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国家冬季两项中心的速度与激情

2019-09-10庄惟敏张维赵婧贤

中国艺术 2019年1期
关键词:设计

庄惟敏 张维 赵婧贤

摘要:目前,冬季运动在我国正处于蓬勃发展的初期,针对冬季场馆,尤其是冬季两项中心的设计经验十分有限。在设计开展的近两年时间内,设计团队在奥组委和国际单项组织的协助下,通过案例学习、实地考察等手段积累了大量的设计经验,在吸取国际优秀设计经验的基础上确立了自己的设计理念。

关键词:冬季两项 北京2022冬奥会 设计

一、设计原则

冬季两项是越野滑雪和射击相结合的运动,是一项全能性的雪上运动项目。比赛时,运动员脚穿滑雪板,手持滑雪杖,身背专用小口径步枪,沿标记的滑道,按正确的方向和顺序滑完预定的全程。每滑行一段距离进行一次射击,最先到达终点者获得优胜。越野滑雪是一项紧张激烈的运动,而射击则是一项在原地相对静止的条件下进行的运动,冬季两项将这两项运动结合在一起,融合了冰雪运动中的速度与激情,成为世界冬季运动中最具影响力的项目之一。

冬季两项在1924年被列为首届冬奥会表演项目,1960年被列为冬奥会比赛项目,并定名为冬季两项。我国选手于淑梅曾在12.5公里的冬季两项世界杯总决赛中为祖国夺得该项目的第一个世界冠军。

国家冬季两项中心(以下简称“冬两中心”)是北京2022年冬奥会张家口赛区的竞赛场馆,它不仅是举办国际顶级冬季两项赛事的雪上运动场馆,也是冬季运动项目在中国广泛开展的重要场馆。在初始的设计任务书中,主办方明确提出了张家口赛区的基本设计原则:顶级赛事标准、以运动员为中心、突出方案的创新点和吸引力、经济性和集聚性、重视赛后利用、可持续发展。国家冬季两项中心的设计即按照此原则展开。

二、功能划分

冬两中心位于张家口奥林匹克体育公园东北侧山谷,与国家跳台滑雪中心、国家越野滑雪中心共同构成古杨树场馆群。三个场馆由位于二层的半环形平台串联起来,前院观众从平台上进入各自的看台,二层平台下为串联场馆的服务道路,各类后院人群通过此道路进入各自的功能区。

冬两中心由场馆赛场部分、场院区及技术楼组成。赛场部分可分为周边赛道和核心区两部分,核心区包含靶场、起点与终点区、处罚圈等场地;场院区按照使用人群划分为场馆运行区、运动员区、安保区、新闻媒体区和转播服务区;技术楼临近赛场核心区,与观众看台结合,容纳了奥运大家庭、賽事管理、技术官员等功能。

三、设计特点

现代冬季两项历史悠久,起源于北欧,由远古时代的滑雪狩猎演变而来。在北欧国家发现的约四千多年前的石制雕刻品中,就刻有两人足蹬雪板,手持棍棒在雪地里追捕动物的情景。历经多年演变后,这种“雪中狩猎”的激情依然是冬季两项运动中最迷人的地方。在漫天的白雪中,运动员身背枪械,在山野中飞速滑动,进入射击靶场后,激情则迅速被冷静所替代,五声清脆的枪响之后,运动员迅速将枪械收好,滑上雪道,继续新的一轮征程。因此,呈现这种速度与激情的美成为场馆设计的核心目标。概述起来,冬季两项中心的设计主要有以下三个特点:

1. 赛场设计观赏性强

冬季两项比赛赛道覆盖范围较广,但通常观众看台视线能够覆盖的部分只有赛场的核心区部分,这会大大降低比赛的可看性。为此,赛场设计一方面尽量增加观众视线可覆盖的范围,另一方面提升核心区内比赛的激烈程度。

赛道主要分布在东西向的山谷内,在南北两侧山坡间往返滑行,技术楼与看台位于山谷西侧地势较低的地方,观众向东看时,可看到运动员在山谷间左右穿梭,而古长城遗址蜿蜒于远山之上,平添观看比赛的激情。

在靶场北侧的山坡上,设置两条自东向西的赛道,运动员自山上向西滑下山坡,而后出现在核心区的赛道上,或冲刺,或接力,或射击。这一过程完全暴露在观众和摄影机的视野中,将比赛最具激情的部分呈现在观众面前,大大提升了比赛的观赏性。

2. 功能流线分布合理

在技术楼流线设计中,二层观众平台将观众看台与半环形步行平台相连接,前院流线与后院流线不交叉。后院人群主要通过一层的两个主入口进入建筑。

核心区是比赛中最激烈的地方,也是人员流线最为复杂的地方。运动员需要在此经历赛前准备、出发、冲刺、终点更衣、采访、返回运动员区等系列过程,媒体则需要进入核心区的各个拍摄点进行拍摄,技术官员、教练及贵宾也有各自进入核心区的需求。各类人群均需要穿越核心区赛道,而媒体工作人员又需要与其他人群适度隔离。为了合理安排流线,设计中设置了两条穿越赛道的地下通道。西侧通道服务于运动员,将西侧的运动员区与赛场中间的起点区和更北侧的室内准备区连接起来。东侧的通道则主要服务于媒体等其他人群。媒体自东侧的工作区出发,进入赛场核心区和靶场附近的拍摄点工作。两个地下通道也容纳了诸多线缆和储存空间,在技术层面和功能层面都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3. 充分考虑无障碍设计

作为2022冬奥会和冬残奥会的比赛场馆,冬两中心在设计初始就充分考虑了无障碍设施的要求。建筑内两个主要交通核都采用无障碍电梯,所有疏散楼梯都有盲道设施。建筑每一层至少有一个无障碍卫生间。

针对观众,设计保证从二层平台进入看台的全程没有台阶或踏步,无障碍座席与陪同席位于看台中最易到达的位置,并按北京奥组委统一编写的《无障碍指南》进行设计。为了方便无障碍观众,在首层西侧专门设置无障碍电梯,保证不能到达二层平台的观众也可以通过专用流线到达看台。

在冬残奥会的比赛中,运动员分为三种类型:坐姿、站姿和视觉障碍。其中坐姿运动员有特殊的坐姿滑具,需要滑行进入起点。针对冬残奥会的参赛运动员,特别设计从运动员区直达起点区的坡道流线,这条流线不会与比赛赛道出现交叉,避免了前几届场馆出现的残奥运动员只能穿行赛道的窘况。

结语

冬奥会涉及复杂多变的多方需求问题,在设计过程中,设计团队不断优化设计,目前阶段性的设计成果也得到了国家单项组织相关专家的肯定。设计初期,团队成员通过大量的案例学习和实地调研,快速掌握了此类场馆设计的要点;在设计过程中,通过不断了解各类赛事相关人群的需求,以及其他场馆在使用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团队成员不断创新,使得本场馆拥有新的亮点。目前,设计仍在不断的优化中,相信当2022年到来时,在国家冬季两项中心将会呈现一届“精彩、非凡、卓越”的冬奥会。

猜你喜欢

设计
BUBA台灯设计
和小编一起设计邮票
The Spirit of Christmas教学设计
有种设计叫而专
陈国兴设计作品
匠心独运的场地设计画上完美句点
增温设计
大象无形 芬兰设计
跨越式跳高递进与分层设计
连连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