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品读文字内涵,传承文化精神

2019-09-10朱明明

家长·下 2019年1期
关键词:中华文化内涵小学生

朱明明

小学语文当中既有豪迈的诗情画意,也有感人肺腑的真情实感。要想有效引导学生理解文字背后的意蕴,就要求小学语文教师认真研究阅读教学方法,以服务学生、引领学生为理念,使学生能够弄懂、学透,抓住学习的重点,把握教学主要内容,使文化内涵得以代代传承。只有不断引导学生由形入神、从外而内地深入挖掘文章,才能够使学生把握中华文化内涵,培育深厚的民族文化情感。学生不断进步与成长是教师不断奋斗的目标,教师要用更多优秀的语文教学方法提升小学生核心素养,传承文化精神。

一、 保护童真,激发童趣

小学语文教师要站在学生的立场上关心学生真正的内心需求,保护学生的童真,激发学生的童趣,使学生能够在阅读的同时享受阅读带来的快乐,获得个性的全面发展。首先,小学语文教师要尊重学生的差异性。例如,学生在不同的家庭环境中成长,其会发展成不同的个性。因此,小学语文教师要帮助小学生发展其特长,尊重学生的想法、特点,注重培养他们的想象力、创造力和分析能力,为学生多元化、个性化发展奠定一定的基础。同时,小学语文教师也要注意根据小学生的客观条件制定相应的教学策略,不能盲目地提高要求。例如,在学习苏教版四年级上册第24课古诗《江雪》时,需理解诗中所描绘的幽静寒冷的画面:在下着大雪的江面上,一叶小舟上,一个老渔翁独自在寒冷的江心垂钓。学生要理解表面意思比较容易,但难以理解诗人的主观心情:比较寂寞、孤独、冷清。

二、题目入手,联通内外

小学语文教师要引导学生仔细体会文章中的遣词造句,感悟文章中所包含的意境和内涵。文章题目是文章的文眼,能够表明文章的内涵,是作者写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能够体现文章的广度和深度。小学语文教师要让学生明确文章主旨大意,可以从文章的题目入手,通过研究题目,可以从中发现文章传递出的中心思想、表达的核心理念,找到深刻领悟文章的切入点。

课堂教学要问需于生,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课堂是阅读教学的主要阵地,但是,想要持续激发小学生的阅读兴趣,就要从全方位入手,打破课堂内外、校园内外的限制,使学校、家庭、社区串联起来,让阅读精神从课堂内传到学校活动、家庭活动、社会活动之中,从而传承中华文化,使中华精神发扬光大,实现文字阅读与精神滋养的同频共振。比如,在阅读课文时,教师可以与学生共同探讨文章中的故事情节,联系生活中的事迹,触发学生的创意火花,使学生能够探究更多的知识,激发小学生的想象力。

三、充实内容,丰富形式

小学语文教师要在加快推进全民阅读、建设书香中国的征程中加强理论学习,深入教学实践,努力钻研课题,全部破解新时期阅读教学中面临的核心性、关键性问题,师生共同谱写阅读篇章。因此,在阅读时代,不仅要提倡阅读内容的全面性,同时也提倡阅读形式的丰富化。第一,“1+1”形式就是一个学生、一个家长,由家长陪伴学生进行阅读,家长可以引导学生思考,讲解阅读内容,与学生共同进入阅读的世界当中。例如,学习苏教版四年级上册第24课古诗 《元日》时,可以引导小学生感悟古代诗歌的风韵,让学生了解中国传统节日——春节的庆祝活动:农历正月初一时,人们用桃木板写上神荼、郁垒两位神灵的名字,悬挂在门旁用来压邪,也作春联。古人烧竹子时,竹子爆裂,发出响声,用来驱鬼避邪,后来演变成放鞭炮;第二,“1+n”形式就是指一个学生与多个学生共同组成合作小组,进行角色化阅读。在合作小组当中,他们扮演不同的角色,共同商讨阅读的内容、情节的发展、人物的特点,也可以共同编写故事的后续发展,这样的小组学习方式能够使学生更加快速地融入阅读氛围当中,提高学生的积极性与参与度。例如,在学习苏教版四年级上册第17课《维生素C的故事》时,学生们可以分角色扮演当时哥伦布发现维生素C的场景,有利于激发学生们的表演欲、表达欲,提高想象能力、思维能力;第三,“网络+纸质”形式。在网络时代,教师不可能让小学生完全不接触网络,可以让小学生在阅读纸质图书的同时阅读网络上优质的读书资源,这样一来,学生可以接触网络上的优质资源,练习发音吐字,学习朗读的课程内容能够使小学生更快地掌握朗读的技巧。同时,家长也可以帮助小学生录音,在一次次的录音当中感受小学生的进步与成长。因此,在新媒体时代,教师可以借助一定的媒体丰富学生的学习内容,使得学生的学习方式更加丰富,提高学生阅读的愉悦性。

四、深刻思悟,培育品格

如今,提倡“阅之,思之,悟之”的思想。阅之就是了解文章的行文结构、主旨大意,弄懂词汇,认识字词;思之就是通过文字阅读了解文章所传达的内涵与精神;乐之就是培养学生爱阅读、爱思考的习惯,并且能够享受其中的乐趣。拥有一定的阅读量和会灵活运用多种阅读方法,掌握以阅读活动或比赛为主的结构化的语文知识和技能,培养小学生的阅读能力、阅读习惯和文化品德,是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倡导的重点。

小学语文是培养小学生知识、能力、品格、情操的重要载体,在多元化的文化冲击之下,小学语文教师要引导小学生理解中华文化在当代的价值,帮助学生建立文化自信,引导学生领悟中华理念、中华精神、中华气度、中华神韵,使中华文化历久弥新,继续稳固中华文化的历史根基。例如,在学习苏教版四年级上学期语文课后训练题《徐悲鸿励志学画》时,可以让学生体会徐悲鸿在面对外国人的侮辱和挑衅时是怎样给对方漂亮的反击的,他内心坚信,口头上的争论无法改变别人的无知和偏见,于是他只有用自己的实力纠正别人的偏见,用事实让他们重新认识一下真正的中國人。与此同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自身做起,摒弃他人的鄙视与轻视,努力奋发图强,像徐悲鸿一样不知疲倦地努力学习,像日夜奔驰的骏马一样勇往直前。

总之,小学生在个人成长发展的每个阶段都有其内部规律。而小学生的阅读能力也具有一定的顺序性和阶段性,因此发展学生的阅读能力不是一蹴而就的。小学语文教师要根据小学生的心理和生理发展特点、具体的学习情况制定相应的阅读教学策略,使学生能够在学习的过程中获得个性的全面发展,同时享受阅读带来的乐趣与美好,成为幸福的阅读者。

(责编 杨 菲)

猜你喜欢

中华文化内涵小学生
夏粮丰收:内涵丰富 意义重大
让中华文化在海外华裔青少年心中“留根”
“新美育”的内涵与实践路径探索
站在日本的讲台上传授中华文化
理解本质,丰富内涵
他是一个了不起的小学生
两岸青年在厦门共商中华文化传承与青年担当
有理数的数学内涵
我是小学生
非常小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