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地域文化在城市公共座椅设计中的应用研究

2019-09-10曹阳

美与时代·上 2019年10期
关键词:郑州座椅符号

摘  要:从阐述地域文化在城市公共座椅设计中的意义入手,以郑州二七广场为主要研究对象,指出其问题所在。提出公共座椅的设计应与环境相协调、与地域文化符号相结合、与公众相互动,并结合相应的设计实践案例,意在强调城市公共座椅的设计不仅要注重其功能,更要注重地域文化的体现。

关键词:地域文化;公共座椅;城市精神

基金项目:本文系河南省社科联调研课题“地域文化在城市公共艺术中的应用研究”(SKL-2019-1095)阶段性研究成果。

近年来,随着城市建设的飞跃式发展,公共座椅的设计出现了诸多问题。学术界针对公共座椅的研究多偏向于绿色化设计、人性化设计以及功能性设计等方面,对公共座椅设计中的地域性研究尚少。本文试以地域文化为切入点,对公共座椅的设计进行探讨。

一、地域文化在城市公共座椅设计中的意义

(一)传承城市文化

中央美术学院王中教授在一次接受采访中曾说:“现代城市的发展,已从规模转向质量,从功能转向人文。”城市建设逐渐向软城市迈进,更加强调人文精神,因此,地域文化的表达也成为必然趋势。从本质上讲,公共座椅是艺术与实用功能相结合的物化外体,被置于公共空间当中,无论是在广场、公园还是商场,它都无处不在,占据着公众的主要视线。但人们对公共座椅已形成一种思维定式,认为它只是供人休息的功能性坐具,并无设计可言。这归因于国内各大城市公共座椅样式趋同,出现了直接经由商家或是工厂批量化生产的态势,无视公众的文化诉求和审美体验。而地域文化的介入使得公共座椅成为一种蕴含城市精神的文化形态,使其在具有功能价值的同时又向公众传递城市文化精神,为文化的传承提供契机,将城市文化带入公众视野,让人们去触摸它、感受它,进而去理解它、传承它。

公共座椅大多通过文化符号的呈现来传达地域文化特色,使城市文化在公共空间中得以延续、发展和创新。文化,是城市之魂、城市之根,是城市发展的助推剂,在公共座椅的设计中,如果脱离地域文化而孤立存在,则是不完整的,也是没有意义的。因此,公共座椅的设计需与地域文化特色深度融合,承担起传承地域文化的重要职责。

(二)提升公共环境品质

公共环境包括自然环境、人文环境和社会环境三方面。自然环境是由水土、地域、气候等自然事物所组成,地域文化从环境中诞生,依托于环境而存在。地域文化的介入可使公共座椅与自然环境相协调,突出公共座椅的在地性,与周围环境产生对话。人文环境不同于自然环境是真实可见的,它是一种无形而又可感知的存在。地域文化使得公共环境富有感染力、亲和力以及独特的地域气息,使得公共环境的内在价值得以提升。社会环境代表的是一种更为深层次的抽象化环境,包括政治、经济、文化以及心理环境等。地域文化彰顯了公共座椅的“公共性”特征,体现社会民主,传达正确的社会价值观,有利于良好社会环境的构建。因此,公共座椅不仅是功能性坐具,它还是装点空间、营造空间和提升空间的艺术载体,对公共环境品质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

(三)彰显城市魅力

城市的文化水平和文化氛围是评价一个城市的重要依据,是彰显城市魅力的必要条件。每座城市都有自身独特的文化发展脉络,也正是文化的独特性造就了城市之间的不同风貌。一座城市的魅力,并不是仅仅由几件大型环境雕塑作品或是装置艺术就可以形成的。原研哉在《设计中的设计》一书中提到“设计要小处着手,大处着眼”。城市公共座椅虽为公共空间中一个小分子,不如环境雕塑、装置艺术带来的观感强烈,但它对城市产生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当地域文化融入设计之时,无形中传播了城市文化,增添了城市的文化底蕴。城市魅力的大小取决于该城市文化底蕴的深浅,试想古城为何会成为旅游胜地,吸引众多游客前往?文化就是答案。古城一直保留着它独有的地方文化体系,与当今只注重经济发展而忽略文化传承的大都市形成鲜明对比,极具城市个性。

二者的结合,打破了公共座椅只具备功能不具备审美的固有观念,使人们在休息的同时感受城市文化的熏陶,营造一个既轻松愉快又充满文化感染力的公共环境,彰显城市的独特魅力。

二、郑州二七广场公共座椅设计现状

冯骥才曾说:“中国600多个城市已基本失去了个性,文脉模糊,记忆依稀,历史遗存支离破碎,文化符号完全空白。”[1]综观国内各大城市,高楼大厦拔地而起,无论是城市家居还是环境雕塑都形成了统一的格式化景象,城市风格被埋没,地域文化被遗弃,公共空间失去了它应有的色彩。就目前国内城市公共座椅的设计来看,对城市地域文化的应用仍有欠缺。

调研发现,在郑州二七广场中央有一处喷泉,其地面为京汉铁路线路图,起点为北京,终点为汉口,与高耸的二七纪念塔相呼应。但公共座椅的设计却不如人意(如图1),从图片可以看出座椅已显陈旧,呈现批量化生产的样式,由红棕色的长木条组成,紧密排列在广场的周围。这种设计虽能满足人流量大的需求,具有实用功能,却违背了情感化设计原则。这种现象的出现,无疑是对城市地域文化的沉重打击。

由于城市的快速建设,带来了对城市文化的快餐性诉求,盲目的符号性复制成为一个主体潮流,作为城市文化的容器成为一种勾兑假酒式的工具,牺牲的是城市独有的文化品质[2]。 不仅在郑州,国内各大城市的公共座椅大多造型千篇一律,艺术形态单一,致使作品与城市地域文化环境相割裂。郑州是一个商业都市,二七广场位于市中心,被商业的氛围所笼罩,处于被经济主导的形势,导致城市文化的消失殆尽。因此,针对郑州二七广场公共座椅的设计应予以重新考虑。

三、郑州二七广场公共座椅设计策略

(一)公共座椅设计与环境相协调

公共座椅位于公共环境当中,它依附于环境而存在,与环境相协调是地域文化得以表达的前提。郑州二七广场周围商楼林立,属于商业中心,在公共座椅设计时要考虑人流量等问题,并且在座椅的尺寸设计上也要根据周围地势进行仔细考量。作品色彩的运用可与空间主色调产生对比效果,激活空间;也可与空间相呼应,更加深入地营造空间。在人文环境方面,二七广场拥有浓厚的商业文化氛围,还有象征大无畏精神的二七纪念塔伫立其中。公共座椅的设计应与自然因素、人文因素相结合,从而为大众提供高质量的休息环境,建构该空间独有的文化价值体系。

(二)公共座椅设计与地域文化符号相结合

地域文化符号是城市精神的外在表现形式,它是城市在长期发展过程中留下的宝贵财富。公共座椅作为传播地域文化的载体,设计师要善于挖掘地域文化符号,采用抽象、夸张、变形的手法,對其加以运用。笔者通过调研发现,在上海市人民广场屹立着一尊简化形式的白玉兰环境雕塑,白玉兰为上海市市花,象征着一种开路先锋、奋发向上的精神。人民广场公共座椅的腿托也同样采用白玉兰这一地域性符号,与周围环境相映成趣,弥漫着浓厚的地域文化气息。地域文化符号与视觉化符号不同,它体现一个城市的精神、文化与民俗,使城市文化得以传承发展的同时,也增强了公众的城市自豪感、归属感以及艺术审美能力。地域文化符号是创作富有地域性特征公共座椅的一种有效方式,同时也使地域文化在不断传承中得以创新发展。

(三)公共座椅设计与公众相互动

公共座椅是公共艺术的一种表现形式,强调“公共性”与“互动性”的体现,在创作过程中须与公众密切配合,不可追求精英主义。在设计中,需深入了解公众所熟知的地域文化,公众的需求以及具体的建议和想法,将其与自身的设计思路相结合,选取最佳方案。地域文化是在公众长期生活中形成的,因此公众对地域文化拥有更加明晰的了解,在创作过程中与公众互动有利于地域文化更好地展现。

四、郑州二七广场公共座椅设计实践

郑州二七广场公共座椅设计的最初灵感来源于二七纪念塔,它是郑州的地标性建筑,是为纪念1923年2月7日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中牺牲的烈士而修建。郑州被称为是“火车拉来的城市”,有“中国铁路心脏”之称。因此,该设计围绕“铁路”这一主题展开。

现如今,高铁已成为铁路交通的重要标志,因此,二七广场座椅的造型采用将高速列车车头简化的形式予以呈现(如图2)。二七纪念塔位于市中心,它见证了郑州城市的发展,这一造型是让来到二七纪念塔参观的人们看到拉动郑州城市发展这一主体的演变。座椅采用白色在于它们给人以一种高级、科技的意向,具有现代感,使其与二七广场周围繁华的商业楼相协调,与现代都市相融合。此外,也是借鉴高速列车自身的色彩,使大众可以通过造型与色彩来识别这一符号,与之产生互动,进而引发共鸣。

五、结语

地域文化在公共座椅设计中具有传承城市文化、提升公共环境品质、彰显城市魅力的重要意义,但当今郑州二七广场公共座椅设计老旧,在地域文化表达方面还存在很大的创新空间。在后续的设计中,设计师不能只局限于功能性的表达,还要注重公共座椅和环境、地域文化符号以及公众之间的关系,凸显地域性特征,创作出既能融入城市地域文化符号又能真正符合大众需求的城市公共座椅。

参考文献:

[1]冯骥才.今天的矛头对准建筑师[J].建筑与文化,2006(1):96-99.

[2]王中.被误读的公共艺术[J].公共艺术,2011(05):65-70.

作者简介:曹阳,郑州轻工业大学艺术设计学院硕士研究生。

猜你喜欢

郑州座椅符号
让阅读更方便的小符号
加减运算符号的由来
《关于郑州的记忆》(部分)
郑州擂台赛纪实
座椅秒变车锁的自行车
你愿意变成伞还是座椅
草绳和奇怪的符号
中国符号,太美了!
巧组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