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匠心独行

2019-09-10王明明

现代艺术 2019年1期
关键词:木刻版画创作

王明明

2010年北京画院为徐匡先生成功举办了版画展,展示了他从艺几十年的代表作品,其中他的独版画令我印象深刻。过了两年我到成都出差又特意去拜访徐匡、阿鸽夫妇,走进他的画室,见到了他新创作的独版画,令我十分惊讶和感动。惊讶的是两年多的时间他又创作了一批精彩的独版画,感动的是他一直保持着创作的激情与活力,全身心地投入创作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当时我们约定等他八十岁时在北京画院举办独版画展。

在回京的飞机上,我内心久久不能平静。在我看来,做写实绘画的人在七十岁以后因为身体及精力原因,造型能力一般都会下降,或有些力不从心之感。徐匡先生似乎打破了这个规律,在七十至八十岁之间创作了近百张精彩的独版画,他不断强化作品的构思、意境和对主体人物的刻画,微妙地表现对象的情感世界和人物的细节,从而打动观众。高产精彩、独具特色的独版画彰显了他非凡的艺术天赋,这在现代艺术家中是不多见的。

徐匡先生几十年如一日、淡泊名利的创作状态使他形成了自己独立思考的创作方法,他从不为现代艺术潮流而动容。他不断地从生活中汲取营养,发现生活中的美,他并不是简单地通过照片或写生转化,而是通过自己的感受不断提炼作品的主题构思,使作品得以升华,再通过独特的艺术语言和高超技巧进行创作,这种看似简单老套的创作方法在他的刀下所生发出来的活力及感染力是很难超越的。

当代艺术家的创作多是观念形式与风格先行,而忽视了作品内容与意境的表达,使观众很难得到共鸣。徐匡先生坚持艺术灵感来自生活而不是简单地再现生活场景,以这种转化为创作的内在动力来自内心的情感与激情、修养与升华,刻画的人物形象具有个性和典型性以及强烈的人文关怀精神。他用大爱去贯穿自己的艺术追求,我想这可能是他一生孜孜追求的初心吧。

在徐匡先生创造的独版画中,可以看出他的独到之处。娴熟的技巧并没有束缚他的手脚,他巧妙地利用材料与主题相结合,大胆地处理虚实黑白关系,强化艺术性与经典性。他并不被市场所左右,打破了以往版画创作的习惯,他更强调作品的唯一性与独特性,他认为这种表现方式更适合自己。

习总书记讲的艺术高原与高峰论述需要我们认真学习领会。徐匡先生用一生的努力逐渐登上了艺术的高峰,他孤独与自信地前行着,这是他卓尔不群才有的孤独之感,大凡能登上高峰的人都具备独立思想与特立独行的勇气以及工匠精神和社会责任感,这才是我们这个时代呼唤的真正的艺术家。

戊戌初春于潜心斋

名家点评

徐匡以杰出的艺术和低调的为人赢得了大家的尊重,他是当代不多见的一位不需要包装的艺术家。从《草地诗篇》《主人》到《高原阳光》,徐匡的艺术风格影响了20世纪70年代以来中国版画的发展方向。他把作为“一切造型艺术的基础”的素描引入到版画之中,似乎在印证这样一种关系。

——陈履生(美术史论家,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

中国汉画学会副秘书长)

徐匡的才能在于他较早的悟到了一个道理,造型艺术的特征是用形象说话,画家不仅要有基本功,而且要学会用画家的眼光观察生活,并使生活形象上升为艺术形象。

徐匡曾说:“作品的主题,不必特别指出。”他深知艺术中的真和善是通过美来体现的,对美的探索是画家一生的事。

——李焕民(著名版画家,原中国美术家协会

副主席,原四川省美术家协会名誉主席)

有时徐匡在刻制之余还有意保留一些木板上绘画的底稿,显然这不是没有刻完的半成品,而是徐匡有意为之,是他想让这种木刻原版呈现出材质、刻制与绘画三位一体的全新特质。有时徐匡还在刻制层板时利用各层层板间不同木材的天然色彩,以形成自然的色彩关系。读徐匡的版画一定要细品其细节之处理,读他的刀法的变化和意味,刀法与造型的微妙吻合,讀他的刀痕与木头的肌理,读木材的质地、色泽与造型的关系……徐匡通过独幅原版木刻的如此特殊的表现,使版画这种常见的复制型、印制型艺术呈现出与中国画、油画,雕塑同样的在材质感、表现性和不可复制性上的特质。

——林木(理论家,四川师范大学美术学院院长,

四川大学教授)

徐匡先生的作品给我们提供了两个很重要的启示,一个就是从生活到艺术,我们该怎么去创造?第二个是从内容到形式,我们怎么去创造?

我觉得徐匡先生在这两方面给我们提供了很多启发。

——梁江(中国美术馆副馆长、

中国美协理论委员会副主任)

我们总是讲现在是多元艺术创造,但在这个多元中,很多人是摇摇晃晃的。而徐匡先生的艺术是一元的,他的一元是结实的,他的一元是成立的。

——徐仲偶(著名版画家,中央美术学院城市设计学院副院长,四川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副院长)

徐匡先生的艺术使我们看到,现实主义在发展,并且在不断注入活力。生活的深刻性和时代精神的融合,在任何时候都是艺术创作的根本。徐匡先生的版画艺术正是如此描绘了人性的光辉:一个永远不被流行、时尚所吞没的“现实”,一种对人性和人类精神的崇高礼赞。

——吴长江(著名版画家,

中央美术学院版画系主任)

徐匡在艺术上很少框框套套,他把触角伸向古今中外,凡一切有用的东西,他都消化吸收,从不“偏食”,娴熟的艺术技巧与他丰富的生活体验结合起来,产生了徐匡绚丽多彩的艺术风格。

——李少言 (著名版画家,原中国美协副主席,

四川美协主席)

在四川版画家中,像徐匡这样有着多种艺术风格和多产的人是不多的。(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期,曾有文章认为徐匡的作品太接近于素描,而缺乏版画自身独特的语言。然而,只要打开《徐匡版画选》画册,我们会发现,所谓“接近素描”类的作品只是他的许多作品的一部分。

——凌承纬 (美术评论家,《四川新兴版画发展史》作者,重庆现当代美术研究所所长)

当徐匡从木刻版画转向独版木刻时,他便自觉或不自觉地选择了偏重于物质性的语言研究和艺术表达。木刻版画语言体系被他纳入独版创作,以版入画,为独版木刻赋予基本格调,让木刻语言拥有新的观念内涵,也让独版的审美意象在画面上重建精神仪式。

——蒋文博(教育部高等教育出版社文科事业部

副主任,东北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

徐匡先生的艺术跨度有50余年的时间,这个“跨度”并不是说你一直在画画就是跨度,这个“跨度”是说你在每个时代节点上都能够创作出具有这个时代特色并能产生一定影响的作品,我觉得这个对于一般的艺术家来说是很难做到的,但徐匡先生做到了。

——尚辉(《美术》杂志执行主编)

徐匡的版画艺术有一个最重要的特点是他的版画有色彩,这个色彩不是我们说的套色版画意义上的色彩,而是他在黑白木刻里赋于版画极多的色调和层次。他通过刀法的细腻的排布、细腻的组合以及非常微妙的变化,造成了黑白两个极端之间无限丰富的过度,达到了一种非常自由的境地。

——吕品田(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研究所研究员、《美术观察》主编)

猜你喜欢

木刻版画创作
版画作品选登
Jazz
桌上盆景(外一幅)
家国情?家国梦
以木为纸 以刀为笔
为革命而“新兴”
2018广西版画邀请展作品选登
拓印版画是这样做出来的
创作失败
关于《翔》的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