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本化绘本微课程的开展与实施研究
2019-09-10刘传凤
刘传凤
“绘本微课程”就是以绘本为载体,通过捕捉绘本内容与幼儿兴趣点间的契合点而开展的适合幼儿探究的一系列活动,微课程中选取的绘本与课程关联并来自于孩子们自己的需要,课程中的活动来自于孩子的兴趣,班本化绘本微课程是落实《指南》,以促进幼儿全面和谐发展为宗旨,以班级为基点实施的课程活动,同时,借助于绘本,运用整合开放的资源,不断探索、演绎、发展和丰富,形成班级个性化文化。基于这样的理念,生成了一个个的班本化绘本微课程。
一、微课程来源要有生活意识
毋庸置疑,幼儿的认知和生活有着相当大的关系,其认知的发展也是在与生活环境的相互作用中获得的,在这个互动的过程中,幼儿逐渐建构他们对于外界的感性认识和经验,因此,在一日生活中,我们要善于从生活中发现幼儿感兴趣的话题,当他们对于某个话题产生浓厚的兴趣时,作为支持者的我们应该抓住契机,倾听他们的谈论并顺应他们的兴趣,引导他们相互间观察、讨论,进一步丰富他们的认识,从而引导他们通过自主探究获得经验的积累和提升。
比如:“秋叶飘飘”缘起于一次户外活动——散步。陪孩子们户外散步时,孩子们看到纷纷飘落的树叶觉得十分好奇,“树叶都变黄了。”“为什么会变黄呢?”“树叶好像在跳舞。”叶子飘落的动感与幼儿跃动的心灵天然地契合。丰富多样的树叶又给幼儿提供了探索、发现、表达的广阔空间。摇曳飘落的、多姿多彩的树叶就是一方天地、一个世界。于是,老师同幼儿一起进入树叶的世界,去探究、去发现、去思索、去想象、去表现……经过近一个月的时间,孩子们了解了关于树叶的很多秘密,在探究的过程中他们发现了叶绿素的存在,感知了叶子变黄的秘密,更激发了热爱自然的情感。
二、微课程前审议要有目标意识
孩子们感兴趣的话题,是课程的来源,然而通过微课程的实施,孩子们会带来什么样的发展?用哪些途径和方法让孩子感受和体验比较合理?因此,开展微课程前审议时首先需要我们要有大的目标意识,即从孩子们的年龄特点、兴趣需要和发展水平出发,并结合《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的相关内容和建议对微课程目标的具体定位、脉络梳理、内容选择等方面进行详细的课程前审议。同时,在这个审议的过程中,我们需要关注的是在心中有大的微课程目标体系的同时还应该有具象的目标,这些目标还应该是可化解为采取的各种具体措施。此外,前审议过程中,对于微课程的室内外环境创设、区域游戏创设、户外游戏的创设等方面应该也要有一些具体的目标,通过哪些游戏加深幼儿对树叶的感知,哪些活动更能激发幼儿的探究欲望等等,在这些具象目标框架下,我们可以生成关于微课程的网络图。
比如:微课程《秋叶飘飘》中,主要的目标是在秋叶飘飘的景象里,萌发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在观察、探究树叶的过程中获得有关秋天的感性认识。然而中班的孩子具有形象思维的特点,他们的认知水平有限,可以从哪些方面亦或是通过哪些措施来体现目标呢,于是老师们在阅读区里投放大量关于树叶的绘本,通过记录孩子的语言、同伴间的对话,试图找出课程与孩子的兴趣的结合点,通过观察,老师们发现孩子们对树叶颜色的变化,树叶造型以及树叶里有什么特别感兴趣,针对孩子们的兴趣点,开展了一系列班本活动。正是在这种目标具体化过程中,老师们努力让幼儿建构着自己的认知结构,发展着自己的智慧,激发起热爱自然和热爱生活的情感。
三、微课程中审议要有问题意识
如何说课程前审议的过程我们注重的是课程开展会对孩子带来怎样的发展,那么课程中审议的过程就是老师带着问题来审视课程的合理性和适宜性以及可操作性,因此,老师们在审议的过程中必须根据幼儿的生活经验和本班幼儿的学习特点进行审议,观察孩子在微课程开展过程中的一系列行为和表现,根据他们的行为和表现不断反思自己的实施策略与目标,在反思实践的过程中不断生成和调整微课程的相关内容,努力找寻幼儿经验与课程的契合点,同时突出课程的班本化、特色化以及个性化。
比如中班微课程《秋叶飘飘》实施过程中,我们一直在思考“如何借助绘本开展微课程”,于是我们尝试在阅读区投放关于秋天叶子的许多绘本,诸如:《叶子先生》《叶子的猜想》《落叶跳舞》《一片叶子落下来》《14只老鼠:秋天的树叶》《风中的树叶》等,经过观察,发现孩子们最喜欢绘本《叶子先生》《落叶跳舞》《叶子的猜想》,他们被绘本里不同形状、色彩和斑纹的叶子拼贴成的各种动物、植物所吸引,他们也被绘本中叶子颜色的变化过程所吸引,反复追问,“树叶到了秋天为什么会变黄?”“绘本里说的叶绿素是在哪里?”于是我们记录下孩子的阅读行为并进行解读。通过开展一系列集体活动让孩子在观察、探究树叶的过程中获得有关秋天的感性认识。随着课程的推进,基于幼儿兴趣和需要的一系列活动应时而生。
此外,在美工区,我们当初设想将叶子风干做成各种各样的书签放在书里,但是由于孩子年龄小,且风干的树叶保存起来也有些麻烦,所以我们找来透明的塑料灯泡,让孩子用颜料装饰树叶,再放进灯泡里,孩子自己将装着漂亮树叶的灯泡挂在美工区,这其中孩子们收获的不仅仅是认识了各種树叶,更多的是对美的感受、体验与创造。科学区寻找叶绿素的过程中,刚开始孩子们很难从树叶里找到叶绿素,但是怎么样才能让孩子们的感受更强烈一些呢,我们把树叶子换成了菜叶子,这样的调整帮助孩子更直观地感受和理解叶子里藏着叶绿素,从而激发了他们探究的欲望和兴趣。
四、微课程后审议要有反思意识
在微课程开展的过程中,我们带着观察与思考来进行探究,在课程实施过后,我们更应带着反思去回顾课程实施过程中目标设计是否合理、内容安排是否符合幼儿的认知特点和规律、游戏以及环境的创设是否能为幼儿的发展提供有价值的活动平台、活动的内容如何更连贯、更科学等等,比如,在开展《秋叶飘飘》的主题活动实践中,我们通过孩子在活动中的表现和反应有了新的反思:
(一)遵循幼儿的经验,循序渐进开展活动
不管是纲要还是指南,都强调要遵循幼儿发展的特点和已有经验,循序渐进引导幼儿感知和体验,在《秋叶飘飘》的主题中,我们尝试从看、捡落叶开始,一看、一捡的过程中激发了孩子们探究的兴趣,通过请家长们和孩子共同搜集关于叶子秘密的资料并绘制手抄报,丰富孩子们的感性认识,为课程的开展做好铺垫。
(二)聚焦幼儿兴趣点,生成调整活动
我们在科学区投放了很多树叶,还有白色棉布,大积木块,引导幼儿自己动手将叶子包在白布里,用积木块当锤敲击叶子,尝试找叶子里的叶绿素,同时,我们也在科学区投放了放大镜,支持幼儿观察叶子的叶脉和叶毛,美工区里,我们给幼儿提供了各种颜色的颜料、树叶、透明塑料灯泡,幼儿在叶子上用颜料进行装扮,风干后将叶子置于透明的灯泡里,并用绳子挂在窗户栏杆处。表演区的装扮焕然一新,孩子们用纱巾当翅膀,随着音乐有模有样地模仿起叶子翩翩起舞的姿态。阅读区提供关于秋天叶子的绘本供孩子们继续自主阅读,丰富的区域游戏,激发了孩子探究的欲望和兴趣,他们充分地创造,丰富着自身的感性经验。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有时设想很好,但在实践中并不一定是最适合的。不断地反思与调整也促使着我们以更变通的方式开展相关班本微课程,从倾听孩子的心声入手,从观察孩子的学习开始,在实践中实现师幼共同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