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2018年度长治市谷子病害调查分析及对策

2019-09-10王斌祁建波田岗

种子科技 2019年10期
关键词:谷子调查病害

王斌 祁建波 田岗

摘   要:谷子白发病是当前长治市谷子生产上的一种常见主要病害,2018年秋季通过抽样调查,在长治市范围内10县村34块谷地,总发病地块达到85.3%,其中发病地块发病率超过5%以上的占58.8%,最高发病率为32.2%,已经严重影响到长治市的谷子生产,应当引起高度重视。目前主推品种均会发病,新品种可以有效防治白发病;通过适时晚播和地膜覆盖以及药剂拌种等栽培技术可有效地减少白发病的发生。调查了长治市谷子地块的主要病害,分析了发病原因,并提出了相对应的防治措施。

关键词:谷子;病害;调查;对策

长治市是山西省主要的谷子产区,常年谷子种植面积约3万hm2。长治市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过程中,把谷子作为主要的特色杂粮农业进行发展,现种植的谷子品种有晋谷21号、长农35号、长农39号、长农40号、长生07号、长生13号等近30个推广品种,拥有近30家小米深加工企业,其中有沁州黄、檀山皇等知名企业,是长治市农业的一个特色和支柱产业。

随着小米产业的发展,谷子的种植面积稳中有升,年播种面积在3万~4万hm2。目前谷子生产上存在的主要问题有谷子病害较多、平均产量偏低以及部分品种纯度不好等。针对以上生产中存在的问题,2018年秋季对谷子生产中的实际情况进行了调查。

1   田间调查的方式及情况

1.1   调查的主要病害及时间、地点

调查采取秋季(2018年9月11—27日)田间调查,主要调查的项目有白发病、黑穗病、红叶病、纯度(谷莠子)、栽培模式、预估产量等,在长治市的屯留县、潞城市、长治市郊区、壶关县、平顺县、长治县、长子县、武乡县、襄垣县等10个县(村)进行抽样调查,实地调查谷子地块34块,种植面积约5.95 hm2,直接辐射面积约35.2 hm2。

1.2   田间调查方式

在种植谷子的地块,随机选择一行谷子,依顺序统计30株谷子内的发病种类、发病株数,每块地进行3次调查并记录;对谷子的栽培方式进行观察和询问,产量估算则按经验判断。

1.3   产量结果

经过测算,涉及调查的谷子地块平均产量仅为

285.8 kg/667 m2,低于一般年份的统计数据350 kg/667 m2,原因可能是2018年夏秋季较为干旱所致,产量明显低于往年。

1.4   调查结果

本次调查的谷子品种有13个主推品种,其中有晋谷21号、长农35号、长生07号等,调查区域包括长治市屯留县、潞城市、长治市郊区、长治县等10个县34块谷地,实际面积约5.95 hm2,其中白发病发病地块29块,占85.3%,白发病平均发病率为10.2%,白发病发病率超过5%以上的占58.8%,最高的为长治县申川村32.2%;黑穗病发病地块仅武乡县壁头村一处的发病率为14.4%;红叶病发病地块2块,平均发病率为5.5%;品种纯度普遍在96%~98%。

2   结果分析

(1)长治市谷子常年平均产量350 kg/667 m2,2018年实际测算为285.8 kg/667 m2,明显低于常年,原因有两方面:其一,由干旱造成,2018年属于夏秋连旱,对谷子生产有相当大的影响;其二,栽培技术和措施不到位,直接结果就是产量降低。而在壶关晋庄因其拥有较好的栽培技术,在大旱之年依旧可以获得高产。凡是采用地膜覆盖以及精耕细作栽培措施的地块,均可以获得较好的产量结果。实践证明:良好的栽培措施是获得高产的重要保证。

(2)长治地区秋季谷子病害以谷子白发病为主,发病地块达到85.3%,平均发病率为10.2%,其中,最高的达到32.2%,严重影响谷子的产量,是当前谷子生产上的主要病害之一(图1)。

(3)谷子黑穗病曾经是本区域的主要病害,2018年仅在武乡县壁头村一处发现,发病率为14.4%,说明本区域对谷子黑穗病控病能力较以前有很大的提高,基本控制住黑穗病的发生(图2)。

(4)红叶病是一个新的病害,其是一种病毒性病害,以玉米蚜传播为主,随着越冬蚜虫的基数增加,可能在部分区域有较重的发生,应引起足够重视(图3)。

(5)红穗及谷莠子均有不同程度的出现,在生产实践中都会对谷子生产带来不利影响,特别是谷莠子明显高出栽培谷子一截,影响美观,发生严重时可形成优势种群密被田间,争夺肥水,造成作物减产(图4)。生产上需要提高谷子的制种质量。

(6)新品种有较强的抗病性,如张杂谷12号,基本不感病,而反观晋谷21号、长农35号,这些在生产上大量使用以及使用年限较长的品种,已经有了相应病害的優势生理小种,造成大量发病。因此,应尽快更换优良抗病品种。

3   发病原因分析及防治

3.1   白发病

白发病是谷子生育期全周期发生的病毒性病害,在谷子各个阶段均可能发病,而在不同阶段发病或者因侵染部位不同造成病害的表现也不尽相同,苗期发病在叶片上表现为灰背,中后期发病在生长锥上表现为白发、枪杆,对穗部侵染发病又成为“看谷佬”。不论是哪一种危害,对谷子造成的单株产量损失都是绝收且为下年留下大量的病原菌[1,2]。谷子白发病是土传病害,其卵孢子在土壤中可存活多年。土壤带菌是其主要越冬方式,其次是厩肥带菌,再次为种子带菌,在谷子苗期感染率最大,并随着谷子植株的长大和健壮,发病率直线下降。

防治方法:用25%甲霜灵可湿性粉剂,以种子重量0.2%~0.3%的药量拌种; 用甲霜灵与50%克菌丹,按1∶1的配比混用,以种子重量0.5%的药量拌种,还可兼治黑穗病。以上措施都可有效地控制白发病的发生。拌种可采用干拌方法,拌种后立即播种[3]。

栽培措施:白发病是土傳病害,以苗期为害为主,病原菌直接侵染到谷子胚芽及胚芽鞘中,早播谷子由于地温较低,在土内留存时间长,受侵染的概率就大。所以,适当晚播可减轻病害的发生;采用地膜覆盖穴播技术可以有效提高地温,利于快速出苗,也可以减少病害发生。

3.2   黑穗病

黑穗病是依靠种子传播为主的真菌性病害,在谷种胚芽萌发初期感染,在出苗前已经侵入植株体内,发病表现在抽穗期为谷穗变白,谷子颖壳发育正常,籽粒中的子房被病菌侵入,部分或者全部逐渐变黑,形成厚垣孢子体,在碾场打谷过程中破裂,成为下一年度的病菌源。

防治方法:用 40%拌种霜按 3‰的剂量拌种;用50% 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按3‰的剂量拌种,发病率均可控制在 3%以下。

3.3   红叶病

红叶病是谷子生产中的一种病毒性病害,主要依靠玉米蚜进行传播。紫秆品种表现症状是:植株叶片变黄或者变红,红色部分整个向下蔓延,有的是沿中央或者叶边推进,形成红条而顶端不变红的叶片,病叶自顶端向下逐渐干枯。绿秆品种表现症状是,病株不呈现红色或者紫色,病叶顶端开始变黄并在绿色叶片上产生黄色条纹,叶片最后全苗黄化和干枯。植株普遍低矮,主根短和少,病株易倒伏,抽出的穗子疏松或者畸形,籽粒中多秕谷,单株减产严重。

防治方法:以控制玉米蚜带毒侵入为主,通过田间调查,对蚜虫数量进行监测,及时杀灭春季蚜虫,可以较好地进行防治。

3.4   其他

谷莠子是谷子与狗尾草窜粉形成的后代。在谷子制种过程中,由于田间地边杂草没有及时清理,造成天然杂交。在种子生产过程中,尤其是清选到最后的谷种要彻底清除,不能掺进谷种内。

防治方法:在谷子生产上,要逐一轮作倒茬,及时清除田间、地头的狗尾草等杂草;与其他作物轮作倒茬两年以上,能够有效地降低谷莠子的发生[4]。

以上病害防治还有一种通用的栽培措施,即在谷子拔节至抽穗期间,逐行拔除谷子地里所有病株,并集中烧毁。在秋季抽穗后15 d进行第一次逐行拔除病株,10 d后再拔除一次,彻底减少下一年谷地里的病原菌留存量,有效地降低谷子病害,该技术操作简单、经济实用、效果很好。

参考文献:

[ 1 ] 王珍海.谷子白发病的发生原因及防治对策[J].中国农村小康科技,2008(2):53-54.

[ 2 ] 井苗,付志忠,汪奎,等.谷子白发病的防治[J].陕西农业科学,2015,61(6):60,87.

[ 3 ] 米清怀.谷子白发病的发生与防治[J].种子科技,2010,28(9):35-36.

[ 4 ] 巩玉峰,高治保,汶莲莲,等.米脂县谷子白发病综合防治研究[J].农业与技术,2018,38(2):28,85.

(收稿日期:2019-07-12)

猜你喜欢

谷子调查病害
基于改进DenseNet的茶叶病害小样本识别方法
某道路病害原因及维修改造方案探讨
蔬菜病害田间诊断依据
晒谷子(外一首)
寻妻
天台县城区有毒观赏植物资源调查初报
土传病害防治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