小学数学知识学习过程中,有不少学生的学习态度不端正,他们对待学习马马虎虎、不求甚解,根本没有想过去质疑、批判,又怎么会养成良好的问题意识呢?

(二)外在原因

1.学校因素。

虽然素质教育理念已经深入人心,但是受到教学关心的影响,在现阶段的小学数学课程教学过程中,仍有不少教师没有摆脱“旧”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的束缚,灌输式教学方式依旧是现阶段小学数学课程教学的主要方式。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根本没有调动起来,学生没有思考问题的空间,问题意识无从培养。

2.家庭因素。

家庭教育是影响学生成长与发展的重要教育方式,受传统教育观念影响,中国绝大多数家长都把学生成长的关注点放在学习成绩上,认为只有取得了优异的学习成绩才是好孩子。在这样观念下,孩子只有认真读书才能获得教师和家长的认可,根本没有时间和精力去思考和质疑。

二、小学生问题意识培养的方法

培养小学生的问题意识是现阶段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不可忽视的任务。要想提高小学生的创新意识、促进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就必须提高小学生的问题意识,让学生在问题的驱动下自觉进行知识探究活动。那么在小学数学课程教学过程中,我们到底该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呢?下面将结合我的教学实际,从四个方面对该问题进行具体的阐述。

(一)创设生活情境,发现数学问题

生活是一门来源于生活且服务于生活的学问,我们现阶段所学的数学知识大都是从生活中总结概括出来的。生活是数学知识的发源地,也是学生们最熟悉的领域,是一个开放化的问题探究情境。在生活情境中,学生们可以充分调动自身的主观积极性、提出质疑、探究知识,满足自己的好奇心。因此,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我们不妨以创设生活情境的方式,促进学生问题意识的养成。

在教学“两位数与一位数的乘法”时,我以创设生活情境的方式,促进小学数学课程教学质量的提升。

课堂开始,我先利用多媒体电子教学设备展示了一张游乐园的图片。在图片的左下方有一个售票处,售票处的公告牌如下:

过山车10元/人,海盗船20元/人,旋转木马15元/人,碰碰车25元/人

然后,我问学生们:“如果你和两个好朋友去游乐场玩,那么你们可能会遇到哪些问题呢?”“钱不够。”一个学生笑着说。“那你们打算玩什么,需要多少钱呢?”我又问。“过山车,需要30元。”学生答。“怎么算出来的呢?”我问。“10+10+10=30。”学生答。“那你可以用乘法算吗?”我又问。“10×3=10+10+10=30。”学生答。“嗯,真棒。你都会算两位数与一位数的乘法了,那你们可以算出玩其他的设施需要多少钱吗?”

接着,我引导学生们对上述问题进行探究,在问题的探究中发现加法运算较烦琐,而乘法更简便,培养了学生们的问题意识和自主学习能力。

(二)小组合作教学,营造良好氛围

要想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就要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为学生营造一个自由、宽松的知识学习情境,消除学生们的课堂顾虑,促进学生课堂学习积极性的充分发挥。而小组合作教学法就是一种能够促进这一课堂教学目标实现的教学方法。因此,小学数学知识教学过程中,我们不妨以小组合作教学的方式营造良好学习氛围,培养学生问题意识。

在“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教学过程中,我以小组合作教学的方式,促进学生问题意识的养成。

首先,我将学生们分成了人数适宜的知识学习小组。然后,我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观察事先准备好的长方体和正方体,并回答以下问题:

(1)长方体有几个顶点?几条棱?几个面?正方体呢?

(2)长方体和正方体之间有哪些相同和不同之处?

经过激烈的课堂讨论与探究,学生们最终在观点的提出和完善中完成了课堂探究任务,形成了批判思维。

在这一教学过程中,我以小组合作教学的方式营造了民主平等的知识探究情境,让学生会提问、敢提问,从而在问题的提出中,在观点的批驳与完善中掌握了课堂知识,培养了问题意识。

(三)问题引导探究,拓展学生思维

数学学科被誉为“思维的体操”,对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其实就是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而课堂提问是课堂探究的方向标,有效的课堂提问能够唤醒学生的课堂思维,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促进学生的问题意识培养。因此,要想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们的思维意识,就要优化课堂提问,深化课堂探究,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

在教学“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时,我先让学生准备一张平行四边形卡纸。然后,我问学生:“你们知道如何将平行四边形变成矩形吗?”经过简单思考,学生很快以“剪切——拼接”的方式解决了该问题。接着,我又问学生:“同学们,你们可以求出该图形的面积吗?”“可以。”学生一边回答,一边开始测量矩形的长和宽。随后,我让学生将数据写在卡纸上,并将卡纸还原,观察图形面积变化,总结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

在这一教学过程中,我以问题教学的方式展开知识探究活动,让学生感受了数学知识形成过程,锻炼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践能力,促进了学生问题意识的养成。

(四)肯定学生质疑,增强学生信心

课堂评价影响着学生学习行为的改善、学习习惯的培养。要想培养学生们的问题意识,就要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肯定学生们的课堂质疑行为,增强学生的学习信心,让学生敢质疑、想质疑、愿质疑。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我认真对待每一个学生的课堂提问,学生提问及时给予回答。无论是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还是课下辅导,只要有学生提问,我都会耐心倾听,给予问题解决方法与建议,帮助学生走出思维误区。这样一来,学生提问积极性有了很大的提高,也在不断提问——评价——再问——再评价中获得了思维的发展与提升。

培养小学生的问题意识是小学数学课程教学质量提升的要求,也是培养学习型人才的需要。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我们应牢固树立“问题意识”培养理念,将对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落实到数学课堂教学实践中。

(责任编辑 袁 霜)

猜你喜欢

意识探究思维
如何培养孩子的节约意识
设问引导探究
例谈概率统计备考的五个意识
一类特殊不等式的解法探究
初一学生符号意识的培养应从“理解”入手
思维总动员(二十五)
思维总动员
善问让思维走向深刻
消防意识
相似图形中的探究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