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师新征程研究

2019-09-10王燕红

关键词: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教师

王燕红

摘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明确了我国正处的历史方位,同时也明确了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新要求。新时代思想政治工作要与时俱进有新的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师要能准确把握新时代的历史方位,运用多种教育教学方法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贯穿于思想政治工作之中。因而,新时代下高校思想政治课教师要充分遵循习近平新时代先进的思想引领、时代引领和德育向度,要有扎实的理论根基,自觉的文化修养和新时代背景下的能力素养。

关键词: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教师;新征程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在新的历史方位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要准确理解把握十九大精神精髓,突破“资本发展论”“历史终结论”“西方中心论”等西方主流学说重围,在思想政治课中更好地融入中国模式、中国故事、中国智慧、中国创新等形式及内容,更形象地为学生展示中国近年来在政治经济文化方面取得的巨大成就等内容。这是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师的新机遇和新挑战。因而,在纷繁复杂的国际背景下和日新月益的时代背景下,思想政治教育教师既要有夯实的理论根基和自觉的文化修养,更要搭建起和90后00后大学生沟通的话语体系、具备传递幸福的能力、拓展实践视野、提升创新能力、培育协作理念。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师在面对新情况、新态势下应遵照时代的要求,全面提升自己,形成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及合力,将新时代理论融入思想政治教育之中,让大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真正的有获得感、幸福感。

一、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师应遵循内外向度

(一)遵循思想向度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师是大学生人生的引导者和重要参与者,他们是打造大学生成长成才的工匠。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师的思想政治素养和道德情操对大学生成长成才具有潜移默化又举足轻重的影响。他们的一言一行具有躬行示范的直接作用。因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師首先应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为行动指南,这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师应严苛遵循的内在的思想向度,也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基本素质应有之义。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是对实践经验的理论提升及科学总结,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当代中国实践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一次历史性飞跃,是全党全国人民的共识和心愿。高校是新时代下立德树人的重要阵地,高校教育的正向发展对于青年大学生以及整个中华民族的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高校教师的第一要义应是用党的指导思想武装头脑,在国际风云变幻、改革开放不断深化的形势下能始终保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石。唯有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才能实现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的价值引领。

(二)遵循时代向度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党的十九大习近平同志在大会上宣告,我国社会主义建设进入了新时代。事实上,这是一个事关全局的战略考量。新时代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也有了新要求,新部署。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同样蕴含着鲜明的时代感。时代的发展呼唤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作为引航和推动当下社会主义社会建设发展的重要力量,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须紧贴社会改革创新发展的大形势、大背景,自觉融入时代发展大潮,努力提升自身创新发展的前瞻性和时代性。”[1]因而,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始终遵循时代发展的向度。当前,随着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发展变化,我们的社会生活、体制制度也随之变化发展。习近平同志在十九大上明确指出我国社会主义社会的建设进入了新阶段,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转化的重大政治论断。这些变化势必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带来新的时代性课题和思想工作任务,要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与时俱进,通过理论、内容、方式方法等方面的创新变化,回应时代的要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师要深刻体悟新时代内涵,适应新时代的思政教育的理论、内容和方式,提升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三)遵循德育向度

“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大学生的培育是育人与育才相结合的过程。育人的根基在于“育德”。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应遵循育人基本规律,做到立德树人。学高为师,德高为范。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师的一言一行具有榜样及示范作用。教育者具备良好的师德师风,思想政治教育教师把教书和育人结合起来,把理论传播与修养自觉结合起来,真正做到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在思想政治教育教师德行的躬行示范中,引领青年大学生积极投身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征程中,与全国人民同心同德共筑中国梦。因此,德育向度是主线应融入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全过程、全方位之中。德育向度涵盖理想信念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公民意识教育、中华民族优秀文化教育、创新创造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等内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目标是培养有“德”之青年人才,培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优秀青年,培育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追梦人,培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坚定信仰者和实践者,培育青年大学生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坚信者、传播者、示范者。

二、研习理论菁华,传播理论智慧

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不是无源之水,它既要传承马列主义理论经典,也应适应新时代新环境而开拓创新。为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性,高校思想工作教师应有夯实的理论根基,对思想政治体系中优秀经验传统进行继承,同时,更需要与时俱进的对新时代思想理论进行学习、吸收、传递。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师,肩负着研习理论菁华,传播理论智慧的重担,从实际行动上,为十九大提出的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提供智慧供给。这也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师工作的主心骨。因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师在探索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内在的规律的同时,要有强烈的问题意识,善于审视新情况新变化新形势,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同时,思想政治教育教师要有时空站位和全局战略,有理有据地鼓励青年大学生有责任有担当,为青年大学生分析理论菁华,传播理论智慧,使大学生们能深刻理解个人理想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统一,充分提升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效。总而言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师要充分重视理论学习,理论创新,理论传播,真正做到既在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经典指导之下,又着眼于中国现实,既能全面推进又能重点突出,实现理论指导实践。

三、新时代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师能力拓展

新时代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必然有新使命新任务新要求,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国梦、“四个自信”、“红色基因”等应融入思想政治教育,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师面对新形势迫切要回答:“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几个基本问题,即如何更好地顺应时代要求,顺应教育对象变化。这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师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师在新时代下为提升教育实效,必然要拓展适应新时代下思想政治教育的能力素养。具体而言:

(一)话语体系是实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桥梁

90后00后大学生有着鲜明的时代特征。他们需要面对纷繁复杂的外部环境和多元化的价值结构。学生们主体意识越加强烈和他们接受思想政治教育越加被动之间的矛盾日益突显。这样的外部环境导致学生在接受思想政治教育时显现形式化、功利化、消极化的状态。因而,新时代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师亟待提升对话能力.建构起和新时代下大学生沟通的对话桥梁。第一,要对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进行挖掘创新,将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内容转换为通俗易懂、生动形象的语言,甚至是在网红语言中找寻教育资源,用“中国故事”“中国智慧”“中国创新”等大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和语言体系拉近与学生的距离。第二,要能与学生共情,与学生建立起情感的基础和情感的信任,与学生进行交心式教育,对大学生时常迷茫困惑的问题如“人生应该在哪用力、对谁用情、如何用心、做什么样的人”晓之以情,动之以理地回应,使学生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真正的有获得感。第三,用事实对话。事实对话要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师要从整体上把握思政教育内容,又要从具体理论内容的联系中把握事实,客观全面,实事求是。列宁曾指出“如果从事实的整体上、从它们各自己的联系中去掌握事实,则事实不仅仅是顽强的东西,而且是确定确凿的证据。若不是从整体、从相互联系中去掌握事實,或事实是零碎的和随意挑选出来的,则它们也就只能是儿戏,甚至是连儿戏都算不上。”[2]当大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教师的话语体系感到“言而有信”的时候,思政教育的目的自然能够实现。

(二)传递幸福能力是实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情感要素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使学生有获得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让学生感受到幸福是其重要的过程。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指出:“幸福就是一种合乎德性的灵魂的实现活动,其他一切或是它的必然附属品,或是为它本性所有的手段和运用。”[3]前苏联教育家乌申请斯指出“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使学生获得幸福,不能为任何无关的利益而牺牲这种幸福,这是当然是毋庸置疑的。”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同样如此。因此,在新时代条件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树立正确的幸福观十分必要。首先,从纵向历史发展过程来看,我国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国防等方面均取得的巨大成就,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如何将民族自豪感、民族自信、时代幸福感有滋有味地传递给青年大学生们,是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青年大学生们乐于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情感基础。其次,幸福是奋斗出来的。奋斗本身就是一种幸福。人生过程通过自身踏踏实实的奋斗才称得上是幸福的人生。奋斗者精神富足,最能享受幸福和最懂得幸福。什么是人生的真正幸福,追求什么样的幸福,通过什么样的方式实现幸福,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应该回应的话题。再次,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师在传递幸福的思想智慧时,应涵盖个人幸福与社会整体以及他人利益之间的关系。当学生从思想政治学习中理解并感受到真正的幸福,实现个人幸福与社会进步的相互促进,也自然提升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三)拓展实践视野是实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新平台

“对于思想政治教育这门年轻的学科而言,永恒的实践是它昌盛不衰的生命力所系。”阎新时代下针对青年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应以育人为根本出发点,育人应以德育为核心,让青年大学生真正地关注现实、分析问题,解决实际问题,以培育青年高度的社会责任感。这就要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师拓展实践视野,开创实践育人平台。这同时也要求高校思想政治教师本身具备实践指导能力,而不能闭门造车。“道不可坐论、德不能空谈。”习近平同志指出“要修炼道德操守.提升从政道德境界,最好的途径就是加强学习,读书修德,并知行合一,付诸实践。”[6]教书育人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师,要更具有修养自觉性,潜移默化地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躬行示范知行合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才更具说服力。另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师应努力拓展实践平台,如农村、基层、社区等,针对全部学生遵循实践规律进行实践教学覆盖,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在实践中积累,在实践中提升社会责任感。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师要积极转变灌输教授模式,努力拓展实践视野。大学生通过自身体验社会实践,能让学生将理论知识真正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增强社会适应度;同时,更可以让学生在社会实践中,真正接触社会,体验民情,能客观评价自身、评价社会进步,感受国情,也增强自身的社会责任感。

(四)提升创新能力是实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新要义

创新是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核心灵魂,是引领青年大学生前行的思想武器。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环境复杂多变,从内部而言,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了变化;从外部而言,世界局势及世界政治经济文化环境纷繁多变,为顺应内外环境的变化挑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师应积极转变思路,在复杂多变的新格局中对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发展,从实际教育中做到:理论创新、传播创新和运用创新。唯有在发展中创新才能在思想政治教育中显现生机与活力。马克思恩格斯指出:“何一种革命和革命的结果,都是由现在关系和需要决定的。”[7]并且“由于人类本性的发展规律,一旦满足了某一范围的需要,又会游离出、创造出新的需要”。[8]社会在发展,各种需要必然不断涌现,在青年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上,必然要求思想政治教育教师也应跟随时代的步伐与时俱进。理论创新、传播创新和运用创新具体而言,如习近平同志在思想政治教育方式方法上包含着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创新思想,特别重视并强调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做到“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运用上有读书社学习法、身先示范法、文化熏陶法等。

(五)培育协作意识是实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新理念

列宁曾提到:“要真正认识事物,就必须理解、把握、研究清楚它的一切方面、一切联系和其‘中介’。我们永远也不可能完全做到这一点,但是,全面性这一目标可以使我们防止犯错误和防止僵化。”四漓校思想政治教育目标就是使大学生珍惜历史机遇,胸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肩负接续奋斗的光荣使命,堅定理想,勇于担当,成长成才。但是目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状况是各个部门职能分散,协作合力相对欠缺。具体而言,高校部门之间应加强合作整合教育资源、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教师之间的全力协作、加强专业课与公共课教师间相互合作、加强思想政治教育与日常生活教育协作、加强高校之间的团学合作。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真正做到课堂与课外协作,线上与线下衔接协作,理论传播与氛围营造协作,校园文化与思政教育协力,实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全程育人和全方位育人。同时,新时代下青年学生成长需求不断发展变化,具有多样性新特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把握好校内校外环境、学生个体内外环境,协同合作协同攻关,顺应新时代青年学生成长成才的需求,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认同感和接受度。因而,培育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师协同育人意识,充分注重高校政工、团委、学工、教师团队的力量整合;要充分注重跨学科、多学科的合作育人,通过协作真正实现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价值目标。

综而言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师是青年大学生人生的重要引领者,他们应遵循的内外向度、理论功底和能力素养对大学生成长成才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因而,加强新时代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师新征程的研究,是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且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参考文献:

[1]王学俭,李晓莉.论思想政治教育协同创新[J].甘肃社会科学,2014,(3):216.

[2]列宁全集(第28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0:364.

[3][古希腊]亚里士多德.尼各马可伦理学[M].廖申自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3:305.

[4]方国才.高校思想教育新课题生命关怀刻不容缓[N].光明日报,2005-12-15(9).

[5]邓纯余.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性思维及其向度[J].思想教育研究,2011,(4):16-19.

[6]习近平.之江新语[M].多读书,修政德,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13.

[7]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8:439.

[8]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8:223.

[9]列宁.列宁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419.

猜你喜欢

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教师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秋天在哪里
新时代下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研究
美育教师
新时代特点下的大学生安全管理工作浅析
加强思想政治课在大学慕课开放课程的地位研究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综述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创新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