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核双孵”党建模式 引领社会组织参与基层社会治理
2019-09-10
社会组织是社会治理的主体之一,青田县通过探索开展“一核双孵”党建模式,实现社会组织“党建强、发展强”,发挥了社会组织在基层社会治理中的重要作用。
强“一核”,唱响“社会组织跟党走”
围绕“社会组织跟党走”目标,加强社会组织综合党委实体化建设,着力强化社会组织综合党委的核心地位与核心作用。一是建好红色基地。依托鹤城街道宝幢社区,整合宝幢社区服务场所、县社会组织服务中心、工青妇活动场所、慈善基地、社区爱心超市等资源,建成了使用面积达350平方米的社会组织党群服务中心,完善了学习、交流、活动、展示等功能区块。二是打造红色方阵。加强社会组织党委班子建设,党委配备书记1名、副书记与专职副书记各1名,并聘请了1名专职党务工作者,负责社会组织党群服务中心日常工作;加强下属支部建设,在抓好实体支部建设的基础上,按照“一方隶属、多重管理”的要求,在“周大妈帮忙团”“、“爱心助学联合会”等11家社会组织中探索建立工作支部7个,解决了社会组織党建覆盖难、党员活动难等问题。三是加强党员队伍建设。在社会组织中开展“党员亮身份,争当侨乡先锋”行动,对332个存量社会组织中的会员党员、从业人员党员情况进行全面摸底,对15个新登记的社会组织同步采集党员信息,2018年来共有553名党员主动亮明了身份,其中7名党员将组织关系转入了相应社会组织党支部。过好红色主题党日。针对社会组织党组织党员偏少、缺乏专职党务工作者等问题,提出提升组织力,加强社会组织党组织规范化建设,创新开展2+X主题党日轮值活动,每次活动由1-2个党支部负责牵头、严格落实重新宣读入党誓词、交纳党费2个规定动作,分月确定特色活动主题,让社会组织党组织的“党”味浓起来,不断提升组织凝聚力。
促“双孵”,助推“雏鹰出壳展翅”
以社会组织党群服务中心为基地,全面开展社会组织与社会组织党组织“双孵化”行动,以党建引领起步阶段的社会组织健康发展,为其参与基层社会治理注入新动能。一是孵化社会组织。首批引进20家公益慈善类、社区服务类社会组织入驻中心孵化,根据各社会组织的情况,创新开展“常驻、轮值、流动”三种入驻方式,为其正常开展活动提供政策指导、链接社会资源、提供活动场所等服务,孵化培育了“周大妈帮忙团”“爱心助学联合会”“微心愿传大爱阳光公益协会”等一批优秀社会组织,“周大妈帮忙团”负责人当选为浙江省第十三届人大代表,“微心愿传大爱阳光公益协会”获评丽水市十佳优秀社会组织。二是孵化社会组织党组织。成立县社会组织党建服务站,由县社会组织服务中心支部书记兼任站长,在做好社会组织党组织和党员的培训、交流、考核等工作基础上。创新开办了党员“聚心坊”,引导居民参与社区公共事务,依法依规反映社情民意。依托青田非公企业党建优势,实行社企共建行动,企业党组织为社会组织提供党建交流、场地共享、资金资助等支持,社会组织党组织为企业提供公益项目实施、关爱困境员工、企业团队建设等服务,通过共建助推社会党组织的壮大。目前,全县已有5个党支部作为实体党支部重点孵化对象,其中青田蓝天救援队等2个党支部将于2019年孵化出壳为实体党支部。
抓“三联”,聚力“共建共治共享”
充分发挥县社会组织党群服务中心的辐射功能,积极推进社区、社会组织、社工人才“三社联动”,引导社会组织将社会工作与党的传统工作相结合,找准参与基层社会治理的着力点。一是发挥社区主平台作用。在社区党组织的领导下,重点培育社区社会组织,推动居民参与组织化、社区活动项目化。发挥社区社会组织的草根优势,在推进社区协商、群众矛盾纠纷调解、倡导文明新风等方面发挥其应有作用。目前,全县16个城市社区共培育社区社会组织273个,涌现出了“塔下心理矫正工作室”、“侨乡美业志愿服务队”等一批优秀社区社会组织。二是激发社会组织活力。积极开展社会组织公益创投活动,以项目化的方式给予公益社会组织资金支持,提升其专业服务能力,2015年以来,共投入资金178万元,资助社会组织在社区实施“以人为本、助人自助”的公益项目73个,在满足社区和群众多样化需求,促进社会和谐方面发挥了应有作用,深受基层党员群众的欢迎。三是推进人才强社。加强对社会组织党务工作者、社会工作从业人员的培训,连续三年委托省工商大学举办社会工作人才业务提升班,共计150余名社会组织党务工作者、社会组织从业人员接受专题培训。探索建立青田县社工人才实训基地,首批吸引了10名专业持证社工入驻基地实训或创业。加强社会工作领军人才队伍的培育,目前全县共有省社区工作领导人才2人,市绿谷精英社工师1人,其他市、县优秀社工师7人、社工之星14人,领军人才梯队初步形成。认真做好社会工作师职业资格考试组织和考前培训,2018年全县新增持证社工148人,全县持证社工总量达202人,居丽水市第一,为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治理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