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护航于交通系统的有效运行
2019-09-10
梦想引路人:荣建
北京工业大学城市交通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交通工程学会理事长。长期从事交通工程领域教学与科研工作,主要研究方向为道路通行能力、交通流理论、智能交通系统、交通仿真和交通安全。
梦想寄语:终身学习,成就自我。
初识大咖
他,带头研发的交通仿真系统测试了2008年奥运会交通系统,为实现北京奥运交通的安全、高效、可靠运行提供了技术支撑。
他,是1996年北京工业大学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专业第一批就读博士的学生,毕业后一直留校任教,从事教学及科研工作。
近年来,他出版了专著、教材4部,主持了2项科研教学项目;主持国家级项目5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省部级项目22项。发表学术论文232篇。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1项,省部级奖8项。计算机软件著作权17项,发明专利15项,国家标准3项,地方标准4项,为我国交通事业的科研作出了很大的贡献。
20年的教学生涯,他为我国的交通事业培养了大批专业人才。
在学生眼中,他博学多才、温文儒雅,是个讲原则、严要求、心中有坚守的好榜样。
谈及当年选择学校和专业的趣事,他竟然以“扔钢镚儿”的方式在清华大学和北京理工大学中做出选择。
大咖零距离
Q:都说一个人的专业坚守,也是一个人的价值坚守。您是如何在行业内坚守20年的?
A:我觉得坚守并不是那么难的一件事情,因为我感觉这是很好玩、挺有趣的事情,做着做着20年也就过来了,还谈不上“坚守”这样大的词。交通工程是应用性很强的学科,我们只是用所学的技能,把交通系统变得更安全、更有效。打个比方,如果你是一个爱生活的人,你可能会装饰自己的房子,让我们每天的生活变得更美好,而交通工程师更像一个城市交通系统的设计师,把城市的交通系统变得更安全、更有效,这是很有成就感的事情。
Q:您带头研发的交通仿真系统测试了2008年奧运会交通系统,为实现北京奥运交通的安全、高效、可靠运行提供了技术支撑。当时,您和团队是如何破解这么一个复杂难题的呢?
A:在奥运期间我们做的主要工作就是使用仿真技术,未雨绸缪,为奥运期间的交通事先做好计划和准备。宏观上,我们需要知道整个城市到底有多少车辆在运行,奥运期间,要减少多少日常公众的出行才不会影响到奥运大家庭成员的出行,优先保证他们的出行能安全顺畅,又不至于太干扰公众的日常出行。奥林匹克公园周边的路,我们也要去做这样的方案测试,比如信号灯的配时方案,交通流的组织等,都要安排好。进入场馆时,面对大量的人流,我们要开几个门、设置几个安检口、设计什么样的步行路径,都要做方案测试,这样才能让大家的安全有保证。另外,也要为意外的发生准备好相应的预案,为整个赛事的顺畅运行做好更充分的准备。
Q:您如何看待交通工程行业的发展?
A:我国交通工程学科的发展,其实是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从美国引入国内后才有的这个学科。之前,我国更多是在进行基础设施的建设,比如修路、修桥,在那个时候很少有人关注到整个交通系统怎么有效地运行。设施建完后,随着车辆增多,我们发现很多原本没有的问题现在就出现了,还有很多的交通事故发生。如何让整个系统变得更安全、更有效,这个学科解决的就是这样的问题。
Q:您当年是缘何进入交通工程这个行业的?
A:说起这个还有一段有意思的故事。高考完填报志愿时,我的分数考得比较尴尬,我和我姐在家里开始扔钢镚儿,正面就选清华大学,反面就去北京理工大学,现在回想起来还是挺好笑的。其实,主要还是因为我们对学校可能有一定了解,但是对专业还是挺陌生的,完全是“两眼一抹黑”去选专业,最后选择了北京理工大学的应用力学专业。到研究生阶段,比本科的时候选专业有了更强的目的性,那时候已经了解到交通工程是一个新兴的学科,当时我更希望能做接近现实工科方向的研究,所以就选了这个方向,如今一晃二十多年也过去了。
现在,大家可以通过多种渠道了解这个大学的学科介绍,而且还有像夏令营这样的活动,能真正走进大学的实验室和研究生、博士生们并肩开展科研工作,去体验到底这个学科在做什么。大家还能看到每个学校、每个学科的排名情况,这些都能帮助学生选择专业方向,找到真正适合自己的专业。
Q:正在备战高考和未来要备战高考的同学们,在选择专业的时候,应该考虑哪些因素?
A:主要还是看国家、社会以及技术发展的方向。对于个人来说,其实在任何一个工作岗位上都能够对社会作出自己的贡献。我经常和同学们说,哪怕是到了大学,要做这件事情也不晚,那就是一定要找到能让自己觉得兴奋、让自己觉得有热情的事情,哪怕不吃饭、不睡觉都想做的事情,它对于你未来的长期发展意义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