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分课堂下高中信息技术教学方法的探究

2019-09-10王霞 朴姬顺

数字教育 2019年1期
关键词:对分课堂自主学习信息技术

王霞 朴姬顺

摘 要:近年来,我国各个高校不断扩大招生规模,高校教学质量引起了广大教师的重视,对分课堂运用于大学教学的研究掀起了一番热潮。然而,对分课堂运用于中小学的研究不多,关于信息技术的研究更少。本文尝试以高中信息技术为例,采取隔堂对分的教学模式,即第一课堂讲授和第二课堂讨论交流,分别设计了相应的教学内容,尝试为中学信息技术的教学改革与创新做出探索,旨在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关键词:对分课堂;隔堂对分;信息技术;自主学习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69(2019)01-0042-05

一、引言

近年来,随着技术的发展,教育理念被革新,人们的学习方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新的课程改革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运用多種技术手段开展教学,因此,这一时期例如慕课、微课、翻转课堂也相继出现。传统的教学模式也因此受到了很大的冲击,改善教学环境,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是许多学者和教育家一直致力研究的课题。通过调查发现,对分课堂运用于语数外、理化生等学科较多,学生通过这样的方式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成绩得到了极大的提高。因此,在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能否使用对分课堂呢?目前,信息技术课程在大多数中学使用的是传统的教师讲授的方法,学生的热情似乎并不高。笔者在延安大学的讲座中深受启发,思考如何将对分课程合理巧妙地运用于高中信息技术课程中,以此来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

二、对分课堂概述

(一)概念

对分课堂是在传统讲授式课堂基础上融合了讨论的一种创新的教学模式。对分课堂重点强调两个核心要素,即讨论和讲授。[1]以讨论为核心,把课堂的教学时间分为两部分,平均分配,一半时间用来教师讲授,另一半时间留给学生讨论。留给学生更多自主学习和个性化吸收的时间。学生不再是被动地接受学习,而是将二者相结合以讨论为导向,通过讨论的方式,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课堂中去。因此,结合传统课堂和讨论式课堂的优势,克服了这种缺点,提出了对分课堂的方法来改革传统课堂。

(二)对分课堂的理念

对分课堂大体上可分为三个基本的步骤:讲授环节、内化吸收、讨论环节,简称PAD课程。[2]

在讲授阶段,教师首先向学生介绍本节课所要讲解的内容及在教学中所占的比重,主要从基本框架、基本概念、教学重难点及课时计划等方面展开讲授,与传统的教学模式相比,对于教师而言,这一阶段降低了讲课的负担。

内化吸收阶段即课后学习的阶段,主要是学生在课下根据自己的学习风格和学习特点进行资料查阅,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和学习节奏去内化吸收,全面学习与理解教材内容,这个阶段是学生输出的最佳时机。

讨论阶段又一次回归课堂。根据班级情况将全部人数合理化分组,学生复习上一节课的内容,然后小组讨论教师留下的生成性问题,并结合上节课所学内容展开深层次的交流。最后,与全班同学和教师进行深入互动。经过教师讲授、课后复习和小组讨论三个阶段,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水平逐渐提高。

这种教学法强调过程性评价。学生参与课堂的表现及平时作业通常占考试成绩的50%,期末考试占50%。这种模式尊重不同学生的差异,与分层教学的特点相吻合,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个性化教学。

(三)对分课堂的特征

对分课堂具有以下几个特征:

1.大规模

对分课堂克服了小规模化教学的弊端,简单易懂,易于学习和使用,且随时可用,不需要投入大量资金或者购买设备,适用于所有教学科目,所有教师都可以用这种方法来实施自己所教的科目,且这种模式不管是在理工科还是文史科中都一样,人越多讨论分组的方式越好,一般以4人为一组,大型教室和小型教室均可容纳不同数量的学生,并广泛用于大学、中学和小学。

2.融合性

对分课堂与传统的讲授法和讨论法相比,它的优势在于彻底突破传统教学模式,在二者的基础上,有机地融和了讲授和讨论,重在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让每一位学生都积极参与到课堂的讨论中去。既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又培养了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3.高效性

对分课堂不仅强调教师的重要作用,还保证知识体系转移的有效性,确保学生充分参与、深度学习和原创学习,打破了传统教学方法的刻板化,极大地改变和提高了学习效率,大大提升了学生的考试成绩。这个高效性主要体现在对分课堂的讲授与讨论时间分配的合理有效性及学生课堂讨论的高效到最后学习知识的效率。

三、对分课堂运用于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的可行性分析

对分课堂简明扼要,易于在课堂上使用,核心理念是在“学生中心”和“教师中心”之间利用丰富而深入的教育和心理学原理,使东方教育和西方教育之间保持一种平衡的状态,强调自主学习,体现中国传统文化的意义。[3]通过划分课堂,学生可以独立学习、独立思考、提出问题、讨论问题,这是批判性思维的关键要素。21世纪核心素养提出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批判性思维,而对分课堂则改善了教师、学生之间的人际关系,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社交技能,顺应了时代背景对人才的需要。

一方面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技术的变革促使传统教学需要进行改革,要求教师改变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另一方面,信息技术能力已成为现代社会发展的重要技术,信息技术能力主要体现在学校的信息技术课程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高中信息技术学科是一个综合性的课程,关注所有学生的全面发展,通过学习信息技术课程,提升学生信息素养,为在所有学科教学活动中应用信息技术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如果将对分课堂运用于信息技术课程中,不仅符合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需求,也适合学生的发展需要,对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四、对分课堂运用于高中信息技术的教学设计

(一)对分课堂教学设计流程

笔者按照PAD教学步骤设计了如下的教学流程图,如图1所示。

(二)教学设计分析

1.第一课堂讲授环节设计

第一课堂主要包括课前准备、讲授知识、课下复习三个环节。

(1)课前准备。首先是确定教学主题,并非所有的教学内容都适用对分的模式。对分课堂的特殊性决定了教师在确定教学内容时要尽可能选择讨论性较强的问题,以便于学生思考,根据学习者特征来分析教学内容,因此,这一步至关重要。其次,设计具有指导作用的习题给学生。最后,要设计生成性问题,要具体、有深度,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启发学生的思维,教师讲授知识的深度对学生思考问题很重要。[4]本文以广东版高中信息技术必修模块“信息技术基础”第五章信息资源管理为例,难度适中,适合采用对分的方式教学。通过分析教材内容、整理知识点,设计了如下的课堂类型,如表1所示:

(2)讲授知识。本章内容第一节以讲授知识为主,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以讲解为主,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和知识框架进行简明阐释,让学生了解整体的框架,为学生后边的学习厘清思路。对分有当堂对分和隔堂对分,本文采取隔堂对分,即在教师讲授完本节课的知识后,在下一节课学生来探讨交流。

在课前,教师提前做好教学准备,查询几类填空模型的成语,例如:画龙( )( )、( )积( )累、万( )千( )等类似的成语,提问学生用什么方法获取答案,由此引出新的学习内容——数据库的使用。然后教师对本节课内容进行分析,让学生知道所学的内容在本章中所占的比重,教学目标是什么。

(3)课下复习。这一环节类似于课后学习,包括学生自主学习和信息反馈。学生自主学习是针对教师留的问题进行自学。因此,这一环节教师可根据讲授内容适当给学生留有生成性的问题,让学生在课后自己查阅资料,利用搜索引擎查找到多个版本的电子成语词典。教师根据情况及时引导对下载的电子成语词典在功能等方面进行评价,并提供已经下载的电子成语词典演示,让学生在课后自行体验下载安装,并运行这个软件,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精确地查找成语。

体验完成后,对个别查询不到的成语在哪里能找到词库?如何修改词库?如何尝试在词典库中“制造”一个自己的成语?学生在自主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可以通过微信、QQ等社交软件进行沟通,以便教师能够实时地掌握学生的学习动态。

2.第二课堂讨论交流设计

在学生课后复习基础上,学生是带着已有的问题和知识来讨论学习的,这一环节相当于是学生内化吸收的环节,是基于上一课所学的内容和课后的复习来展开学习交流,也是第二课堂交流讨论阶段。对这一部分,根据教学需求,将分为分组讨论、学生发言、作业提交及教师总结环节。

(1)分组讨论。针对学生在平时课堂的表现,按照机房座位将学生进行异质分组,四人一个小组。以小组为单位回顾上节课教师讲解的数据库使用的技巧,并针对留有的生成性问题进行讨论。讨论以探究学习的方式进行,讨论时间为20分钟,通过讨论,让学生更好地进行交流,表达自己的观点。讨论阶段教师要善于观察每个小组甚至每个成员的参与度,根据讨论的情况及时打分。

(2)学生发言。每组学生的讨论情况最后要汇总交流,进行全班组间交流,随机抽取一位学生代表发言,与传统的代表发言不同之处是教师随机挑选一名学生,让每位同学都有发言的机会,而不是小组推荐代表。这样的好处在于避免上个环节学生不参与课堂讨论的情况发生,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对教师而言,可以提高教学效率。

(3)作业提交。讨论与评价环节是学生过程性评价的依据,是平时成绩的一部分。首先,学生的课堂成果展示及表现都要纳入到最终的评价中。其次是答疑解惑的环节,这一环节小组展示成果,其他同学发现问题、提出质疑,教师在这一环节可以直接现场答疑解惑。最后是师生合作评价。教师和学生共同评估每个小组的课堂参与和课堂表现。讨论完成后,学生通过系统来提交作业。对分课堂教学模式更注重过程性评价,以百分制作为考核标准。其中作业测评占30%,笔者设计了如下的考核评价量表,作业所占比重在表中有所体现,如表2所示:

(4)教师总结。在本课程结束后,教师需要根据学生在课堂的综合表现、讨论情况、发言情况等进行总结,鼓励学生在今后的学习中积极参与课堂。总结完课堂学习讨论情况,教师要对学生在课堂中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总结并在合理的基础上给予适当的意见,对学生的反馈信息及时给予评价,促进师生之间平等地交流与对话。

在总结的最后,教师要特别强调本节课学习的重点及下节课即将进行的学习内容,做到承上启下,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实现每一阶段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

3.对分课堂反思设计

对分课堂结束后,教师要对教学做出反思,学生也同样需要反思。具体反思量表,如表3所示。其中教師和学生对1—4题的反思内容以打分来评价,第5题则以措施建议的方式来呈现。对分课堂结束后,学生要根据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的学习来进行反思评价,学生反思环节十分重要,对课堂讨论的内容,时间的分配,小组合作交流、师生交流及学习的效率等学生都可以畅所欲言,提出合理的建议。教师则要反思教学中学生的表现,尤其是交流讨论环节学生是否有较高的兴趣,对分课堂是否达到了预期的实施效果,课程内容的讲解是否清晰到位。通过反思,不断改进并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将教师的反思与学生的反思相结合,这样能够更加清楚地了解对分课堂在高中信息技术课程中的适用性。

五、结 论

作为一名信息时代的教师,应着眼于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和理念,提高教学成效。对分课堂需要教师熟悉教学内容,综合考虑学生的整体情况,在第一课堂做好知识的讲授、第二课堂上将学生正确分组讨论,同时具备一定的教育机智,能够快速解答学生的疑惑。[5]新的教学模式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了语言表达能力。与此同时,也给教师带来了巨大的挑战。为了控制好对分课堂,教师必须在课前做好大量准备才能回答问题。因此,对于信息技术教师而言,新的技术和理念是必备的,必须不断学习,提升自身的综合能力,用新的想法、新的教学理念指导学生,帮助学生实现个性化学习和自主学习。

[1]楊立芳.对分课堂教学模式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运用探研[J].小学教学参考,2018,(29):69-70.

[2]马文君,李晓钟.“对分课堂”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实践探究[J].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18,(16):19-20.

[3]焦云韫.“对分课堂+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英语专业精读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8,38(08):102-105.

[4]孙其钧.浅谈中学实施对分课堂的策略与思考[J].中国校外教育,2018,(04):113.

[5]赵辉.“对分课堂”应用于中学教学的可行因素与存在问题[J].课程教育研究,2016,(37):23.

Research on the Teaching Method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 Senior High Schools under PAD Class

WANG Xia,PIAO Jishun

(School of Education,Shaanxi Normal University,Xi’an,Shaanxi,China 710062)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various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n China have been expanding the enrollment scale.The quality of teaching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has attracted the attention of teachers.And,the research on the application of PAD (Presentation,Assimilation,and Discussion) class in university teaching has aroused a boom.However,there are few studies on the application of PAD class in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s,and even less on information technology.Taking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 senior high school as an example,this paper tries to adopt the teaching mode of dividing classes until the next class,i.e.the in-class teaching and the after-class discussion and communication,respectively,to design the corresponding teaching content,and to explore the teaching reform and innovation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 secondary schools in order to improve students’autonomous learning ability.

Key words: PAD class;dividing classes until the next class;information technology;autonomous learning

猜你喜欢

对分课堂自主学习信息技术
幼儿园教学活动中信息技术的应用思考
巧学信息技术课程
浅谈初中信息技术项目式学习教改实践
巧用“信息技术”,提高课堂效率
浅谈信息化平台背景下“对分课堂”的教学意义及思考
“对分课堂”教学模式在电影史课程中的应用
中职学校“生本课堂”的调查研究与实践
践行少教多学,构建高效课堂
对学生自主学习的探索
元认知策略在大学非英语专业自主学习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