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用失误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浅析
2019-09-10张俐
张俐
摘 要: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模糊语言学得到了长足的发展。自1965年L.A.查德提出模糊概念和模糊理论至今,这一领域吸引了越来越多的研究者。“语用含糊”这一概念是由何自然教授提出的,根据他的观点,含糊是一個语用现象。语用含糊是人们有目的、有意识选择语言的一种特殊交际策略,广泛用于日常生活交际之中,灵活准确把握含糊语的内涵及功能,能够有效提高交际能力。然而,含糊语只有放在语境中才能予以恰当解释,因此,本文试图以日常生活为视觉,探讨言语交际中的语言含糊现象。
关键词:语用失误 应用 浅析
一、语用失误
在国际商务贸易往来中,由于双方历史文化背景的差异性,必然在沟通交流中带来一定的不便。而这些差异具体表现为人们在思想、行为等多方面的差异,如果不能及时解决这些差异的话,那么很有可能在交际中产生语用失误。一般而言,当说话人在沟通交流中语法和标点符号使用正确,但说话方式不妥、表达不合习惯等,说话人就会不自觉地违反了人际规范、社会规约,或者不合时间空间、不看对象、不顾交际双方的身份、地位、场合等,违背目的语特有的文化价值观念,使交际行为中断或失败,导致交际不能取得预期效果或达到完美的交际效果,这样性质的错误就叫语用失误。Verschueren的语言顺应理论认为:说话人之所以语用失误是由不同的社会、文化、心理等语境因素所决定的。语言使用过程就是使用者处于内部或外部的原因,在不同的意识范畴不断进行顺应性选择的过程。从语言本身的特点看,语言使用者之所以能够在使用语言的过程中做出种种恰当的选择,是因为语言具有变异性、商讨性和顺应性。变异性是指“语言具有一系列可供选择的可能性”,商讨性是指“所有的选择都不是机械的或严格按照形式到功能关系做出的,而是在高度灵活的原则和策略的基础上完成的”;顺应性是指“语言能够让其使用者从可供选择的项目中做灵活的变通从而满足交际的需要”。其中的变异性为交际者进行语言选择提供了物质来源和可能性;商讨性保证了语言的选择不是千篇一律的,而是根据交际策略或试图达到的目的进行选择;顺应性保证了交际者可以进行灵活的选择,以适应语境的需要,并借以达到交际的最终目的。
二、日常生活中的语用失误
有着不同文化背景的双方,通常会按自己的价值文化观来评判对方的行为,那么话语双方就极有可能在跨文化交际中遭遇语用失误。如中国人用“老”称呼他人来表示一种尊敬和友好,“老张”可能只有三十或四十岁,而“张老”则可能是一个七八十岁受人尊敬的长者。而在西方文化中,女士年龄是个人隐私,称呼中有“老”,方会被人理解成岁数大。可见,语用失误既可以以言成事,又会造成交际双方不和谐的关系。
每一种文化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价值取向,以中西国家文化背景为例:中国人常常感到美国人不够热情。比如以接机为例,中国人下飞机后会谦虚的表示:“旅途不太累”。而美国人并不懂中国自古以来的谦虚文化,会在听了笑笑而已。
那么中国人就会对她的回答感到很意外,觉得没有收到重视。后来,在餐桌聚餐谈话时,主人对大学毕业不久的中国翻译说:“你的英语很好。”女翻译谦虚的说:“不不,我的英语不好。”主人感到迷惑不解。
在以上例子里,中国人认为美国人不懂应有的寒暄,而美国人则认为翻译者不够诚恳。从而引起了交际上的失误。上述两种回答引起不同的反应是由于双方语言习惯不同。他们都根据自己的文化语言习俗去理解别人的说话。因为在中国五千年的文化里,谦虚是一种美德,骄傲使人退步,听到赞扬时,第一反应往往会谦虚自贬。而西方国家却没有这样的语言思维习惯,对别人的赞美常常是欣然接受。所以,这里的语用失误是由中西方国家不同价值观引起的,西方文化的思维模式注重逻辑,而东方文化的思维模式则表现在自觉整体性上。
三、英文广告翻译中的语用失误
在广告语言中,广告商为了既能节约时间、空间,又能增大信息量,从而达到低成本、高回报的目的,或者为了增强广告的美感,吸引顾客,常常使用含糊、笼统、不确定等“犹抱琵琶半遮面”的做法,激起广告受众的好奇心和他们对诉求商品了解的欲望,从而达到促销商品的目的。这种表达方法的吸引力在于受众方无法按语言的字面意思去理解,转而探求语言背后的隐藏含义,在这种探寻理解的过程中,受众方对诉求商品的性能也得到了了解。
比如说对一则公益广告的翻译,“thieves love crowds; watch your wallet, bag, camera.....”,如果我们直接用直译的方法来翻译此广告,则为:“小偷喜欢拥挤的人群,请注意你的钱包、手袋和相机。”这就使得汉语读者感觉有些古怪,不对胃口。因为英语中是以提醒顾客从自身保护入手,而汉语习惯于从注意可疑人员方面入手,所以可以简单译为“谨防小偷”。
总之, 在跨文化交际中, 语言的运用既要遵循语言本身的规则,又要遵循文化规则。文化差异是跨文化交际中语用失误的主要原因,只要各民族的文化没有达到完全和谐与融合,就存在跨文化交际的语用失误。跨文化交际的语用失误必须依靠交际者交际能力的不断提高去解决, 通过提高跨文化交际者的交流能力, 使交际的双方都能懂得“什么时候该说话,什么时候不说,说的时候说什么,对谁说,什么时候、什么场合、以什么方式说”,以达到更好的沟通。
参考文献
[1]何兆熊.语用学文献选读[C].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3
[2]王建华.语用学研究的探索研究拓展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9
[3]VERSCHUEREN J.Understanding Pragmatics [M].London:Edward Amold,1999
[4]王寅.语义理论与语言教学[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1
[5]BURNS L C.Vagueness:an investigation into natural languages and the Sorite Paradox [M].Netherlands:Kluwer Academic Publishers,1991.
[6]刘文光,项义军,张晓明.国际贸易实务[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7]王宗炎.自我认识与跨文化交际[A].北京: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