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竖琴的演奏与在乐队中的作用

2019-09-10陆海媚

学习与科普 2019年11期
关键词:竖琴踏板音色

陆海媚

摘 要:竖琴是一门非常古老的弹拨乐器。早期的竖琴只具有按自然音阶排列的弦,所奏调性有限。现代竖琴是由法国钢琴制造家S·埃拉尔于1810年设计出来的,有四十七条不同长度的弦,七个踏板可改变弦音的高低,能奏出所有的调性。因为竖琴的声音是柔和而优美,竖琴成为交响乐队以及歌舞剧中特殊的色彩性乐器,主要担任的是和声伴奏以及滑奏式的装饰句,每每奏出画龙点睛之笔,令听众难以忘怀。在室内乐中,竖琴也是重要的独奏乐器。独奏时能奏出柔和优美的抒情段或华彩乐段,极具感染力。因此,竖琴在乐队就非常重要。

关键词:竖琴 踏板 音色

一 调音

作为一名专业的称职演奏员,必须在平时的练习中会听、会思考,更要会改正自己的错误。在这我先来谈谈弹奏竖琴之难。从音准上来说:大家可能都不知道竖琴的音准对弹的人来说有多难,47根弦要按照12平均律调音。用 tuning mention,调出来的音高并不是很准,光用耳朵听,也不行。在乐队里排练,非得比别人早个半小时去,就为了调音,周围还不能有吵杂之声,不然调不准。 open strings总算调完了,可是如果转个调,可能某几个音又不准,这时候就需要演奏者灵敏的耳朵,甚至可能在乐曲演奏的时候都得调音,最痛苦的事情就是乐队里的竖琴音准,一般频率是442,我非得调到443,因为管乐的特性是受了热胀冷缩影响,吹了一会儿就越来越高了,到最后所有的罪过变成了,怎么竖琴越来越低,对这个我已经疲于解释。记得有一次,演出弹莫扎特长笛与竖琴协奏曲,开始还好,到了第三乐章我和长笛的音准已经远开八只脚。这是什么问题呢?合作还是需要反省自身,所以我以后有了经验,调443的音高。外国有句话说得好:你们学竖琴的人半辈子都在调音,最后还没调准!

二 关于演奏的心得

从乐队来说,竖琴地位是非常高的,最多也就需要两台。在交响乐团中,一般情况下只用一部竖琴,当然也有例外(在遇到大作品或不同乐队编制时)。正因只有一部竖琴,且乐器的位置通常放于第二提琴的最后,离舞台中心和观众较远,因此我们演奏出来的声音必须在乐队里有一种“穿透力”。通常竖琴都是以刮奏演奏比较多,更显现它的色彩。不过当然也有很多需要竖琴solo的曲子,也就是所谓的困难片段。我觉得专业演奏人员,应该在平时的练习中学会用耳朵听,用心听,及时发现自己的错误。在每一遍练习中,要做到技术与音乐相结合,完美地贯穿全曲,无论是音调或是速度,都务必与整首乐曲相融合。只有在平时练习上严格要求,演出时才能为观众献上最完美的视听享受。每当我们拿到谱子时,都不会急于弹,而是先了解曲子的作者和写作背景以及意境。接着可以听录音,这似乎非常繁琐,但这些准备能让我们更融入背景、贴近作品,从而做到贴近作曲家的本意,为演出带来更多的精彩。在这些准备工作都做好后,我們可以尝试不要开手,直接弹华彩的地方。因为竖琴不同别的小型乐器,可以方便携带,所以平时练习就要习惯一上琴就可以快速弹奏,这样对我们的临场发挥非常有帮助,面对不同的琴也不会发慌。竖琴的音量是要与全乐队融合在一起,而不是单独冒出来或是听不见声音,它是一件色彩乐器。

三 交响乐中的竖琴

说到竖琴的音色,试想一下,当乐队都安静下来,竖琴的声音宛如在万籁俱寂的黑夜里透出一丝光亮,柔和且甜美。著名小提琴协奏曲《梁祝》中作曲家非常巧妙的运用了大量的滑音滑奏。在乐曲后半部的化蝶部分,乐队长时间休上,由长笛的引子之后,竖琴大段此起彼伏的滑音滑奏,把乐队引入了乐曲的再现部,为乐章之间架起了金色的桥梁,把观众带进了美妙的音乐中,令人心旷神怡。竖琴在乐队中还常常担任着独奏乐器的伴奏任务,竖琴最富特点的分解和弦,慢时如雨后彩虹,温婉美丽,如起伏群山,缠绵不断。快时如高山瀑布,飞流直下,如晶莹珍珠,闪光奇目。最著名如拉威尔的小提琴狂想曲《茨冈》,开始小提琴奏出相当长的华彩段,运用了吉普赛音乐中带增二度的音阶,自由的节奏、快速的双音进行及晶莹的泛音音响,使音乐色彩绚丽,性格豪放。小提琴停留在双音颤音上,随后管弦乐进入,最主要就是竖琴与小提琴,一大段的七连音十一连音十二连音,以潇洒的琶音进行延续了华彩效果。后面出现的小提琴旋律,给人以很深的印象。第二主题的再现亦用泛音奏出,很快变成热情洋溢的倾诉,经过数次变奏,越来越华丽。小提琴的声部像”无穷动”般地流动,与乐队的音响混成一片,犹如吉普赛艺人奔放的歌舞场景,直达到狂热的端,最后以三个有力的和弦结束全曲。在竖琴乐队曲中还有一首非常有代表性,是考乐团指定曲目,那就是柏辽兹的《幻想交响曲》,这首交响其耀眼新奇之处就是在五个乐章中清晰地展现了个人经历,犹如一出戏剧。所以它真正的标题为:《艺术家生涯中的插曲》( Episode in the Life of an Artist)。由于它栖身于狂想和梦幻世界而有了《幻想交响曲》这个副标题。乐曲的统一来自与艺术家本人经历的同一性,和使用了柏辽兹称之为固定乐思的各个主题,它们以不同的面貌在所有五个乐章中反复出现。这种主题的变化是一种很古老的手法新运用,这种古老的手法通过李斯特而成为十九世纪后期音乐技术的常见手法,而我们也就能够看到它为什么是如此有用了。它在统一之中产生多样性,主题相同而又不同。在这首乐曲中,主题的变化,就是艺术家在不同背景和不同心境之下所看到的同对象—他所爱的人。整首曲子分5个乐章,第一乐章是冥想与激情,回忆病态的热恋。第二乐章:舞会,他在舞会上重新见到了恋人。第三乐章:乡村情景,乡村的夏天,牧童在吹二重奏,她又重现了,他不知如何是好,远方雷声隆隆,孤独寂寞。第四乐章:断头台进行曲,他梦见自己杀死了恋人,被判死刑,正押赴刑场。第五乐章:安息日之梦,他看到自己在一片幽灵之中,恋人又出现了,她也来参加幽灵的狂舞。葬礼的钟声戏谑地模仿安魂曲中的末日经。整部标题音乐作品情感泛滥,充满各种变化多端的色彩组合。而第二乐章《舞会》(ABa11)在戏剧性表现和音乐两方面都是水晶般地清澈,配器也是这样,用两架竖琴,没有巴松管,只有双簧管一支。舞曲刻意求其简明易懂,这就是每当它再现时柏辽兹都改变其伴奏的原因。在第二主题中,我们能看到更明显的人物出现,它有着与谱相同的外形和富于推动性的表情符号。这个乐章竖琴占的篇幅比较大,弹奏起来非常困难,特别是踏板。

四 踏板的技术

以上两首曲子都是竖琴乐队困难片段,这里涉及到一个问题那就是弹奏时怎么踩踏板?竖琴有七个踏板,这个大家都知道。每个踏板代表一个音,有三格,分别是降,还原,升。就这七个踏板让我们的脚给忙活死。很多时候都听到别人以踩水车来形容演奏者踩踏板的样子。可就算这样,有了七个踏板,演奏者还是弹不了很多变化音。所以当作曲家在谱写乐曲时候,不得不想到这个问题,竖琴不能像钢琴那样自如地有任何变化音。比如最简单的例子:竖琴上面无法弹奏快速的半音阶。因为这脚来不及踩踏板了。这个致命的不足可以说直接导致了竖琴乐曲的狭隘性。大家都知道演出时要穿高跟鞋,可是太高的鞋跟会导致我们踩踏板不方便,甚至会踩错。选鞋非常重要通常我们会挑比较软的底,因为这样更好与踏板接触。再来就是衣服了,我们不能穿太长的衣服,不然很容易卷入踏板的空槽里,严重影响踏板的运用。

五 结语

以上论述,概括了我学琴以来包括参加学校乐队以及参加工作社会乐队的经验与总结。竖琴是一个很难演奏的乐器,深奥无比,同时又有无限的魅力,是乐器家庭中的重要成员,是舞台的焦点,吸引着专业人员,和热爱这个乐器的人群不断探索,无法自拔。

猜你喜欢

竖琴踏板音色
竖琴海绵
计算机音乐编曲中音色的复合应用
计算机音乐编曲中音色的复合应用
某轻客车型离合踏板回位不良研究
钢琴踏板的基本用法
夜半寻鼠
论钢琴踏板的正确使用
科技改变生活
海洋里的“竖琴”
音·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