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 精准扶贫助力脱贫攻坚

2019-09-10吴昕昱赵兴华

河南农业·综合版 2019年1期
关键词:济源市发展

吴昕昱 赵兴华

枣庙村位于济源市北20 km,共有9个村民小组,农业人口961人,其中贫困户83户302 人;耕地面积106.67 hm2,山坡地面积266.67 hm2。10年来,枣庙村在济源市农牧局等部门的大力支持下,组建合作社,挖掘冬凌草品牌资源,发展“一村一品”,打造特色园区,拉长产业链条,发展休闲农业,累计助农增收5800万元,鼓起了“钱袋子”,甩掉了“穷帽子”。全村83户贫困户,82户实现脱贫,脱贫率99%,成为远近闻名的以发展冬凌草产业脱贫致富专业村,是济源市首个具有“造血功能”的脱贫典范。

一、主要做法

(一)调整结构,撬开财富资源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枣庙村依托北踞太行山、南临蟒河林场、东依蟒河水库、西连林海公园等天然屏障资源,大力发展冬凌草产业,使一株小草成长为全村经济增长的一项重要支柱产业。自枣庙村调整产业结构,种植冬凌草以来,已经走过了10个年头,种“草”真的种出了“金元宝”。生产从零星到规模种植,产品从卖草到卖茶、卖苗、卖花,市场从当地到全国,渠道从线下到线上,枣庙村冬凌草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原战胜带领全村开发利用特有的冬凌草资源,发展种植面积333.33 hm2,成为远近闻名的种“草”专业村。

(二)观念创新,发挥科技作用

由种粮改种草,不仅需要眼光与胆量,更需要技术支撑与科学指导。一是通过组织合作社人员到外地参观学习,拓宽合作社骨干的视野,造就了一批“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人才。二是发挥骨干人才作用,实施“互联网+”工程,加入河南省益农信息社,借助现代科技网络平台,加大品牌宣传推广力度。三是借力济源市农业专家指导、技术讲座等形式,普及栽培技术,促进了冬凌草生产规模的不断壮大。四是园艺站专家定期到冬凌草种植基地进行指导,解决问题,在春秋采茶、炒茶的关键季节蹲点进行服务。五是引进中科院的节水技术,对核心区种植的冬凌草采取喷灌,节水率在60%以上,并且省时省工,劳动效率提高2倍,增产100 kg/667 m2。

(三)搭建平台,扶持新型主体

一是搭建发展平台。枣庙村通过济源市园艺站的帮扶成立了冬凌草专业合作社,注册了“圣冰”商标。济源市园艺站帮助其设计参展版面、产品包装等,并争取项目资金20万 元。二是强化科研合作。合作社与河南中医学院、河南医科大学、郑州大学等单位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逐步驯化野生品种,筛选人工种植模式。三是注重媒体推介。借力中央电视台、《农民日报》、河南卫视等媒体宣传枣庙村冬凌草产业。四是实施标准化服务。冬凌草合作社从选种、种植、除草到采收,全部采取标准化栽培、模式化管理、无害化生产,并对农户实行“四统一”管理模式。合作社在不断发展壮大的同时,社员收入也随之不断提高,每667 m2平均收益3000元。合作社相继获得农业农村部“国家级农民合作社示范社”“全国冬凌草产业发展创业基地”和河南省“一村一品”引智示范基地等殊荣。

(四)“三产”融合,延伸产业链条

多措并举,促进冬凌草加工业与休闲、旅游、文化、康养等产业深度融合。一是第一产业稳步增长。合作社同济世药业等单位签订冬凌草收购合同,保护价收购,确保每667 m2收入2000元,给农户吃了“定心丸”。二是第二产业规模扩大。通过培育,合作社内联农户、外联市场,不断拓宽产品销路,刺激生产规模扩大,增设炒茶流水线,新上产品包装,拉长了产业链条,增加了附加值,成为全国农产品(冬凌草)加工创业示范基地。三是组织人员多次赴郑州市、信阳市及福建省、安徽省等地参观学习,参加展销会、博览会等,学习经营模式,考察制茶工艺,改进茶品包装。四是指导建成首批特色园区,增设炒茶流水线、文化墙及品茶室。五是围绕济源市旅游发展战略,指导合作社在不断完善种茶、制茶工艺的同时,增设餐饮、娱乐等项目,使冬凌草种植基地具备休闲观光的

功能。

二、思考与启示

(一)领导重视是关键

冬凌草产业的快速发展,得益于济源市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将冬凌草作为一大主导产业来抓,依托济世药业龙头企业,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带动了基地的发展。各级各部门领导亲自抓,形成了合力,一如既往地给予资金支持和人才及信息帮助,建成了冬凌草特色园区,修建硬化了种植区域环路,使枣庙村依托资源,把“全国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原产地的品牌资产发挥到了极致。实践证明,“三品一标”是农产品走向市场的通行证,是提高竞争力的无形资产。近几年,济源市“三品一标”认证呈逐年下降的趋势,究其原因,一是政策性调整,个别认证失效;二是政府扶持减

弱,申报主体积极性不高。各级政府要持续列支“三品一标”奖补资金,让弱势农业主体见到真金白银,增加农业主体认证“三品一标”的信心。

(二)产业发展是基础

乡村振兴战略的首要任务是产业兴旺,这是当前农村经济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枣庙村十年磨一剑,依托资源,让良好的生态成为乡村振兴的经济支撑点,看准“全国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原产地的商机,因地制宜带领村民发展冬凌草产业,成为河南省“一村一品”引智示范基地,带领村民脱贫致富。究其原因,关键在于枣庙村按照“一村一品”的理念,把冬凌草产业落到了实处,特色鲜明,规模空前,效果好,成为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产业。枣庙村产业化发展冬凌草助力农户脱贫,做法新、效果好,趟出了一条产业脱贫致富之路,与时俱进地赋予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新的含义。这是产业支撑、龙头带动、技术落地、精准扶贫最宝贵的财富,也是各级各部门在精准扶贫、产业脱贫时必须牢牢把握的基本原则。

(三)主体活力是根本

探究枣庙村冬凌草产业发展之路,关键在于激发了合作社的活力。济源市农牧局着力培育枣庙村冬凌草专业合作社成员之间的利益联结机制,形成了“成员拥有、成员控制、成员受益”的共同体。通过建立合作共赢模式,形成了紧密的利益联合体,这是与一般“订单农业”双方利益关系的本质区别。农业部门积极引导合作社逐步探索形成了“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拉长产业链条,引导产品初加工、产品包装等环节,增加产品的附加值,进一步挖掘冬凌草的“隐形财富”。建议有关部门扶贫包村在培育新型经营主体时,应定位于“引导、服务、帮助”,不要强迫干预农民生产经营;组建合作社产业群,进一步提升新型经营主体的活力,这是产业持续发展的关键。

(四)脱贫致富是目的

产业扶贫集聚了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和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科技需求。枣庙村依托冬凌草产业,大力发展区域特色经济,由种植到加工,从加工到展销,从展销到休闲,真正融合了一二三产业,丰富了农旅结合的内涵,成功解决了种粮农民与种草农民脱贫致富的矛盾。枣庙村的实践证明,供给侧有效供给的尝试与探索,解决了在这片瘠薄土地上多年来困扰村民脱贫致富的问题,值得济源市尚未脱贫、正在寻找致富之道的村庄学习借鉴,引导调整农业结构,发展具有本地特色的农业产业,逐步扩大规模,增加收入。但增加收入的难点在于供給侧的有效供给,当今市场倒逼,各级各部门必须做好“供给侧”,适应“需求侧”的工作。农民收入能否得到保证是检验“供给侧”改革成功与否的“试金石”。

猜你喜欢

济源市发展
济源市关工委领导看望帮教失足青少年
济源市短历时强降水气候变化特征及雨型分析
济源市群众性篮球运动开展现状的研究
济源国家产城融合示范区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济源市推进全域旅游的探索与实践
区域发展篇
图说共享发展
图说协调发展
图说创新发展
教师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