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建筑施工企业供应链管理在“营改增”背景下的对策分析

2019-09-10雷琪

中国房地产业·中旬 2019年11期
关键词:建筑施工企业对策分析营改增

雷琪

摘 要:在生产制造的行业内,供应链已经开始了精细化管理的模式,而将这一精细化管理的理念引入到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具有很强的实践意义。良好的供应链管理能够有效控制财务风险、降低成本等。特别是在“营改增”的时代背景下,它有助于施工行业改变原来的粗线条管理模式,逐渐将管理走向精细化。本文先介绍了“营改增”对建筑施工企业的供应链管理造成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一定的應对措施,旨在为建筑工程施工行业的精细化管理提供一定的指导。

关键词:建筑施工企业;供应链;管理;对策分析

目前,在我国的建筑行业内,供应链管理的案例少之又少,基本上在供应链管理方面的研究还停留在理论的层面上。对建筑工程施工企业进行供应链管理,需要从预测市场的实际需求、工程管理、合作关系管理等多个方面的入手。在“营改增”的大背景下,如何积极应对政策上的变化来为企业创造更多的利润,是供应链管理工作中面临的主要难点问题。本文对供应链管理的各个环节进行了梳理,并且提出了有效的应对措施。

一、“营改增”为建筑施工企业的供应链管理带来的影响

(一)合同管理

对于实施建筑工程施工的企业来说,通常施工周期较长,因此,可能出现“营改增”政策正式执行之前签署合同,在“营改增”政策执行之后才开始实施施工。根据相关条例的规定,可以选择传统计税以及简易计税两种不同的方式。所以,通常情况下,“营改增”的政策执行不会对跨度比较大的合同产生大的影响。“营改增”政策执行之后,建筑合同、购销合同等受到比较大的影响。比如在为建筑合同拟订对应的报价标书时,需要采用价格与计税分离的方式,这样的新机制可能实现对施工企业赋税的转移,这主要受到施工单位价格谈判的能力。新的运行机制对中上游的企业产生了比较大的积极影响。

(二)采购管理

建筑工程施工所需要的材料的采购环节目前并未得到规范,长期的供应与需求的关系很难建立起来,往往是小批量的采购。在进行材料购买时,被放在首要位置上的是价格而不是质量,这使对后续的施工过程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同时“营改增”政策实施之后,政策将主要进项来进行税务抵扣,借助对发票的有效管理来对采购环节进行管理。

(三)财务处理

从本质上来讲,增值税与营业税分别属于价格外和价格内的税收形式,对两者进行成本核算时会存在比较大的区别。整体上来讲,营业税的核算科目比较少,操作起来比较简单,只涵盖着应交的税费以及附加值两个方面的内容。但是核算增值税时就比较复杂,需要涵盖着应交的增值税额、待抵扣的税额等多项内容。“营改增”政策正式运行对整体财务指标造成了比较大的影响。首先,价格的指标被降低,当“营改增”政策被实施之后,营业收入并不直接反应含税的价格,当款项相同时,收入指标被降低。同时,利润体系也处于不断变化中。在进行生产时,采购的成本与价税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站在理论角度上进行分析,成本并未得到降低。

二、建筑施工企业供应链管理对策分析

(一)合同管理对策

在“营改增”的背景下,对于存在跨期的合同,建筑工程施工行业内的企业需要首先对当年的合同内容进行整体梳理,需要备案的务必做好相关的备案工作,确定纳税的具体时间。特别需要注意的是,新项目与老项目需要采取不同的核算方式,以此来有效降低纳税工作的风险。对新签的合同进行管理时,建筑施工企业需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首先是对价税分离的理念进行提倡并且促进实施,为了避免为企业带来更多的税收压力,需要在对工程进行造价的过程中建立起有效得价税分离的机制。其次,对投标以及报价的体系进行更新。为了能够与“营改增”的政策内容相符,需要对整体的报价体系进行有效调整。比如对原来的定额模式进行调整等。同时,在对合同进行签订时,需要注意纳税时间等关键性的因素。在“营改增”的大背景下,需要不断对自己内部体系进行调整,以此来更好地适应政策的需求。

(二)采购管理策略

进行采购管理时,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入手,首先需要做的是对供应商做出严格筛选,建筑施工材料对质量要求比较严格,所以供应商应该具有相应的生产资质并且规模比较大,能够稳定供应材料,同时综合考虑价格等成本因素。其次,是对劳务成本进行抵扣操作。目前,增值税得抵扣政策还不完善,建筑工程企业在选择劳务公司时,需要尽可能选择能够开具发票的单位。同时,需要合理地规划有形资产购置顺序,这需要对整体得状况以及实力情况进行提前分析。

(三)财务管理对策

为了进行有效的财务管理,施工企业首先需要将税务的筹划作为入手点,不做糊涂账。注意成本核算的条理性,依据施工企业的真实状况来确定如何选择计税方式。其次,需要对纳税的时间进行明确,并做好工作计划,赋税的时间对企业的资金流向有着很大的影响。施工企业需要提前对各类发票以及收据的开具节点进行梳理,将流程进行细化,实现对整体纳税工作时间的有效安排,这也是开展后续工作的前提条件。涉及到预付款得项目,当企业收到预付款的当天就定义为纳税的义务时间。与此同时,需要加强对异地核算的建设力度,由于施工企业本身的特征,对异地项目进行核算时存在一定的难度,但是施工企业需要意识到这是非常重要的工作环节,需要不断提升财务信息的共享,提升财务管理力度,提高企业的供应链管理质量,为施工企业更好地开展建设工作奠定坚实基础。

三、结语

随着“营改增”的落实,建筑工程施工企业供应链管理的各个环节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本文对合同管理、采购管理以及供应链管理等受到影响的环节进行了分析,并且提出了针对性的应对措施,不断顺应政策的要求做出恰当合理的调整,提升建筑施工企业的整体供应链管理质量,为整个行业的快速健康发展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邱涛.供应链视角下的建筑施工企业成本核算与管理研究[J].财会学习,2019(18):149-150.

[2]戴毅.建筑施工企业供应链融资管理分析[J].会计师,2018(18):39-40.

[3]白冬梅.建筑施工企业供应链管理在“营改增”背景下的对策分析[J].财会学习,2018(02):156-157.

[4]马伟欣.“营改增”背景下建筑业供应链管理的应对策略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6.

猜你喜欢

建筑施工企业对策分析营改增
建筑施工企业全面预算管理难点及信息化解决方案
建筑施工安全成本及优化和控制
浅析营改增后建筑施工企业的问题分析与应对策略
重大疾病保险的产品定价和产品设计风险管理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