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块头,大智慧

2019-09-10高靖

新教育论坛 2019年10期
关键词:习作教学应用策略微课

高靖

摘要:当前,我们已进入“微”时代,小学也刮起了一阵“微”教学。针对小学生习作前生活积累差异、课堂教学时个性化指导缺失、集中批改反馈滞后的种种问题,本文笔者论述了在习作教学中巧用微课,利用素材积累、经验调动型微课进行习作前的准备。通过重点突破、补充学习型微课为学生个性化课堂辅导,用即时、全面反馈型微课改善习作的评价。通过上述多种微课的应用,最终使学生更好地悟出习作之道,提高习作水平。

关键词:微课;习作教学;应用策略

一、无奈的叹息

“学生怕写作文,教师怕教作文。”这是我们常提起的话。作文教学工作量大,学生习作能力提升却不快,这些问题一直困扰着我们教师。几经思考和分析,结合自身的教学经历,笔者认为原因由以下几点:

(一)学生的生活积累存在差异

每一个学生都是千差万别,学生的家庭情况、学习环境有差异,学习的兴趣、积极性也有差异,这些都使得学生的所见、所闻、所想不同,学生的生活积累自然也存在差异。

(二)教师的习作指导缺乏个性化

传统的课堂习作指导,由于时间有限,很难让每一个学生根据自己的需要如点播一样,随时倒带、停滞。有的学生学习速度慢,课上听过的讲解后,需要教师再从旁协助,才能慢慢领悟其中的要领。

(三)大班的集中批改反馈滞后

通常在大班化教学中,学生习作本上交到教师批改反馈的周期比较长。等到讲评时,学生的记忆点已经模糊,很难做到习作评价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二、应用策略

(一)聚微成塔---指导充分的习前准备

根据学生需要,将教材中每个单元习作前的指导制作成一个个相应的微课,学生可以在习作前有计划地准备习作素材,调动已知经验,为新课的学习做好充足准备。

1.积累习作素材

叶圣陶先生说:“生活如泉源,文章如溪水,泉源丰富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可见,生活是学生获取灵感、积累素材的直接来源,微课的素材可以是微电影,影视片段,还可以是随手拍摄的DV等,通过教师的处理,便可再现情境。

在教学人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园地四中《观察日记一则》这一内容,笔者制作了一个如何孵豆芽的微课,图文并茂地讲清孵豆芽的材料准备、时间步骤和注意点,放入班级QQ群空间,学生可以阅看豆芽孵好的全过程。学生兴趣盎然,微课让学生有了这样同亲临般的观察、体验,为后续课堂的交流和指导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2.调动已有经验

在习作之前,我们教师往往根据单元习作要求让学生大致构思一下自己的习作框架。但事实上,多数学生还处在学习习作初始阶段对段落篇章架构和已有知识的选择还尚欠缺,仅仅凭一课时的学习很难做到人人落实。

在教学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园地三中《写一则童话》,面对“选择几种动物编写一个童话”这样宽泛的要求,学生往往无从入手。笔者是这样設计的:制作了2个关于“童话结构”的微课,一是“单线型”:借助故事《小红帽》《渔夫和金鱼的故事》《小壁虎找尾巴》等,让学生了解童话单线结构(主人公---遇到问题和危险---怎么做---美好结局)。二是“反复型”:唤醒学生已有的阅读《小熊住山洞》《七颗钻石》《逃家小兔》,了解童话并列式和递进式的童话结构。有了这样的经验,在上习作课时,笔者发现完全不需要帮助学生“议思路”,学生的思路自然打开。

三、微言大义---设计个性化的课堂教学

每一篇习作的指导,都有一个重点教学目标,但每一篇习作的完成,却需要多种习作能力的共同参与。而班里每个学生的习作能力水平不同,呼唤着个性化的课堂指导。微课,恰好可以实现这一点。

1.突破重点

在设计教案时,往往讲究一堂课重点解决一个问题。比如在教学人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园地一中《丰富多彩的课余生活》时,面对如何把过程写清楚这一教学目标,笔者尝试把班级里举行的演讲比赛、故事比赛、诵读比赛等活动,通过剪辑制作为微课视频。当这些活动重现于学生面前时,感受的再现有了很大的帮助。在此基础上,我们再把微视频对焦于某一特定的活动,如:播放拍皮球比赛视频。让学生明白所谓的“清楚”,就是把拍球时的动作分解细化、拍球时的表情、同学的反应等都要关注,然后引发思考:你还想起了哪些课余活动?怎样把过程写清楚?有了以上的微课,通过交流讨论,学生的习作描写就会更容易。

2.补充学习

我们可以将学生出现的非共性问题和本课的重点学习目标形成微课序列,作为补充学习内容。这样,学生就可以按需索取,实现课堂上的个性化教学。

在教学上述提到的习作《观察日记一则》,除了把“自己最感兴趣的内容写清楚”这一教学重点外,日记格式的复习、观察素材的选择、日记篇章的构架等都可以制成一个个微课,学生有疑问时,可以自行菜单选择。教师则可以查看重点学习目标的落实情况,为及时的反馈作好准备。

四、防微杜渐---反馈有效的习后评价

习作指导课结束后,教师面临着评改作文,甚是苦恼。当我们埋头苦干,把许多时间花在了习作批改、评语的环节上,耗费大量的心血,到最后发现实际效益却是微乎其微,学生习作反馈的及时性和全面性都无法保障。微课,正好可以弥补这一遗憾。

1.及时评价

学生习作的速度有快有慢。一次习作,有的学生20分钟就完成,也有的学生可能才写了一半不到。我们教师可以在巡视学生完成情况时,从写的快的学生处及时发现问题或者优点,通过现场拍摄学生习作的照片,并利用编辑软件及时生成微课,让后续的学生尽量避免同样的问题出现。

2.全面反馈

习作批改之后,传统讲评随之结束,师生之间的交流也往往结束,学生的记忆变得比较零散。在习作结束后,笔者往往会制作一个“作文秀”微课,鼓励学生给同学的佳作“点赞”或是“评论”。根据班级内点赞人数和评论内容,选出“最佳文采奖”、“最具创意奖”、“最佳评论员”等展示。此外,我们也可以将批改好的各类习作进行分专题点评,形成一个个“病历档案查询”微课。学生可以自行点播查看留言自己的收获。在复习习作时,学生又可以便捷调用这些信息,以防微杜渐。

参考文献:

[1]胡铁生. 微课的内涵理解与教学设计方法[J].《广东教育》(综合版),2014,(4).

[2]朱水根.新课程小学作文教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20-94

[3]金隆.翻转课堂与微课程教学法[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85-248E172B383-887F-4EAB-A2A1-1F6C5339B910

猜你喜欢

习作教学应用策略微课
微课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与反思
微课在初中英语课后作业中的应用
微课在心理健康团训师培养中的应用探讨
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微课”教学模式的探讨
分析新课程背景下小学高年级习作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提高习作教学有效性的策略与研究
小学高年级语文习作教学有效性的探讨
学生习作难题之解决策略
小组活动在初中音乐课堂中的应用
试分析高中化学教学中概念图的应用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