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撇开”与“捺住”
2019-09-10陈鲁民
陈鲁民
看到一副对联,对仗整齐,制作精妙,寓意深刻,饱含哲理,实在是喜欢得紧,抄录在此,与诸君共赏。上联:若不撇开终是苦;下联:各能捺住就成名;横批:撇捺人生。
上联讨论的是人生如何舍弃。《法苑珠林·八苦部》说人生有八苦,即是生苦、老苦、病苦、死苦、怨憎会苦、爱别离苦、求不得苦及五取蕴苦。生老病死之苦,人人难免,早晚会来,是不是“撇开”都关系不大,忍着就是了,也没什么大不了的;而后几种苦,确实因人而异,各有千秋,追求得越多、越激烈,品尝到的苦楚就会越浓郁,越强烈。这就提示人们,在名、闻、利、养这些身外之物面前要能适当放下,就会减少很多痛苦。反之,如果这也不肯“撇开”,那也不愿舍弃,这也看不穿,那也看不透,得了还想得,要了还想要,那就只能是自讨苦吃,整天生活在苦海之中。所谓“苦海无边,回头是岸”,这个“回头”其实就是“撇开”的意思。
哲学家叔本华慨叹:“欲望是人类痛苦的根源。”换言之,欲望越多,痛苦越大。当然,七情六欲,人皆有之,人生在世,难免会有各种各樣的欲望,有合理的,也有不合理的。“撇开”,就是要自觉克制那些不合理的欲望,不让那些不合理的欲望烧得不能自已。在现实生活中,一些人正是被过分的不合理的欲望折磨得痛苦不堪,度日如年。欲望的核心是“得”,“撇开”的意思是舍,如果我们能自觉而理性地“撇开”那些脱离实际的欲望,超越自己能力的欲望,与自己贡献不成比例的欲望,有违道德法律的欲望,就不难摆脱痛苦的根源,走出“终是苦”的泥沼。
不过,辩证地来看,吃苦也并不一定都是坏事。莘莘学子的寒窗之苦,农夫工友的劳作之苦,热恋男女的思念之苦,商贾老板的创业之苦,勾践卧薪尝胆之苦,苏秦悬梁刺股之苦,韩信胯下受辱之苦,玄奘西域取经之苦,苏轼贬谪流放之苦等等,若能咬牙忍住,坚持下去,以苦为荣,苦中作乐,终有一天会苦尽甜来,拨云见日。这就叫“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或曰“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又是一种吃苦耐劳的境界了。
下联议论是人生如何追求。名利之心,人皆有之,大千世界,芸芸众生,没有谁是纯粹去舍弃的,舍的目的是为了得,弃的目的是为了取,有所舍才能有所得,有所不为而后可以有为!所谓“各能捺住就成名”,就是要我们捺住急于求成的急躁心理,捺住投机取巧的不良心态,捺住贪得无厌的暴发户欲望,捺住不择手段的流氓套路,捺住得志便猖狂的戾气,一言以蔽之:君子爱名,取之有道。否则,你得到的可能是瞒天过海的虚名、自欺欺人的假名、乔装打扮的伪名,早晚会露馅出丑。和珅没捺住贪欲,成了空前巨蠹;袁世凯没捺住野心,成了窃国大盗,均为前车之鉴。
这副对联连起来看,上联的核心在“撇开”,下联的核心在“捺住”,一为出世,一为入世;一为清高,一为务实;一为舍弃,一为执着;一为“万种尘劳齐放下”,一为“咬定青山不放松”,可谓珠联璧合,巧夺天工,所以横批命为“撇捺人生”。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要走好人生之路,关键是如何把握一个度,弄明白何时何事该“撇开”,何时何事要“捺住”,这才是最难的,诚如岳武穆所言“运用之妙存乎一心”,能做到者,非圣即贤。
人生苦短,转瞬百年,该“撇开”的不要纠结,当“捺住”的切勿放松,实乃做人大智慧!赏析再三,受益匪浅,真心为这副对联点个赞。(作者系解放军战略支援部队信息工程大学教授、中国作家协会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