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教育信息化 打造数字化校园
2019-09-10杨志强尚卫华李红涛
杨志强 尚卫华 李红涛
近年来,我区持续加大对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投入,大力实施信息化建设工程,优化信息化环境,教育信息化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为实现全区教育均衡发展、特色发展、内涵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鹤壁市鹤山区教体局局长 李鸿斌
21世纪是一个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深刻地影响着人类的教育方式、学习方式乃至思维方式。2018年,教育部实施《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同时,河南省也将2018年确定为教育信息化应用年,预示着河南省教育信息化的发展将进入快车道。新一代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创新应用不断向纵深发展并日益成熟,为教育创新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新时空、新舞台。
为强化教育信息化保障机制,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深化课堂高效改革,鹤壁市鹤山区教体局积极推进教育信息化建设,在2015年基本完成“班班通”全覆盖,近年来陆续投入400余万元更新设备,配备互动式教学一体机100套,装備了6个直播互动教室,为“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开展提供了有利条件,初步具备了强校带弱校及优质教育资源共享的物质基础,基本实现了城区学校一线教师人手一台办公用计算机,农村学校50%的一线教师配备了办公用计算机。鹤山区教体局积极推进“人人通”建设,为提升中小学教育信息化水平,实现优质资源的均衡配置,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共享提供了有力保障。
依据教育部印发的《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明确了教育信息化2.0的具体实施行动,通过数字资源服务普及、网络学习空间覆盖、网络扶智工程攻坚、教育治理能力优化、百区千校万课引领、数字校园规范建设、智慧教育创新发展、信息素养全面提升等行动,带动全区教育信息化的全方位发展。
利用信息技术实现教学内容的变革,针对教师实际情况,开展面向教学应用、课程整合的培训,使教师对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有更深层次的理解,对教育信息化的发展趋势、战略意义和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有更高层面的解读,从而为教学服务、为教师自身学习与科研服务。通过前几年的“扫盲式”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广大中小学教师在一定程度上掌握了信息技术技能,能够利用现有的教学课件上课,增强了教师在教育信息化技术方面的应用能力,同时开展多层次的教师信息技术培训活动,为学校信息化建设奠定了技术基础。
鹤壁市鹤山区鹤山小学
办有良知的教育,以立德树人、温暖教育为宗旨,为家庭育孝子,为国家育栋梁。努力发展现代信息技术教育,发挥信息技术的优越性,开阔学生眼界,丰富学生内涵,培养具有民族精神和世界眼光的人!
鹤壁市鹤山区鹤山小学校长 窦文军
鹤壁市鹤山区鹤山小学依托教育信息化作为强大支撑,用教育信息化为学校奠定坚实的基础。近年来,先后获得“全国读书育人特色学校”“中国好老师基地校”“中原地区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十佳特色校”等荣誉称号。结合学校实际情况,以促进学校教育事业发展和教育教学改革为关键,实现信息化校园网络全覆盖,学校投入大量资金,购置笔记本电脑等硬件设备,让教师在课余时间能够在网上精心备课。
一、实现“班班通”教学,保障教学信息化
学校信息化辅助设施一应俱全,24个教学班全部安装一体机,教师利用多媒体进行授课,随时带领学生浏览网上的教育资源。为提高“班班通”设备课堂使用率,学校还分批次分时段对教师进行培训,鼓励教师“堂堂用”,让“班班通”设备物尽其用,做到“人人会使用,班班有精彩”。筹措资金安装六机位录播教室,实现教研、交流活动电子化。学校拥有一个面积180平方米的多功能报告厅,电子屏、电脑、灯光、音响、无线话筒等舞台设施齐全,并配有活动数字投影仪,供大中型会议、学术报告和文艺活动使用,也可承接区内各种视频会议。学校还建有校园监控系统、智能广播系统,并且具有独立的网控中心,实现了校园网络、智能广播、实时监控三网一体。
二、打造信息化的教职工队伍
打造掌握现代化教育技术的师资队伍是检验一个学校信息化水平的重要标志。学校有步骤地对教师开展信息技术培训,提高校园网在培训方面的作用,为教师提供更多自主学习的机会,同时逐步更新培训内容,开展电子备课形式,要求全体教师使用多媒体上课,让学生接受更直观的信息化教育,把信息技术运用于课堂教学和德育教育之中。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突破课堂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利用网络的交互性尝试进行网络环境下课堂教学。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借助课题研究,积极探索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
三、丰富学校信息化教学资源
经过几年的努力,学校的资源库建设取得了可喜的成绩。结合学校传统文化特色校的特点,开发了一套属于自己的《弟子规》电子教案及课件,并利用鹤壁市教育信息资源平台和鹤壁市教育信息管理平台对学校教学活动做有益补充,加强教师对资源平台的使用,做到人人会用,真正发挥资源平台的优势作用。教育管理平台是一个实现教师、家长、学生三方交流的平台,通过信息高速公路实现了家校之间的信息互通,达到了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有机融合,加强学校与家长的互动,真正实现了家校共育。
鹤壁市鹤山区中新小学
我们成长在新八德、新六艺优秀传统文化课程里;成长在信息化数字化课堂里;成长在三读三练七彩幸福教学里;成长在传承“中新精神”的品格养育里;成长在培养学生多元智能的创新精神里。幸福教育、信息技术同行,为学生20年后走上人工智能社会,成长为建设祖国的冠英之才奠定基础。
鹤壁市鹤山区中新小学校长 张志刚
鹤壁市鹤山区中新小学依托百度网盘的网络空间,创建了教学资源库,形成“教案课件”“电子教材”“教学视频”“课文录音”“朗读配乐”等多个项目资源,针对学校教学的实际情况开发建设,对资源进行整合和不断完善,形成了一个有机系统的资源库,使资源的效用达到最大化和最优化,在教学工作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一、以集体备课为基础,保障资源库建设的顺利开展
为了保障资源库建设的顺利开展,学校从集体备课入手,采用“资源化+个性化”的集体备课模式开展工作。新学期开学前,各备课组长应对本册教材进行学习、分析和梳理,并做好分工,按照学校推行的教学模式或常态化的教学方法进行备课,教学设计和多媒体课件要一致。上完课后,教师要及时总结在实际教学中发现的问题,对主备教师所备之课进行评价,为集体备课做准备。备课组长组织教师,根据教师的建议对教学资源进行复备,形成更为优质的教学资源。
二、以活动为中心,促使资源库建设稳步推进
教学资源库的开发和建设工作能否稳步推进,是关系学校教学改革成败的关键。从教学教研活动的内容和形式来看,教学教研工作一般可分为两个层次,一是集体教研,二是分组教研。
集体教研由学校统一组织,举行信息化教学经验交流、信息技术和学科融合优质课比赛,在教师中间树立标杆,以提高教师信息技术的运用能力。分组教研由各备课组长组织,以备课组为单位,以分组教研的形式进行,其主要任务是整理教学资源。
三、以管理为抓手,促进资源库建设良性发展
为保障教学资源库管理系统的正常运转,学校制订具体详实的科学管理制度,发动全校教师投入到管理工作中去,充分发挥教学资源库对学校教育教学活动的优势作用,组建管理机构、制订管理目标,根据资源库的建设情况制订教学资源评价标准,制订相关的量化评价表,将资源库的建设纳入到绩效考核内,由此保证了教学资源库开发和建设工作的顺利进行。
鹤壁市鹤山区中山中学
知识经济的今天,学习资料的来源已经不仅仅局限于教师和书本,教师的任务也不再拘泥于教学生学习,更重要的是要教会学生如何在浩瀚的知识海洋中,运用信息技术获取知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
鹤壁市鹤山区中山中学校长 田开宝
鹤壁市鹤山区中山中学以国家教育资源平台为依托,以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和人才队伍的培养为目标,以校园信息网络建设和教育信息资源开发应用为重点,统筹规划,协调发展,加速实现学校教育信息化、智能化、现代化的长足发展。
2018年上半年,为完善现代化教育信息手段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学校逐步为16个教学班配备了多媒体教学一体机,新建录播教室1个,重新布线校园网络,实现所有办公室、教室、功能室的连接,使校园实现全网覆盖,改变了传统的教學方式,有效提高了教学效率。
一、教育思想和观念的转变
在信息化教育教学过程中,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结合教学设计的指导思想,形成正确的多媒体教学理念,教会学生在浩瀚的知识海洋中运用信息技术获取知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在学校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加强教师对硬件资源的应用培训。
二、提高教师教育信息化水平
教学本身是一种艺术,不同的教学组织形式、教学风格会产生不同的教学效果。教师的学是为了更好地教,要依据学科特点开展信息技术培训,借助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改善学习环境,创新多媒体教学形式,在教学过程中,结合教育理论、教学内容,选择使用恰当的教学模式、教学风格,以达到最优的教学效果。
三、加强教育资源的建设
教育资源的建设是教育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前提和基础。在实现信息化教育的过程中,应加大对信息素材的搜集和整理,并把收集的素材进行合理的加工,形成有利于课堂应用的教育教学资源,通过网络平台实现教育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广泛共享,以弥补教育资源的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