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村小学养成教育的有效策略研究

2019-09-10张书佚

速读·下旬 2019年10期
关键词:养成教育行为习惯小学生

张书佚

摘  要:养成一个良好的行为习惯对整个人生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一面。而行为习惯的养成必须要从小一点一滴的积累,通过长时间的重复练习保持一种稳定、自然化的行为方式。小学生正处于成长快速发展的关键时期,所以从小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具有重要意义。学校和家庭也要抓住这一重要时期,对他们的人格教育、行为习惯进行一个系统的养成教育训练。

关键词:农村;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

小学阶段是人的行为习惯养成的重要时期。在农村小学的教育基础上如何培养学生的行为习惯养成,一直受到我国教育部门的重视。开展农村小学养成教育是很有必要的,那么怎样对其进行培养和提升,以下文章就来进行详细分析。

一、开展农村小学生养成教育的重要性

注重农村小学生的习惯养成及教育,在很大程度上能够有效改善农村小学生的整体素质,实现全民综合素质的稳步发展,为小学生的成长奠定良好的基础。养成教育的重要性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点。

(一)有效改善农村小学生的不良行为习惯

小学生由于年龄偏小,普遍存在自我管理能力及自我约束力不够,在一些卫生习惯和行为能力上还有待提高。如果从小学开始学校和家庭能在行为习惯的养成方面加以干预和注重培养,这样就能够有效改善這些细节问题,使小学生的行为习惯得以提高。

(二)实现教师“教书育人”的作用

新时代的教育理念和人才需求,不光只是要求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同时也考验学生综合素质能力。而教师的教育目的也要从最初的知识教育慢慢进行延伸,通过指导学生学习知识的同时,更注重他们内在思想品德教育和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实现真正的“教书育人”目的。

二、培养农村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提升策略

(一)注重细节培养,制定规范的行为准则

良好的行为习惯需要通过长期不断的重复练习,才能逐渐成为一种自动化的行为方式。教师在平时的教育中首先要明确教育目标,把农村小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和行为习惯放在首位。因为小学生的年龄尚小,行为习惯还没有养成,所以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过多的关注,从最小的细节抓起。如:在教室里垃圾要放到指定位置不可随便乱丢;自己的桌椅要收拾整齐;在路上看到垃圾时要随手捡起等等。好的行为习惯从生活的方方面面都可以体现到,而且都是一些生活细节的具体呈现。

(二)采用评比激励法,激发学生参与

平时的日常行为习惯除了教师进行监督外,还可以制定各班级奖励评比机制。通过三好学生的评比等一些活动,激励学生踊跃参与,使学生之间相互监督,自我约束,逐渐保持好良好的行为习惯。在奖励机制的建立过程中,教师可以邀请每位同学自己约定日常行为习惯。如:每位学生自己用一张白纸写上自己的名字按照学号顺序,贴在教师黑板的一角。然后教师设立奖励物,可以是五星红旗贴画、笑脸等,在学生某个行为习惯表现好的那一栏给予奖励,贴在上面。最后每一星期或者约定每一个月根据学生所获得的奖励物进行统计,评选出表现最佳“优秀个人”奖和最佳“优秀小组”。以此活动为基准,每月利用班会组织师生进行座谈与交流,让“优秀个人”得主和“优秀小组”学生分享心得,全班同学探讨提出更好的改进措施和实施方法。争取调动每位学生的兴趣,使人人都是行为习惯的“小明星”。

(三)良好的习惯需要耐心辅导

好习惯需要长时间的不断练习才能养成,同样的一个人如果养成了不好的行为习惯。那么想要把坏习惯改过来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也是需要花费很长的时间和毅力的。在这种情况下,教师要针对具体问题具体对待,给足学生时间和空间,进行耐心的辅导和沟通。可以运用同学之间的相互提醒、监督来帮助慢慢改正,不可心急导致学生产生自卑或厌倦的心理。比如课后作业的问题,有些同学上课不认真听讲,课后又不爱思考问题,长时间以来就对学习失去了信心。对于这样的学生,教师要及时给予指导,发现问题及时纠正,耐心的对他们前面所学知识不会的内容加以辅导,以帮助他们增强信心,养成良好的课堂习惯为目的。

(四)利用课堂教学加强学生的养成教育

在小学生的教育中,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因此,重视小学生课堂习惯的养成教育,对于小学生的终身学习具有很大的好处。比如说,可以让小学生加强学习《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自觉建设良好的校风班风,比如上学时遇到老师同学要主动问好;在校园行走时不要疯赶打闹、大声喧哗;注重自己的仪容仪表,做到衣服干净整齐;上课要注意课堂纪律,坐姿端正;上课时认真听讲,遵守课堂纪律;回答问题先举手等等。这些行为习惯的养成需要教师在课堂上耐心传授,帮助学生逐渐养成良好的听课习惯、学习习惯等。

(五)家校互动,全力配合

“父母是原件,孩子是复印件。”在小学教育阶段,学生对良好的行为习惯没有一个很准确的定位,主要受环境的影响和熏陶,因此家庭的启蒙教育和家长本身的行为习惯对孩子们来说也是非常关键的。学校只是教育的一部分,离开学校,学生的耳目熏染就主要来自于家庭。因此,学校、家庭、社会的相互配合才是养成孩子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方法。由于农村小学生很多都是有爷爷奶奶在家代管的,老人带孩子通常过于溺爱,完全不重视孩子各种行为习惯的养成;还有的家庭,父母说话都比较随意,动不动就在孩子面前冒出脏话,导致孩子无形中受到影响,也是脏话连篇,不利于孩子的养成教育。因此学校因此加强与家长的沟通,沟通的方式可以是家访、家长会、或个别家长单独沟通等,搞好学校、家庭之间的相互协调,达成目标一致,全力配合、相互促进、相互依靠。争取在学校、家庭、社会的共同熏陶下实现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道德的养成教育。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强化农村小学生良好的日常行为习惯意义重大。学校教育工作者要明确养成教育的目标,大力发扬家校联合教育的优势,共同促进农村小学生日常行为习惯的养成,为社会培养出一批批高素质的全能型人才。

参考文献

[1]夏晓兰,夏晓英.农村小学生良好行为养成教育的有效策略研究[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17(05):113.

[2]赵战森.探究农村中小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J].中国高新区,2017(23):65-66.

[3]李洪.习惯养成,重在细节——农村小学儿童行为习惯养成教育谈[J].求知导刊,2016(01):151.

猜你喜欢

养成教育行为习惯小学生
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的重要性
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探讨
工匠精神的缺失与高职院校的使命
小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教育探索
高校学生体育素质养成教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