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多媒体技术在小学语文教育中的实际应用
2019-09-10周育敏
周育敏
◆摘 要:在科技迅速发展的背景下,迎来了信息化时代,在此过程中,信息技术也已经成为小学教学中的重要辅助工具。在新课标倡导下,多媒体技术被广泛运用在教学中,小学语文教学中多媒体的运用符合教学改革发展趋势,能够有效实现对知识的普及与强化,并且对教学模式的创新创造良好条件。
◆关键词:多媒体技术;小学语文教育;实际应用
多媒体教学已经成为当前教学中的重要发展趋势,在范围和态势上都呈上升状态。这种方式的运用,能够将比较枯燥的内容转变为直观、动态的形象,为学生带来感官上的刺激,使其在学习中思维更加活跃,拥有更为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更优化课堂教学效果。
一、利用多媒体构建学习情境
在传统课堂中,单靠语言的描述,课堂的学习单调枯燥,学习氛围不够活跃,这在很大程度上对教学效果造成了不良影响,学生学习热情很大程度上被抑制,想象空间受限制,在课堂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明显不高,同时教师课堂教学效果也因此受到影响。多媒体的运用,能够为学生构建相应学习情境,使学生在了解原有知识的基础上,在脑中自我构建画面,将自身情感充分投入到情境中,逐渐感受到语文学习的乐趣,更加主动投入到学习中。例如在学习《冀中的地道战》这部分内容时,学生对当时冀中的地道一无所知,但凭文字与描述不能让孩子了解地道是如何的,怎样进行战事,不利于课文的学习,通过看视频片段,让学生对地道有初步的了解,让学生更好地进入到情境中对内容进行理解和感知。这种方式的运用能够使学生对学习到的知识产生更为深入的认识,增加自身对学习内容的兴趣和热情,也能在学习中充分发挥自身的想象力进行联想,想象一下教师在多媒体中并没有呈现的内容,进而在语文学习中获得更好效果。
二、利用多媒体丰富教学资源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多媒体的运用,能够使教学资源更加丰富。例如在学习《圆明园的毁灭》这一文的内容时,在教材中会为学生呈现与此相关的插图,但是插图过于简略,单纯观看插图学生难以对这部分内容产生比较明确的认知,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优势,为学生播放相应视频内容,播放圆明园的园林景致,里面收藏的珍贵文物。这样,学生才真正领略什么是建筑艺术的精华,是园林艺术的瑰宝。从而让学生真正从内心感受到这一园林的毁灭是多么的可惜,是不可估量的损失。除此之外,在讲授《长城》这部分知识时,学生能够通过教材中的内容了解长城是我国重要的历史文化遗产,也是世界遗产。除了对教材中内容讲授之外,教师可以为学生渗透教材以外的知识,帮助学生拓展知识面。如長城在建造时的历史背景?长城当时建设的主要目的是什么?在学习完这部分内容之后,心灵上会受到哪些影响和启发等等。由此可见,多媒体的运用不仅有助于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更是帮助学生进行知识拓展的重要方式。
三、利用多媒体帮助学生构建形象思维
对于小学生来讲,由于其思想认识尚且不够成熟,在思考问题时很少运用抽象思维,多数是运用形象思维的方式,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对学生进行形象思维的培养。如在学习《慈母情深》这一文章内容时,教师可以使用多媒体为学生播放文章中的对话,在对话的关键情节停顿,然后让学生想象一下对话中呈现的情境,然后运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出来。当学生描述完这部分内容之后,教师可以继续使用多媒体为学生播放相应的情境内容。这种方式的运用,有利于学生对形象思维的构建,并且在构建时能够针对自身存在的问题进行修改,进而在学习中取得更好效果。
四、利用多媒体培养学生主体意识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不仅需要注重对知识的讲授,也需要注重对学生在潜能方面的开发,多媒体的运用,能够起到活跃课堂学习氛围,将课堂主动权交给学生的作用。例如在学习《圆明园的毁灭》这部分内容时,引导学生探究:为什么圆明园的毁灭是中国文化历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教师就可以分别为学生展示圆明园在毁灭之前和毁灭之后的图片,然后让学生将观察到的图片进行对比。在对比时,教师可以将学生划分为小组形式进行探究,这种方式的运用,能够使圆明园的实际情况更直观呈现在学生面前。同时在探究中,也能促进学生主体意识的形成,在对比中充分发挥自身主观能动性,进而在多媒体的作用下,在语文课堂中取得更好学习效果。除此之外,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将这部分内容设计成填补课文空白画面的补充延伸部分,在想象圆明园的根据古代文人的诗情画意建造的,如蓬岛瑶台、武陵春色等先让学进行园林画面的描述,然后展示图片,从而丰富孩子的想象空间,通过这种方式的运用也能在较大程度上调动学生的能动意识,使其充分发挥主体作用。
五、利用多媒体优化课堂教学
在当前小学语文教学来讲,教师通常会在正式授课之前制作好相应课件,并且制定比较明确的教学目标,在运用多媒体过程中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加强与学生之间的沟通和交流,让学生更深入了解课堂中需要完成的学习内容。例如在学习《鸟的天堂》这部分内容时,在播放完大榕树这部分内容时,教师就需要做好对学生的引导,在引导时,可以运用设置问题的方式,如鸟的天堂是指什么?题目的鸟的天堂,可是这儿有鸟吗?为什么一株大榕树会是鸟的天堂呢?在教师提出问题之后,学生会对教师的问题进行细致分析,并且在分析时勇于发表出自身的想法和观点。同时在此过程中,学生能够对这一阶段的学习内容树立更为明确的认识,促进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实现教学优化。
六、结束语
总之,在新时期,教师在进行小学语文教学中,应该注重多媒体与实际教学内容之间的结合,并且使多媒体在使用时充分发挥自身作用,加强对学生在思维上的引导,同时在运用时做到实事求是,对应用方针进行不断优化,构建良好教学环境,优化教学过程,践行课程改革实际需要,使学生获得更全面进步。
参考文献
[1]黄建道.浅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多媒体技术的应用[J].语文课内外,2019(32):86.
[2]杜朝贤.探析多媒体在农村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J].语文课内外,2019(32):213.
[3]郑莉莉.多媒体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探究[J].语文课内外,2019(30):60.
[4]曾令明.刍议多媒体课件在小学语文识字教学中的应用[J].语文课内外,2019(27):2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