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斯泰尔:布雷顿森林货币战
2019-09-10舒瑾
舒瑾
1944年7月1日,44个国家的730名代表齐聚布雷顿森林,讨论战后国际货币安排。虽然参会的国家众多,但会议事实上是英美两国的对手戏,而代表两国出演的便是英国大名鼎鼎的经济学家约翰·梅纳德·凯恩斯和美国财政部的哈里·德克斯特·怀特。这场货币战争以怀特完胜、凯恩斯完败落下帷幕,并就此奠定了美国在世界金融市场的霸主地位。
而今,金融危机的阴影尚未远去,以美元为主导的国际货币体系危机四伏,世界是否又到了一个建立“新的布雷顿森林货币体系”的关口?
第15期陆家嘴读书会邀请到美国外交关系学会国际经济部主任本·斯泰尔(Benn Steil)教授来分享《布雷顿森林货币战:美元如何统治世界》一书。
本·斯泰尔认为,布雷顿森林的故事发生在一个特殊的外交背景之下,即美国在政治和经济上的崛起,以及大不列颠的快速衰弱。二战后期,英国为了在战争中存活下来,与美国达成了一笔浮士德式的交易,这笔交易是布雷顿森林货币战的一个核心背景。
布雷顿森林货币战的两位主角都是个性极为突出的人物。凯恩斯出身于群仆环绕、才华横溢的剑桥学术世家。凯恩斯1936年的鸿篇巨制《就业、信息和货币通论》红极一时,深深地影响了包括怀特在内的美国经济圈。跟凯恩斯相比,怀特的经历要坎坷得多。他出身于波士顿工人阶级家庭,由立陶宛犹太移民抚养长大,38岁才获得哈佛博士学位(凯恩斯26岁即成为剑桥大学终身研究员),43岁才遇到贵人提携进入美国财政部,并最终代表美国参与到布雷顿森林的会议。
怀特个性坚韧,还在二战正酣的1941年,他就已经开始着手规划战后的国际货币体系,虽然这在战争如火如荼的时候并不招人待见。怀特的思想最终促成了战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和世界贸易组织的成立,并奠定了美元此后的霸权地位。怀特的经历也颇为传奇,他后来被指证是苏联特务,因而无缘财政部长一职。
与怀特相对,凯恩斯同时在1941年开始为二战后的国际货币体系设计的是一种叫“班柯”(bancor)的超国家主权货币。凯恩斯认为,经济的关键是货币,正是因为货币的存在,摧毁了经济体系中被古典经济学家认为能够经常发挥作用的自我稳定机制。凯恩斯将这一见解应用到bancor的设计中去。由于这一设计颠覆了美元的国际储备货币的地位,怀特没有给它任何存世的机会。
凯恩斯到布雷顿森林的最终任务是保留英国在历史上享有的帝国特权,而怀特的任务则是树立美国在金融领域的霸主地位。结局是非常明显的,怀特代表的美国大获全胜,美国的金融实力持续增强,美元霸权非常稳固。
1971年,美国单方面宣布美元与黄金脱钩,布雷顿森林货币体系宣告崩溃。美元作为世界通用货币也导致国际货币体系极不稳定。时至今日,对于布雷顿森林货币战的评价或许可以更全面一些。周小川就说过:“20世纪40年代凯恩斯就曾提出采用30种具有代表性的商品作为定值基础建立国际货币单位‘bancor’的设想,遗憾的是未能实施,而其后以怀特方案为基础的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崩溃显示凯恩斯的方案可能更有远见。”
凱恩斯的主张似乎在回归。布雷顿森林的“瑜亮之争”还远远没到盖棺定论的时候。本·斯泰尔历时三年写成此书,据他介绍,他查阅了大量当时的文献资料,将学术明星凯恩斯和一直不为人所知的怀特两位人物的对手戏串接得扣人心弦。本·斯泰尔在读书会上还分享了他对于欧元的未来、人民币国际化、美元的霸权地位何时将衰弱等问题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