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清水混凝土工程在施工过程中的五角控制体系研究

2019-09-10蒲怡刘薇

智能建筑与工程机械 2019年1期
关键词:生产要素清水混凝土

蒲怡 刘薇

摘  要:清水混凝土因其质感及结构造型优美受到建筑师的青睐,自20世纪90年代后在我国得到了迅速发展。但由于其施工工艺发展较晚、施工管理缺少经验,目前国内尚未形成一套统一的施工管理体系。针对以上问题,本文提出了一套符合清水混凝土建筑施工的创新管理新体系-五角控制体系。从人、材、机、创新指导及施工过程五个方面提出各要素的作用及相互关系并结合SWOT系统对该体系各个方面进行了延伸研究。

关键词:创新控制体系;清水混凝土;施工过程管理;生产要素

中图分类号:TU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6903(2019)05-0000-00

1 清水混凝土简介

清水混凝土既是一种结构材料也是一种表面装饰材料,采用混凝土现浇工艺一次成型的方式将结构与装饰结合成一个整体建筑物。清水混凝土通过其混凝土自身的质感、色彩表现出建筑物天然质朴的建筑风格。清水混凝土无论是在外墙装饰还是内墙装饰上都能按照设计师需求进行相关模板设计并搭建浇筑成型,待脱模后依据混凝土表面质感和色彩形成满足设计要求的装饰面。

在对艺术价值和社会价值都有迫切需求的新时代,清水混凝土通过自身独特的构筑饰面表现出多种多样的建筑风格因而受到了广大建筑师的青睐。此外清水混凝土建筑施工企业对清水混凝土施工工艺和施工管理技术均具有较大的实际需求。

2 清水混凝土发展背景

1824年英国波兰特水泥的出现,开创了现代混凝土技术新时代;在20世纪中叶,欧洲、北美洲大量出现清水混凝土建筑; 20世纪中后期,在日本清水混凝土施工技术已达到较高水平。1997年北京联想研发基地出现了我国首例大面积清水混凝土工程。近几年,水泥制造企业在产能方面扩张较快,市场上水泥的供应较为充足,水泥作为清水混凝土建筑主要原材料为清水混凝土的发展提供了充足的原材料。

3现阶段清水混凝土行业管理发展问题

由于我国清水混凝土建筑发展较晚,目前我国专业从事清水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的企业仅有数家,通过对现阶段清水混凝土相关企业进行统计调查,现总结出以下几点问题:

3.1施工质量控制方面

目前由于我国市场上还没有一套统一的清水混凝土施工质量标准,在施工工艺上还需进行符合我国国情的创新提升,因此清水混凝土施工控制难以形成有效的施工管理体系。

3.2建筑施工管理方面

清水混凝土行业在全国比较分散、集中度低且企业的规模较小,因此施工管理技術难以集中,难以形成有影响力的生产技术管理模式。

3.3施工工艺方面

由于清水混凝土属于一次浇注,施工过程不可逆,因此不可预见性问题较多且施工质量容易受到环境影响,对施工环境、施工技术等各方面要求较高。

3.4三大生产要素方面

目前我国产业类型为劳动密集型产业,施工人员受文化水平差异的影响,生产效率低无法满足当前社会发展形势下专业类建筑施工企业的生产需要,也影响了建筑工程行业在人才结构上的创新发展。

由于成本管理体系水平较低,人、材、机方面的资源浪费现象严重此外对施工机具设备未设立严格的使用时间和操作规范,造成项目机械设备的限制带来机械破损等问题。

4创新五角控制体系说明(如图1)

对于一个建筑工程而言,对施工过程要有严格把控。首先要有一套切合本行业的管理体系。针对清水混凝土行业问题和技术创新需求,制定一套适应清水混凝土施工企业发展的施工管理控制体系,主要在人、材料、机械、创新、施工过程等五大方面进行管理控制。以上五方面相互制约共同发展,统称为:五角控制体系。

4.1人员管理

组建具备综合管理和协调功能的专业技术密集型决策机构需聚集高素质工程师、质量工程师、技术专家、设计人员等作为管理人员。此外对施工人员进行创新技能培训,使创新技术作用于项目施工全过程。根据工程所需合理配置劳动力人数,同时对劳动力作业水平进行技能测试和培训。

4.2材料管理

材料作为清水混凝土建筑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对材料的管理也是整个工程施工中不可或缺的一大要素,主要通过以下几方面的管理来实现控制:

(1)模板的创新设计。模板是清水混凝土不可或缺的材料,在一个项目中模板的工程量巨大,在模板材料的选用中,根据结构不同在脆裂性、防火性、透气性等各个方面进行模板材质的选择参考国内外清水混凝土施工中模板的使用情况和施工效果,结合我国目前的市场,开发新型模板;在模板的用材方面、规格大小方面都可进行符合工程施工的创新设计;因地制宜地制定一套模板体系,在材料用材的使用性能、模板规格、力学分析中选择具备有效的强度、刚度和精确的规格尺寸。满足清水混凝土质量要求和施工需求的模板体系。

(2)清水混凝土配合比创新。由于生产厂家、水泥品种的不同,搅拌出的混凝土的性能也有所不同。不同的配合比有不同的使用环境和时间,为了减少实验配合比的使用耗材制定一套符合各环境施工的配合比公式并严格按照设计方法进行精确计算。在基于清水混凝土配合比公式下进行性能测试能更好的减少实验次数,有效地控制施工质量。一套高效的材料配合比,能使混凝土具备有良好的流动性和强度,使混凝土质量得到明显提升。

(3)原材料品质把控。原材料质量是保证工程质量的重要前提,在清水混凝土材料采购中,选用一个厂家、一个批次且符合技术规范的材料,在工程中根据设计和使用要求选择功能性、环保型、节能型的绿色建材并规范材料使用,可以做到物尽其用且减少物资的消耗。

4.3机械使用

在清水混凝土施工中,由于工程的复杂性,施工机械应符合清水混凝土的加工特征。根据加工所需定制相关机械,例如在施工中模板的使用量巨大且复杂,较多模板需要按照设计要求进行裁剪分割,因此需要数控雕刻机等特殊机械的投入使用。

4.4创新要素

创新要素的产生对人、材料、机械、施工工艺起到指导作用。创新作为一个生产要素,在整个施工管理中是施工技术的生产龙头。本文对创新要素主要通过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管理控制:

(1)增加BIM、SU、犀牛等信息模型化软件:将信息化用于工程的各个方面,计算机技术的应用是项目管理最为先进的现代化管理方式,不仅可以极大地提高效率还可更好地提升准确性、可靠性。BIM技术的使用,在工程中能有效地对工程的各个环节进行指导控制,SU、犀牛软件的使用,在曲面异形工程中有效的解决参数化问题。达到保证工程质量、降低施工成本的效果。

(2)系统性设计:对整个施工过程进行创新设计。在施工前的准备中,需对施工图纸进行详尽周到的创新设计。在施工中,创新设计施工工艺对施工进行针对性的指导,保证方案及时、有效地指导施工。通过科学的工艺控制与管理提高混凝土质量,防止先施工后方案情况的出现。

(3)创新新型建筑材料:在原有产品基础上进行改进升级,使用新型建筑材料及使用方案,提升产品性能和使用功能提高生产效率。

(4)清水混凝土模板工程:一个合理的设计方案能够有效降低施工难度,更好的节约施工成本,科学合理的模板工程是实现上述目标的关键所在。

4.5施工过程管理

在整个施工过程中,施工前需对施工人员开展知识技能培训,使其牢记技术规范、施工质量标准及施工管理制度;利用建模软件进行施工图的深化设计,明确施工计划、模板布置规格和排布;对施工中所需用到的机具进行科学安排管理,依次有序地安排进出厂顺序和验收入库制度;材料按照不同温度、湿度做出适当调整严格按照设计配合比进行控制投料;在模板组装搭建、混凝土浇筑中,按照施工工艺技术规范施工步骤;管理人员进行现场指导并做好技术管理、做好原始资料管理和总结工作。应用软件技术,协调组织施工全过程,从推算设计方案、计划实施准确性等多个方面进行把控,推动施工管理向信息化迈进,同时有效的推动工程的施工进度、提升工程质量。

5 SWOT分析(如图2)

5.1优势

(1)内部技术优势:在清水混凝土施工管理内部,运用五角控制体系,能进行有效地综合分析及数据反馈。通过对人的管理划分,构建出一套完整的人才分析结构,协调施工人员、管理人员及創新设计人员的共同参与。在施工过程中合理分工,有效地对整个工程进行设计、施工和管理监督。对材料和机具的科学管理划分,能有效地实现物尽其用,降低建筑施工成本同时提高施工效率。整个体系以创新为指导,人、材、机密切配合共同实现施工过程中的管理。

(2)外部环境优势:各因素相互结合并以创新为指导,将整个管理体系提升至创新层面,符合社会发展潮流及行业发展需求。《中国制造2025》所提出的:“创新驱动、质量为先、绿色发展、结构优化、人才为本” 的基本方针。在清水混凝土行业得到显著体现,更好地落实了政策基本方针。

5.2劣势

创新实验的过程也是施工工作的过程。施工管理体系的实现是在建筑施工中实现的,目前市场上能将实验和施工结合在一起的建筑条件较少。由于清水混凝土施工属于一次性浇筑,因此会出现不可逆转的问题,造成实验成本的较大。

清水混凝土项目施工,需要通过实践来对施工管理体系进行进一步的完善,需结合施工条件及需求进行进一步改善,以增强其实用性。

材料的质量、使用的不稳定、材料市场的更新换代、建筑配合比及相应施工组织的改变,往往造成配合比公式的改变,从而使材料试验的人力、物力随之增大。

5.3机遇

清水混凝土表面不做抹灰,喷涂工艺舍去了化学涂料的使用所带来的环保绿色效益更符合我国国情。清水混凝土因其自身的质朴自然感,更能展现出建筑的魅力,因此受到建筑设计师的青睐,在建筑行业得以迅速发展。中国实施绿色可持续发展战略,绿色建筑更能符合发展要求,因此清水混凝土建筑行业面临着巨大的发展机遇。

5.4威胁

(1)国外市场的威胁:由于我国清水混凝土建筑施工发展较晚,所用的施工工艺和管理技术大多借鉴于国外,我国自身清水混凝土还在不断发展探索当中。国外市场的拓展直接对我国清水混凝土企业构成威胁,为此我们需加强自身建设,研究出一套符合本国企业发展的管理体系和施工工艺。

(2)材料市场的价格波动:材料的价格波动直接影响清水混凝土工程的施工造价,在与甲方确定方案时,经济性因素成为甲方考虑的首要问题。由于清水混凝土较普通混凝土造价成本高,较多业主出于对价格的考虑更偏向普通混凝土,因此对清水混凝土的市场造成了威胁。

6五角控制体系建立意义

五大因素结构关系:人员---材料---机械---创新---施工过程,五大因素内部相互协调,相互管理共同形成五角控制体系。五大要素之间紧密联系,相辅相成共同发展。

通过专业人才的培训管理,使得施工管理人员综合素质提升,施工效率提高。通过构建一套完整的人才结构体系,实现人员在施工过程中的合理分配。对材料和机具的管理划分,能更有效地实现物尽其用并从中降低施工成本提高施工效率。整个体系以创新为指导,人、材、机密切配合,通过各种信息化技术,推动清水混凝土施工向信息化方向转变,以此提升清水混凝土施工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参考文献

[1]谭皓,张电吉.清水混凝土的发展、应用与展望[J].上海建材,2010(2):39-40.

[2]陳思达,赵雪锋.清水混凝土施工管理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探讨[J].工程管理,2016(6):23-23.

[3]吴学军.清水混凝土在我国的应用现状和发展前景.建筑科技情报[J],2003(4):22-25

[4]顾勇新.清水混凝土工程施工技术及工艺[M].北京:中国建筑出版社.2006.

收稿日期:2019-05-28

作者简介:蒲怡(1998—),女,汉族,四川成都人,专科,研究方向:建筑施工企业管理及清水混凝土创新施工技术。

通讯作者:刘薇(1970—),女,汉族,四川成都人,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工程经济,建设管理。

Research on Pentagonal Control System of Fair-faced Concrete

Engineering in Construction Process

PU Yi,LIU Wei

(1.Beijing Yihuida Architectural Concrete Engineering Co.Ltd.,Beijing 101300;

2.Sichuan Institute of Architecture and Technology,Chengdu Sichuan 610041)

Abstract: Fair-faced concrete has been favored by architects because of its texture and structural beauty. It has developed rapidly in China since the 1990s. However, due to the late development of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and lack of experience in construction management, a unified construction management system has not yet been formed in China. In view of the above problems, this paper proposes a set of innovative management system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clear water concrete - the pentagonal control system. From the five aspects of human, material, machine, innovation guidance and construction process, the roles and mutual relations of each element are proposed and the SWOT system is used to extend the research on all aspects of the system.

Key words: innovative control system;fair-faced concrete;construction process management;production factors

猜你喜欢

生产要素清水混凝土
浅谈清水混凝土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
对林业生产要素配置效率的分析
“互联网+”在生产要素配置中的优化作用
现代室内设计中清水混凝土装饰的应用研究
浅谈清水混凝土施工的质量控制
试析清水混凝土装饰元素在建筑室内设计中的应用实践
出版产业供给侧改革初探
省级电网企业作业成本管理策略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