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非金融资产公允价值计量:国外文献回顾与启示

2019-09-10张清玉

财会月刊·下半月 2019年1期
关键词:公允价值计量可靠性

张清玉

【摘要】尽管当前财务报告采用的是历史成本和公允价值的混合计量模式,但将来公允价值很可能取代历史成本成为财务报告的主要报告基础。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对主要的非金融资产都允许选择采用公允价值计量模式,我国的公允价值计量准则也首次针对非金融资产引入公允价值计量。从非金融资产公允价值计量的选择及动因、价值相关性、可靠性四个方面对国外文献进行回顾,以期为国内拓展公允价值应用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提供借鉴。

【关键词】非金融资产;公允价值计量;选择动因;价值相关性;可靠性

【中图分类号】F2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0994(2019)02-0102-6

一、引言

盡管公允价值现已广泛应用于金融工具的计量,但其应用最早始于非金融资产估值。会计上提到公允价值始见于1953年美国会计程序委员会(CAP)的会计研究公报第五章“无形资产”。迄今为止,公允价值大量应用于金融资产的计量,并已成为与金融工具最相关、与衍生金融工具唯一相关的计量属性。历史成本以其真实、客观、可验证的特点成为传统会计中占统治地位的计量属性,但其只反映过去而不能及时体现经济环境变化的缺陷受到抨击。理论研究和实践证明,历史成本和公允价值计量属性并存是未来很长一段时间会计计量的必然选择,而由于公允价值计量下财务报告所提供的信息与投资者决策更相关,所以其未来很可能会取代历史成本,成为财务报告的主要报告基础。

可以预见,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各级各类要素市场逐步完善,公允价值在财务报告体系中会得到更大范围的应用。国际财务报告准则(IFRS)对主要非金融资产[不动产、厂房和设备(PPE),投资性房地产,无形资产]都允许选择采用公允价值计量。我国于2014年年初发布的《企业会计准则第39号——公允价值计量》(IAS 39)也首次针对非金融资产引入公允价值计量,拓展了公允价值计量的应用范围,对于全面提高会计信息决策相关性存在积极意义。与金融资产相比,非金融资产运用公允价值研究文献相对有限,与资产重估实务密切联系,研究对象也较集中。本文从非金融资产公允价值计量的选择、选择动因、价值相关性以及可靠性等四个方面对国外非金融资产公允价值计量文献进行回顾,总结非金融资产公允价值理论研究成果,以期为我国相关理论研究与实务操作提供参考。

二、非金融资产对公允价值计量模式的选择

公允价值会计的理论研究源于20世纪20年代前后美国公共事业部门普遍存在的“资产重估增值”实务,学者们对资产重估的必要性及资产重估对财务报告的影响进行了研究,但提出的看法不一致。历史成本不能提供现行价格变动信息,使用现行成本对资产进行重估则可以反映新情况的变化,为投资者提供更有用的信息。而对资产进行随意重估会误导投资者,历史成本计价有确定的记录验证,客观性强,不易被管理层操控。

由于资产重估实务较混乱,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成立之初,在资产计价上坚持使用历史成本,并对资产重估实务提出苛刻的条件,逼迫企业自动放弃,到1940年已经很少有公司进行资产重估,只有一些公司仍在报告附注中披露不动产、厂房和设备的评估价值。所以,在澳大利亚和欧洲国家研究非金融资产重估的文献居多。

按照IFRS的规定,对于PPE和投资性房地产允许在历史成本与公允价值中选择使用,存在活跃市场时无形资产也可以公允价值计量。Muller等研究发现,在《国际会计准则第40号——投资性房地产》(IAS 40)实施前,按照国内准则在77家房地产样本公司中有58家公司选择采用公允价值模式,占到75%;IAS 40实施后,以前报告中提供投资性房地产公允价值的公司都采用了公允价值计量模式。根据IFRS,房地产公司可以选择公允价值或者历史成本计量投资性房地产,而由于房地产市场具备较强的流动性,欧洲房地产企业广泛采用公允价值来计量投资性房地产。

Cairns等统计了自2005年1月1日采用IFRS后,英国和澳大利亚228家上市公司对各种资产采用的计量模式。尽管允许对公允价值计量模式进行选择,但大多数企业的管理层都会对多数资产采用历史成本计量,而持有投资性房地产的公司多数会选择公允价值计量。Christensen、Nikolaey研究表明,近半数的公司(47%)选择采用公允价值计量,远高于其他非金融资产。

可见,正如Barker、Schulte的研究结论,尽管公允价值存在诸如能提供与投资者决策更加相关的会计信息、反映资产或负债现实情况等优势,但如果是自愿选择,公允价值不太可能成为非金融资产的主要计量模式。而相对于其他非金融资产,投资性房地产在市场上的可参考价格更容易取得,获取公允价值的成本较低,西方国家大多数上市公司选择按照IAS 40的要求,采用公允价值对投资性房地产进行计量,能更好地反映投资性房地产的真实价值,提供与投资者决策更相关的会计信息。

三、非金融资产引入公允价值计量的动因

计量模型的选择取决于外部经济环境、财务报告目标、会计计量手段发展水平等因素。那么,企业在非金融资产上选择公允价值计量模式的动因是什么?

不同国家的不同制度背景影响财务报告目标的选择,不同目标又决定会计信息侧重于不同的质量要求,进而影响计量属性的选择。Christensen、Niko-laev研究发现,制度背景差异在英国和德国公司选择公允价值计量非金融资产时起决定性作用。尽管英国和德国都是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而德国的资本市场却相对不发达,企业资金主要依赖于银行贷款而不是向资本市场融资,会计信息重点反映企业管理者对受托责任的履行情况和企业偿还银行债务的情况。而英国资本市场较发达,资本市场是企业筹资的主要渠道,提供与投资者决策相关的信息是企业会计的主要目标。因此,更多英国公司选择以公允价值计量非金融资产。

公司净资产价值较低,违反债务契约的可能性较高。为了满足债务契约的约束条件,公司管理层通常选择使用会计技巧来降低财务杠杆,对非金融资产进行公允价值重估往往会降低债务违约的可能性,成为管理层避免债务违约的重要选项。Whirt-tred、Chan,Cotter、Zimmer,Brown等均选择澳大利亚上市公司数据进行研究,结果发现资产重估的动因主要是基于契约的考虑。特别是当公司主要依赖债务融资,且接近违约时,公司更可能对资产进行公允价值重估。Whittred、Chan研究发现,资产重估减少了来自于债务契约限制的投资不足问题。Cotter、Zimmer证明资产重估增值提升了公司借款能力。Brown等还发现,除了债务契约能解释资产重估,红利契约、信号传递和政治成本也起到解释作用。Easton等实施的一项调查表明,40%的受访者提出资产重估的目的是降低公司财务杠杆。通过每年对非金融资产进行以公允价值为基础的价值重估,很可能提高总资产的账面价值,从而降低企业的资产负债率水平。

提高财务信息透明度、降低融资成本,也是公司采用公允价值计量的重要原因。特别是当公司股权结构分散程度较高时更有可能提供公允价值信息,以满足投资者对公允价值信息的需求,兑现公司对信息透明度的承诺。通过配对检验,提供公允价值信息的公司确实比不提供公允价值信息的公司存在较低程度的信息不对称(以较低的买卖价差来反映),支持公允价值计量提高财务信息透明度,向市场传递了管理层私有信息,从而降低公司融资成本的假设。

另外,公允价值的应用提高了会计信息的可比性。Cairns等对英国和澳大利亚228家上市公司在IFRS于2005年实施前后进行比较研究的结论:对于金融工具尤其是衍生金融工具,公允价值的强制使用提高了会计信息的可比性;公允价值在生物资产和以股份为基础的支付中虽然也提升了可比性,但统计结果不显著。而对不动产、厂房和设备采用公允价值计量显著提高了会计信息的可比性。

企业管理层对非金融资产选择采用公允价值计量是否存在盈余管理动机?事实上,也正是由于美国公司在20世纪20年代资产重估中普遍存在的机会主义行径,最终促使SEC在1940年禁止实施资产重估增值。因而,尽管公允价值信息具有相关性,但公允价值估计很可能成为盈余管理的工具,甚至成为公司管理层直接操纵利润而欺骗、伤害投资者的手段。Ramanna、Wattst通过对《美国财务会计准则142号——商誉减值》(SFAS 142)的实施进行研究,也发现管理层在利用公允价值对商誉进行估值时存在操纵行为。SFAS 142要求用难以核实的公允价值估计判断商誉是否减值,管理层估计公允价值时可运用自由裁量权向外界传递有关公司未来现金流量的私人信息。他们的研究并未确定管理层是否向外界传递了私人信息,但发现管理层在进行公允价值估值时存在盈余管理行为。

进一步,Michel Magnan等通过检验美国银行控股公司的公允价值计量和披露对金融分析师进行盈利预测的影响,发现公允价值计量导致分析师的预测更加分散。第二层级公允价值计量往往被解释为更高质量的私人和公共信息,提升了盈利预测的准确性。而第三层级公允价值计量被解读为私人和公共信息质量的降低,导致盈利预测的分散性提高,在控制资产的潜在风险后结论不变。因此,分析师洞察到管理层通过第二层级公允价值传递了有用信息,而利用第三层级公允价值计量时管理层很可能进行盈余管理。

四、非金融资产公允价值计量的价值相关性

一般认为,如果会计数据与权益市值存在显著相关性,则会计数据具有价值相关性。非金融资产公允价值的计量主要采用第三层级输入值,更可能受到管理层自由裁量权的影响,那么其是否会得到市场投资者的认可而具有价值相关性呢?

Easton等利用澳大利亚1984~1990年的公司数据研究发现,有形长期资产的重估对收益和收益变化有增长的解释能力,公允价值估计与公司股票价格及收益间存在正相关关系,即有形资产公允价值估值具有价值相关性。Aboody等以英国公司1983~1995年的数据为样本,发现资产重估增值与以营业收入和经营活动现金流量计量的未来财务业绩显著正相关。当年的资产价值重估与年度股票回报显著正相关,当年资产重估的余额与年度股票价格也显著正相关。Barth、Clinch基于澳大利亚1991~1995年的公司数据,研究了资产价值重估与股票价格的相关性,结论是包括金融资产、有形资产、无形资产在内的资产重估都具有价值相关性。有形资产,尤其是营业资产的公允价值重估价值相关性更高。不动产、厂房和设备公允价值重估的价值相关性则在不同行业之间存在差异。研究还表明,投资性房地产用公允价值计量较历史成本计量更能体现其现时价值,价值相关性更高。因此,有形资产公允价值重估能够被市场读懂,并给予增量定价。非金融资产公允价值信息列报方式与位置不同是否会影响其价值相关性呢?

Lourenco、Curto对英国、法国、德国和瑞典四国的投资性房地产计量进行了研究,不但证明了公允价值计量的价值相关性,还发现市场能有效区分针对投资性房地产分别采用历史成本计量、公允价值计量和仅在报表附注中披露公允价值信息三种不同处理方式的差异。研究也表明,与在表内对投资性房地产进行公允价值确认和计量相比,仅在报表附注中披露公允价值的价值相关性较低,可能是因为公允价值的可靠性及取得成本不同。

针对发展中国家资本市场有形资产重估是否具有价值相关性,Adela Deaconu等利用罗马尼亚资本市场41家对有形资产进行过价值重估的65个公司2003~2007年的数据,实证研究表明有形资产价值重估具有价值相关性,且公允价值重估具有预测和反馈作用。

众多文献证明了非金融资产公允价值重估具有价值相关性,也有一些文献存在不同看法。如Dan-bok、Rees的研究就认为,有形资产估值模棱两可,存在偏颇,而金融资产公允价值估计更可靠。利用英国房地产行业和投资基金行业数据作为研究对象,发现公允价值收益比历史成本收益更具有价值相关性。但是,房地产样本公司的公允价值比投资公司价值相关性差,可能是盈余管理的结果。

另外,非金融资产通过不同层级获得的公允价值信息是否具有相同的价值相关性?Chang等利用431家金融企2008年季报数据,发现不同层级的公允价值信息具有不同的价值相关性。第一、二层级的价值相关性比第三层级高,第三层级估计主观随意性较强,因而价值相关性较差。研究还发现,如果公司存在有效的治理机制,则公允价值相关性较高,这对于第三层级公允价值估值尤其明显。

五、非金融资产公允价值计量的可靠性

公允价值计量的可靠性一直是批評者诟病的焦点,针对非金融资产公允价值的计量更是如此。非金融资产一般不存在活跃市场,其公允价值的确定主要是利用模型进行估值。在运用评估模型时,公允价值的质量严重依赖于输入的数据参数,由于每个房地产项目具有不同特征,参数获取高度依赖于评估专家的个人判断。那么,非金融资产公允价值的评估是否在不同评估主体间存在可靠性差异?

Dietrich等通过调查英国企业投资性房地产公允价值估计的可靠性,对企业管理层在公允价值估计上的自由裁量权进行了研究,发现管理层存在通过选择会计方法来提高报告利润,通过调节销售实现时间来平滑每期利润、净资产变化等行为。从公允价值获得渠道看,通过外部评估以及“四大”会计师事务所得到的公允价值估值比公司内部估值更准确、可靠性更高。Muller、Riedl对英国投资性房地产公司1990~1999年数据的研究也表明,外部评估师比企业管理层实施的公允价值评估更可靠,能减少信息不对称,降低资本成本。但并未发现公允价值资产评估在外部不同类型评估师或审计师(如“四大”和非“四大”)之间存在差异。同样,Cotter、Richard-son的研究也表明,外部评估比公司内部管理层做出的评估更可靠。他们选取了1981~1999年澳大利亚公司的更大样本,首先描述了评估主体的选择:对于土地和建筑物的重估更可能由外部独立评估师进行,而对投资、厂房和设备以及可辨认无形资产的评估更可能由内部管理层进行。研究发现,当公司独立董事较少时,更可能选择外部独立评估师进行评估,这可能被解释为公司治理机制之间存在可替代性的证据。研究同时表明,由外部独立评估师对厂房和设备的评估比内部评估更可靠,而对于其他非流动资产而言没有发现二者在可靠性上的不同。

Thomas Nellessen、Henning Zuelch以实施IFRS后76家欧洲房地产企业2005~2007年179个报告年度的数据为样本,检验公允价值可靠性在解释这些企业出现的净资产市值与账面价值背离现象中的作用。结论是对于投资性房地产企业,公允价值估计的可靠性对净资产市值、账面价值的背离有显著影响,当公允价值可靠性较低时会加剧净资产市值与账面价值的背离。

一些学者也研究发现,市场对企业内部管理层和外部独立评估师得出的评估价值均是认可的,没有发现不同评估师的资产评估价值在价值相关性上的差异,即外部评估得到的公允价值不一定比公司内部评估更可靠。

是何种原因限制了评估师对非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做出更可靠的评估呢?除评估师自身素质原因外,投资性房地产评估方法的多样性也是影响因素之一。不同的評估机构都发布了自己的评估标准和指南,导致房地产评估方法多样,评估结果缺乏可比性。但是,即使为投资性房地产公允价值的评估提供相同的指南,因为提供公允价值信息的目的不一致,也不可能要求所有评估都完全按照IAS 40中的规则进行。

六、结语

国外学术界对公允价值在非金融资产中应用的实证结果表明,由于投资性房地产获取可靠公允价值的成本较低,国外公司普遍采用公允价值计量投资性房地产。制度背景差异是选择公允价值计量非金融资产的决定性因素,当公司主要依赖债务融资时,债务契约也是公司选择公允价值计量的重要考虑。非金融资产公允价值的应用提高了财务信息的透明度,降低了融资成本。而学者们倾向于认为对非金融资产采用公允价值计量存在管理层盈余管理的动机。在非金融资产公允价值相关性上,学者们则存在不同看法。尽管一些学者证实资产(包括金融资产、有形资产、无形资产)公允价值具有价值相关性,而有的学者认为有形资产公允价值估值存在偏颇,金融资产公允价值估计更可靠。针对公允价值计量的可靠性,尽管多数研究发现通过外部评估得到的公允价值比公司内部管理层的评估更可靠,但也有学者认为公司内部和外部不同评估师得出的公允价值估值在价值相关性上没有差异。

我国对公允价值的研究始于1995年前后,至今已有二十余年历史。研究文献主要集中于金融资产,对非金融资产公允价值的研究尤其是实证研究文献相对较少,并主要限于选择动因、决策相关性和可靠性等理论层面,对公允价值计量实务的研究不多。2014年初,与国际准则趋同的CAS 39发布,为公允价值应用于非金融资产提供了准则依据,非金融资产公允价值计量研究存在很大空间。

首先,考虑到我国历史上公允价值运用的“一波三折”以及现行各级各类要素市场发展的实际情况,我国会计准则要求谨慎应用公允价值。而非金融资产公允价值的计量确实可以反映资产的真实价值,提高会计信息的决策有用性,符合财务会计报告有助于使用者作出经济决策的目标。尤其无论是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IASB)还是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逐步扩大公允价值应用的意图都已非常明确,而会计准则国际趋同是一个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和适用经济全球化的必然选择,实现与IFRS持续趋同也是我国政府的承诺义务。因此可以预见,我国非金融资产领域逐步扩大应用公允价值是大势所趋。会计理论研究具有解释和预测作用,也具有前瞻性,学者们应积极进行非金融资产价值计量基础理论与应用研究,借鉴国外成熟的研究模型和方法,同时还必须结合我国具体制度环境、市场状况以及人员素质等,注重实证研究方法的使用,探讨公允价值在非金融资产上运用的可行性及公允价值计量的技术路径选择,为非金融资产逐步采用公允价值计量提供经验证据和理论支撑。

其次,在非金融资产公允价值计量实务中,应积极寻求与资产评估行业专家的沟通与协作,共同研究非活跃市场上公允价值的计量问题。在非金融资产价值评估实务中,很多情况下都需要专业的评估师,充分发挥专业评估师在价值评估工作中的优势。大多国外实证研究也证实,外部专业机构对公允价值的评估比企业管理层自身评估更可靠。在选择外部资产评估专家开展评估工作时,需要注意会计准则规范的公允价值与资产评估准则的界定存在不一致的地方,如会计准则将公允价值的计量目标具体化为计量脱手价格,而资产评估准则并未强调具体计量基础的选择等,这些不一致可能需要会计师在利用资产评估专家的评估结果前进行必要调整。

同时,鉴于缺乏活跃市场价格时公允价值计量的复杂性,应不断总结各类非金融资产价值评估实务案例,及时发布非金融资产公允价值估值实务指南,筹建全国或区域性非金融资产公允价值数据库,提高公允价值信息质量。在非金融资产公允价值计量实务中,还应不断加强对会计从业人员的专业培训,提高他们对非金融资产公允价值计量理念、价值评估模型的认识,提升会计人员对非金融资产公允价值计量的专业胜任能力。

最后,制定发布公允价值计量内部控制指引,防范非金融资产公允价值计量风险。基于估值模型的非金融资产公允价值计量存在风险,而评估和应对风险是企业内部控制的重要内容。现行内部控制配套指引在采购业务、资产管理、销售业务等多个方面涉及价值计量的规范,而直接对公允价值计量程序如关键控制点、控制目标、控制措施等进行规范较少;一些价值计量控制规定表述笼统,可操作性不强;一些控制与现行会计准则体系不一致,可能会误导公允价值的计量。公允价值计量准则与内部控制规范尽管在规范侧重点上有所差异,但目标存在一致性,内部控制应在规范主体业务流程、促使主体提供高质量公允价值信息上起到积极作用。

制定《企业内部控制规范——公允价值》,配合已实施的公允价值计量准则,促进公允价值会计的有效实施。《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公允价值》与公允价值计量准则应当互有分工,有效协作,共同致力于规范公允价值计量。在基本准则的统驭下,公允价值计量准则属于技术标准,是规范公允价值计量和信息披露的技术性要求。按照内部控制基本规范的要求,公允价值内部控制指引应强调过程控制,紧扣业务流程,把握关键环节控制,关注公允价值计量和披露中可能存在的各种风险,就不同层级以及不同类别资产(或负债)公允价值的计量和信息披露设计内部控制风险控制点、控制目标与控制措施。二者在公允价值计量和信息披露实践中实现有机结合,最终保证提供高质量的公允价值信息(见下图)。

猜你喜欢

公允价值计量可靠性
基于配电带电作业的供电可靠性提高有关思考
电动汽车可靠性研究
某重卡线束磨损失效分析与可靠性提升
高密度存储服务器可靠性设计与实现①
高密度存储服务器可靠性设计与实现
可靠性增长试验与相关概念的关系及作用研究
公允价值计量应用的问题浅析
新经济环境下公允价值计量浅析
公允价值在我国房地产行业上市公司中的应用问题研究
新会计准则中公允价值计量的运用对财务报表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