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背景下的小学语文命题原则例谈
2019-09-10陈宏梅
陈宏梅
【摘要】本文结合教学实践,用具体案例,谈谈顺应课改趋势、引领课改方向、彰显课改特色的命题原则,即重视基础、加强积累、强调运用、凸显阅读、关注作文,让考试更好地服务于教学,真正有效地发挥考试与评价对教学的导向功能。
【关键词】考查 基础 积累 运用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语文课程评价的根本目的是为了考查学生实现课程目标的程度,检验和改进学生的学习和教师的教学,改善课程设计,完善教学过程。”
作为一名语文教学工作者,应该以课程标准为宗旨,不断探索语文考试命题的新思路,寻找顺应课改趋势、引领课改方向、彰显课改特色的命题原则,让考试更好地服务于教学。下面笔者结合个人的教学实践,谈谈在考试命题过程中的思考与探索。
一、重视基础
命题应以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的检测為主,体现“基础性”的要求,引导教师按小学阶段的基本要求进行教学,使大部分学生都能获得优良的学习成绩,使师生从沉重的负担中解脱出来。当然考查的方式应灵活多样,从多角度进行测试,这样既注重文本,又加强了拓展和应用,充分检验学生双基的功底和灵活运用的能力。
例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是
( )
A.请教 jiào 连累 lèi
B.笨拙 zhuó 惩罚 chénɡ
C.载重 zài 拎上来 līn
D.骠悍 biāo 散落 sàn
【以选择题的方式考查易错字读音,既考查字音又检验学生的推敲能力。】
例2:与“时人不识余心乐”中的“识”意思相同的一个是( )
A.识趣 B.相识
C.学识 D.识字
【此题思维含量较丰富,不是简单写出古诗带点字的字义,而是通过理解、辨析、推敲,甚至巧妙地运用排除法来答题,多元考查,促进学生多方面发展。】
二、加强积累
语文学习是一个不断积累的过程,正如古诗所云:“腹有诗书气自华”“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广泛阅读、强化积累正是学好语文最基本的方法。我们的语文课程评价考试命题就应该注重语言积累,考查学生知识积累的广度和理解的深度。学生学习的不同阶段有不同的积累要求,因此灵活运用考试这一载体,可以有效地促进学习,把积累落实到平时的语文学习中。
例1:笔尖飞舞,那是;笑语盈盈,那是。每读到这句话,我就想起杜甫的一句可以用来赞美老师的诗“ , 。”
【课文内容的积累,既考查按原文填空,又拓展了古诗句的积累,使背诵和理解相结合。】
例2:诗词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瑰宝。诗词中有画面:张志和描写的江南春景“ ,
。”诗词中有志向:李清照在《夏日绝句》中表明的人生观、价值观是“
, 。”诗中有友情:如 (填诗人)曾这样写道“ , 。”
【将学生已积累的诗句进行归类、整合,再嵌入到具体情境中,让诗句积累的考查有了生活味、人情味。】
例3:我想告诉那些做生意的人:“ ”,做生意最讲究诚信。如果不能以诚待人,到最后将会“ ”。(填写歇后语、俗语或名言)
【这道题考查学生在具体语言环境中句子的积累和运用情况,学生搜索、调集、运用各类句子的过程,正是分析、比较、提取等较高思维层次的过程,这样的试题有利于学生思维的培养。】
三、强调运用
“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要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古今贤文》(读书篇)里讲道:“学了就用处处行,光学不用等于零。”对学生来讲,学语文的最终目的就是要在生活中运用,只有在运用中学生才能初步发现自己语文学习的潜能,获得学习语文的成就感,从而正确、熟练、有效地运用语言文字。
例1:下列句子中歇后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该我上场了,我特别紧张,心里简直就是“热锅上的蚂蚁——团团转”。
B.现在老百姓的生活可真是“芝麻开花——节节高”啊!
C.那些急于求成,不脚踏实地的人,等待他们的结果可能是“竹篮打水——一场空”。
D.坏人带我去吃麦当劳,肯定是“黄鼠狼给鸡拜年——没安好心”。
【苏教版语文每一个单元的练习中都有“诵读与积累”这一主题学习,旨在帮助学生积累各类成语、歇后语、名人名言、古诗、现代诗等。要考查学生对这个主题学习的掌握情况,命题时就应注重语文学习与生活的联系,考查学生在生活中学习语文、运用语文的意识和能力。】
例2:依次填入文段横线处的句子,最恰当的一项为( )
時间飞了, ;皱纹深了, ;泪水干了, ;太阳落了, 。
①每一个泪痕生动起来
②梦的脚印流了下来
③月亮的笑容浮现出来
④躺在里面的故事丰盈起来
A.②④①③ B.①②③④
C.④②①③ D.③④①②
【此题考查学生语言文字理解和运用能力,能结合语境选择相应的句式搭配。学生考试时只要细细推敲就不难发现正确答案。】
四、凸显阅读
课标对各学段提出了具体的阅读目标。第一学段侧重考查学生能通过朗读和想象等手段,大体感受作品的情境、节奏和韵味;第二学段侧重考查学生在阅读全文的基础上对重要段落和语句的细致阅读;第三学段侧重考查学生对形象、情感、语言的领悟程度,以及自己的体验。根据课标的阅读考查目标,阅读考试命题可以参考下面几个例子。
例1:“慈善的不是钱,是心。”这句话在文章中出现了三次,一次是露西在 时说的;一次是巴菲特在 时说的;还有一次是在 时出现的。
【考查学生提取信息的能力。根据题目要求,指导学生能准确地从一段或多段文字中提取相关信息,完成填空。】
例2:“小女孩手里捧着一个看上去很精致的瓷罐”“小露西说完,将手中的储钱罐捧给了安东尼。”两句中都用了“捧”字,从这个“捧”字,你体会出了什么? 。
【考查学生解释文本的能力。这是第二学段的阅读题,要求学生能联系上下文和生活积累,体会文章中关键词的意思,以及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
例3:分析下面句子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达到什么样的表达效果。
妈妈站在一边,双手捂着脸颊,哆嗦着嘴唇,一声也不敢出。
【考查学生反思与评价的能力。这是第三学段的阅读题,要求学生能体会文中人物的喜怒哀乐,并进行简单的评价;能对文章的遣词造句和表达方式具有一定的鉴赏能力。】
五、关注作文
写作能力是学生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作文的质量直接影响着语文的总体成绩。因此,作文考试命题应避免出现偏题、怪题,应趋于灵活。
例1:一个班集体就是一个大家庭。这个大家庭中一定有帮助过你,你一直想真诚感谢的人;也有你做了对不起对方的事,一直没有勇气表示歉意的人;说不定我们还有一个小秘密或高兴的事想找个好伙伴分享……那就把想对他(她)说的话写一封信给他(她)吧,信中要写出具体的事情以及你的心理感受哦。(提醒:注意书信的正确格式)
【融通教材习作点,赋予考题综合性。小学语文教材每一单元的习作教学都有相对独立的写作训练,指向不同的写作技能与方法。而作文考试的命题就应该尽量融通教材,尽可能多地考查到学生多种写作技能的掌握情况。例1就是将书信的习作要求与叙述一件具体的事情进行整合。】
例2:读了席慕蓉的《外婆和鞋》,是不是也触动了你内心深处的一段刻骨铭心的记忆,你有过类似珍藏一件物品,珍惜一份情义的经历吗?请选择一个印象最深的写下来,题目自拟。
【进行阅读正迁移,赋予试卷整体性。考试作文命题要关注学生应考时的心态,使考场作文拥有心理空间的自由度,由考场思维流向自然发生。例2的作文题是借席慕容的《外婆和鞋》,巧妙地将短文阅读与习作训练进行整合,有助于学生借鉴其写作手法,并逐步实现从阅读向写作的正迁移。】
例3:①童年是一幅彩色绚丽的画卷,在这幅画卷中跳动着许多小伙伴的身影,他们有着各自的特长或优点,请拿起你手中的笔夸夸他们吧。(要求:选择一个小伙伴,用一个具体的事例表现人物某个方面的特点。题目自定)
②生活中,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做得最得意、最自豪的一件事,如战胜了自己的胆怯或懒惰,宽容了别人的过失,用一个妙点子解决了一个棘(jí)手的问题……请以“为我自己喝彩”为题写一篇作文。
【给予考试自主权,赋予检测灵活性。苏教版五年级上册习作7的写作要求教师在命题时可以借鉴,它一共有四个作文题目,学生可以任选一个写一篇习作。例3的作文题就为学生提供了两个写作要求,学生可以自主选择。内容的开放性,将会让每个学生都有话可写。】
考试评价具有检查、诊断、反馈、激励等多种功能,根据不同年龄段学生的学习特点,按照不同学段的课程目标,抓住关键,突出重点,采用合适方式,提高评价效率。小学语文命题的价值取向不仅要关注学生当下的能力水平,更要关注学生未来的发展。因此命题者需要对语文课程核心价值有准确的理解,对语文考试评价目标有准确的把握,对年段学情有准确的了解。只有这样,考试评价才能真正成为学生成长的助推器。
【参考文献】
[1]刘国军.走向融通,趋于灵活——小学作文考试命题的有效性研究[J].语文知识,2017(20).
[2]王婷婷.命题 考试 发展——谈小学语文命题原则与方法[J].吉林教育,200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