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军校大学语文课程中爱国主义精神的传承与构建

2019-09-10王颖

新教育论坛 2019年10期
关键词:爱国主义精神

王颖

摘要:习近平总书记曾说:“在中华民族几千年绵延发展的历史长河中,爱国主义始终是激昂的主旋律,始终是激励我国各族人民自强不息的强大力量”。军校教育更要时刻以爱国主义教育为育人目标,在培育高知识、高技能军事人才的同时,始终以红色精神、爱国主义精神为教学引导。军队院校教员应自觉把握时代脉搏,巧妙结合课程自身特点属性,将爱国主义精神贯穿始终,人文学科教员应从教学准备、课堂设计、课外实践等多个教学层面构建具有深沉爱国主义情怀的课程教学。

关键词:“三个面向”;军校教学;爱国主义精神

习近平总书记曾说:“在中华民族几千年绵延发展的历史长河中,爱国主义始终是激昂的主旋律,始终是激励我国各族人民自强不息的强大力量”。军校教育更要时刻以爱国主义教育为育人目标,在培育高知识、高技能军事人才的同时,始终以红色精神、爱国主义精神为教学引导。

爱国主义旗帜、深沉而强烈的民族认同,是革命军人必须具有的精神气质,实际上,人文教育与政治理论教育是遥相呼应、相得益彰的。[1]在军校教学中,人文学科尤其是大学语文课程具有传承爱国主义精神的天然优势。下面,本文将围绕三个问题简要讨论爱国主义精神在大学语文课程教学中传承与构建,敬待方家指正。

一、教材解构需有鲜明爱国主义导向

习主席提出,要坚持面向战场、面向部队、面向未来,深化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三个面向”重要指示,深刻阐明了军队院校建设发展带根本性方向性全局性的重大问题,为深化军事教育训练指出了方向。[2]目前,军队院校使用的大学语文教材多为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出版的、王吉尧、何静主编的《大学语文》教材。其特点是:一、紧贴教学大纲。教材严格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进行编写,将教学大纲中的知识点做了全面的覆盖。二、知识与技能并重。王吉尧版大学语文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将写作与演讲这种实用技能的培养作为人才建设的主要内容。

教学准备是教材重构的过程,无论教材如何完善,教员备课的过程都要对教材进行解构与重构。王吉尧版《大学语文》作品选读部分将文学作品按照体裁分为三大诗歌、散文、小说三大类,每一类型中按照时间顺序依次编写,从教材选取的篇目可以看出,编者尽可能的凸显了军校教学中应体现的人文精神。如《诗经》本分选取了《小雅·采薇》《秦风·无衣》,散文也多有涉及军事内容的名篇。尽管如此,教员在实际教学准备中仍应当对教材进行合理的解构与重构,如《诗经·小雅·采薇》是一篇表达厌战情绪的诗歌,教员可根据实际情况选择略讲或不讲,而应以《诗经·秦风·无衣》中慷慨激昂的战斗精神为授课重点,激发学员的战斗精神,其他篇目也是如此。

此外,除了对具体篇目进行解构与重构,大学语文教学还应紧紧围绕爱国主义精神这一主题,建立有完整逻辑指导性的人文精神体系。在实际教学中,教员才解构教学篇目的基础上,应以爱国主义教育为主线,加强学员人文精神建设。通过作品选读,以中华民族的心路历程,以先哲们在我们民族灵魂深处留下永恒的文化基因、心灵密码,熏陶、点染、引领、塑造学员、把军校学员的爱国主义建立在中华民族历史文明的广袤的精神空间、文化信念的基础之上,这是军校人文教育必须肩负起的、必须坚守和弘扬的。[1]

二、课堂设计应凸显爱国主义精神

习总书记曾一针见血地指出,新闻舆论工作处在意识形态斗争最前沿。任何信息的传播都具有选择性、倾向性和价值判断,那种倡导新闻“绝对自由”的说法,在现实的传播实践中是不可能存在的。军队新闻工作者在新闻报道实践中,要毫不犹豫地抓住军队的中心工作,围绕部队建设开展新闻报道,牢牢把住新闻的意识形态关。[3]要讲好强军故事、提升军校学员新闻素养应紧抓三个关键。

首先,紧抓意识形态,提高军校学员基本新闻素养。随着数字技术的不断发展,广大官兵的信息获取途径发生了较大变化,网络等新媒体成为意识形态领域斗争的前沿阵地。军队新闻工作者需要加强自身的思想政治学习,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做到坚定信仰,时刻以有灵魂、有本事、有血性、有品德的新时代革命军人标准来规范自己的言行。[3]其次,把握时代脉搏,在新闻教学材料中凸显爱国主义精神。新闻最重时效性,教员在新闻写作教学中,要注意新闻报道的立意,时刻将爱国主义精神贯穿其中,培育学员军队新闻宣传的自觉意识。最后,鲜明价值导向,在新闻写作实践中贯穿爱国主义精神。新闻写作是一种技能型习得,理论讲授与课后实践缺一不可。在课后实践中,我们仍要坚持以鲜明的爱国主义导向为引导,让学员在新闻写作实践中自觉地贯彻爱国精神内涵。

三、爱国主义教育要紧跟时代、勇于创新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数次强调“创新”对中国全面深化改革和发展的重要作用。“变革创新是推动人类社会向前发展的根本动力。谁排斥变革,谁拒绝创新,谁就会落后于时代,谁就会被历史淘汰。”

为保持军校爱国主义教育的创新性,教员在教学过程中要自觉树立创新性思维。大胆尝试新的教学设计及MOOC翻转课堂等新的教学手段,不要将爱国主义教育变为老生常谈。通过经典重构、新信息技术引用等手段,让爱国主义教育紧跟时代步伐。如在军事公文写作教学中,摒弃传统的课上教学—课后练习的方式,改而使用机房教学方式,让学员现学现写现评,提升学习效果,让课堂所学成为基层所需。以提升教学效果为指向,鼓励学员勇于创新。

在国际形势风起云涌的今天,要培养出合格的新型军事人才,爱国主义精神这面旗帜更具有不可动摇的地位和价值。军队院校教员应自觉把握时代脉搏,巧妙结合课程自身特点属性,將爱国主义精神贯穿始终,人文学科教员应从教学准备、课堂设计、课外实践等多个教学层面构建具有深沉爱国主义情怀的课程教学。以“三个面向”重要指示为指引,在教学中自觉融入爱国主义精神,为强军事业添砖加瓦。

参考文献:

[1]肖伟,刘冬梅,刘霜.努力加强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军校人文教育[J].语文教学通讯,2011(第7-8月):7.

[2]周炎明,徐丙树.坚持“三个面向”创新院校教育[N].解放军报,2016-9-27(第06版).

[3]刘新,王玉山.用习近平新闻思想指导军队新闻报道[J].军事记者,2018(10).

猜你喜欢

爱国主义精神
屈原《离骚》的思想内容分析
抗日战争所传承的历史精神
从五四运动理性思考中国青年的爱国主义精神
刍议初中英语教学活动中的“立德树人”
试论新形势下大学生爱国主义精神的培养
探索东北中山中学抗战流亡史的现实意义
新课改背景下初中历史课上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途径探讨
浅谈博物馆爱国主义素质教育的开展
爱国主义精神发展中儒家忠德思想的价值分析
洒洒千言,荡气回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