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社孵社 创新形式 撬动资本
2019-09-10
近年来,德清县以全国社区治理和服务创新实验区创建、全省三社联动示范观察点和省现代社会组织体制建设创新示范观察点建设为契机,立足本地实际、积极探索创新,通过整合多方资源、激发基层活力、撬动社会资本,大力培育发展社区社会组织,积极引导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治理,形成了“政府主导、社会协同、公众参与、全民受益”的良好氛围,得到了不少领导专家的高度肯定,也赢得了居民口碑和较好社会成效。
以社孵社,搭建幸福邻里服务平台
社区社会组织,落地在社区。为此,德清县通过整合社区服务设施,社会组织入驻运营,积极打造“幸福德清,邻里如亲”的公共空间,为培育发展社区社会组织,参与社区治理服务打开新的天地。截至目前,全县已建成并运营幸福邻里中心24家,在建16家,开发社工岗位50余个,新培育社区社会组织140余个。
1.加强顶层设计,推进建设运营标准化。2016年起,幸福邻里中心建设连续三年列入县政府为民办实事项目,并先后出台《幸福邻里中心建设实施方案(试行)》《幸福邻里中心建设和运营资金补助办法(试行)》,明确目标任务、职能定位、建设标准、运营方式、工作要求和建设运营经费补助标准。联合市场监督管理局同步推进标准化建设,委托浙江省标准化研究院起草并出台《幸福邻里中心建设与运营管理规范》。以“3H”(Healthy健康、 Helpful互助、 Happy幸福)為工作理念,以“3+X”(服务居民、协商议事、组织培育+特色功能)为核心职能,形成镇(街道)、村(社区)、小区三级服务平台。
2.整合多方资源,推动社区服务集成化。统筹养老服务照料中心、避灾中心、农家书屋、文化礼堂等设施场地,设置阅览室、议事厅、手工坊、邻里食堂、社会工作室、社会组织孵化室等功能室,改变以往设施分散、功能单一的状况,有效节约财政资金,提升服务功能,方便群众生活,成为社区社会组织提供专业化服务,满足多元化需求的服务阵地。
3.做实三社联动,倡导中心运营社会化。幸福邻里中心统一由镇(街道)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方式委托社会组织运营。作为社会组织的培育孵化基地,为社工机构、公益组织等社区社会组织等提供场地设施、能力建设、资源拓展等服务。入驻社会组织积极链接辖区资源、丰富居民生活、培育社区领袖,并积极开展适合本辖区的“社区营造”微项目,联合各社区社会组织引导居民参与社区事务、开展议事协商、自助互助服务。
创新形式,培育发展乡贤参事会
乡贤参事会作为德清县近年来培育的新型社区社会组织,通过激活乡贤资源,发挥乡村精英在社会治理、公共服务中的作用,增强基层多元参与、协商共治能力。目前全县已培育发展106个,累计参事3756次,服务5338次,受惠群众达18万人次。
1.聚合人才资源,发扬基层民主。充分调动“德高望重的本土精英”关心公益事业、“功成名就的外出精英”关注家乡发展、“投资创业的外来精英”扎根第二故乡的积极性,重点在推进乡风文明、带领帮扶致富、助推农村发展、提供决策咨询、维护公序良俗、了解村情民意等六方面发挥作用。参事会由村两委和乡贤代表发起,以三类群体为主要成员,采取个人荐、群众推、组织选等方式,择优产生会员。
2.构建三级平台,激发履职活力。乡贤参事会以章程为依据,实施“六环节”参事议事制度。在组织形式上,构建县、镇(街道)、村三级乡贤治理平台。在村社层面以村(社)单建、跨村联建、村企(片区)合建等方式组建乡贤参事会。在镇街层面探索成立乡贤参事联合会,为各村乡贤参事会提供具体的培育孵化、支持评估以及交流培训等服务。在县级层面设立乡贤基金,为乡贤参事会项目化运行提供资金保障。
3.聚焦发展需求,助推各项工作。各地乡贤参事会结合当地特点,在服务群众上出新招、出实招,助推各项工作有序开展。如雷甸镇中兴社区乡贤参事会组建了“德清嫂”美丽家园行动队、“新财富”兴业帮扶指导队、“老娘舅”平安工作队、“喜洋洋”文化社4支乡贤服务队,在家园建设、创业指导、平安稳定、文化生活等方面给予村民帮助和指导,得到基层群众的一致欢迎和好评。莫干山镇燎原村乡贤出资出力,与9家企业开展“帮扶共建”,引进合作项目22个,推动落实资金970多万元。
撬动资本,推动社会力量积极参与
推动成立县社区发展基金会、幸福阜溪公益基金会,通过撬动社会资本、支持公益项目,积极引导社会力量承担社会责任,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治理,促进全县公益慈善事业健康有序发展。
1.多方参与,支持公益事业发展。2016年县民政局联合县慈善总会筹建成立省内首家县级社区发展基金会,两年多来共筹资金额800余万元。累计资助各类社区社会组织的公益项目100余个,资助资金近400万元,覆盖社区治理、困境帮扶、为老服务、文化教育等各方面,满足了城乡社区居民的多样化需求。2017年全省首家县域范围街道层面公益基金会——幸福阜溪公益基金会成立,通过“公益拍卖”,50余家爱心企业认捐敬老爱老、青年创业、奖优助学、我爱我家、同心同行等七个专项基金,首期筹集资金达565万元,支持开展公益项目20余个,资助资金100余万元。
2.规范管理,提升项目运作水平。基金会采取“政府指导、社会运作、社区受益、公众监督”的模式,以项目化形式安排资金使用,确保资金规范管理、项目稳步拓展,推进基金项目规模化、品牌化发展。建立理事会工作制度,由组织、财政、民政、社会组织代表、社区代表等相关人员组成,定期召开理事会,强化决策民主性和科学性;建立项目管理、财务管理、专项基金等管理办法,确保内部规范化运行,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同时,建立专家导师团,开设公益讲堂,指导公益项目,培育公益领袖,发展公益力量,不断提高自身能力建设和服务效能。
3.强化宣传,注重品牌效益。宣传推广“德公益”,以“德益荟”为载体,每年会同组织、宣传、统战等部门联合开展大型公益项目品牌宣传活动,通过社会需求征集、公益项目认领、优秀项目展示、最美社工评选等多种形式,为社区社会组织公益项目落地开花提供舞台,扩大服务受益面和影响力,提升公众知晓度和认同感。两届“德益荟”均得到了有关部门、镇(街道)、企事业单位、民主党派、两新组织、金融机构、民宿等大力支持,成为一场多元参与、跨界合作、共建共享的公益盛会,营造了社会各界助力“德公益”发展的浓厚氛围。
(本栏目协办单位:浙江省社会组织总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