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财务共享中心的财务管理水平提升探讨

2019-09-10谌礼明

商讯·公司金融 2019年10期
关键词:财务共享中心信息化高校

谌礼明

摘要:经济社会的不断进步发展,也推动了我国财务管理事业的进步,财务共享中心也作为新兴的事务应运而生,为财务管理工作的发展带来了更多的便利性和高效性。在这一背景下,高校内部财务管理也逐渐信息化,发展起来财务共享中心模式,但是目前阶段我国各高校的财务共享管理还存在着一些问题亟须改善。本文针对高校在实施财务共享中心管理过程中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一些解决措施,希望能够为我国高校的财务管理水平提升做出一些努力。

关键词:财务共享中心:财务管理水平:信息化:高校

一、引言

财务共享服务中心源于20世纪的80年代中期,并于21世纪初在我国逐渐发展起来,是一种财务管理的新模式,实现不同地点实体的会计业务在同一个共享服务中心进行记账和报告,而不需要在每个公司和办事处都设置会计部门,也能够保证会计记录和报告的规范性和统一性。财务共享服务中心模式的发展是建立在日益发展的信息化技术和互联网技术之上的,实现财务服务的信息化和专业化。我国在2014年印发了《关于全面推进管理会计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文件,对各个集团和企业建立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做出了指导和鼓励,这对主体的财务管理活动提供了更加全新、高效的管理方式。财务服务共享中心在高校财务管理系统的引入也具有广泛的前景。

二、高校财务共享服务中心模式的特点

(一)专业分工性

高校建立财务共享服务中心需要将信息模块和高校的财务核算进行有效结合,着重强调技能与服务的专业化,在财务共享服务中心会根据不同的专业性要求对支出核算进行专业模块的设置,将不同的岗位、不同的职能分工进行细化分工。例如设置应收账款、同定资产、盘点等模块,由不同的部门设置对财务模块的处理环节进行审核把关,然后归集所有的财务数据提交给共享服务中心,带来财务数据处理加T的规模化效应。

(二)数据整合性

高校财务中心具有数据整合性,能够实现不同地域校区和不同高校之问的数据收集和整合,还可以实现数据的实时传输。在发生经济活动时,形成的每笔凭证和票据都能够通过财务共享服务中心进行传输和纠正,保证每份原始财务数据的真实性和准确性,减少由数据校对带来的成本增加和资源浪费,大大降低财务数据处理成本,也增强了财务数据的标准和一致性,有利于高校进行财务数据的宏观分析。

(三)服务高效性

高校的主要职能是进行教学和科研,但是其还具有显著的社会服务功能,高校内部的财务管理部门是为高校的教学和科研运行服务的重要职能部门,能够为高校的降低成本,提高科研经费运用效率提供重要保障。实施财务共享服务中心模式,能够实现财务管理部门的扁平化运营,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管理者能够直接对接各个部门和小组成员,帮助简化财务管理的流程和功能,降低信息沟通交流的成本和管理中效能的耗散,提高财务管理的效率。

三、高校发展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重要意义

(一)有利于规范高校内部管理

随着高校发展规模的扩大和实力的增长,高校的运作和发展模式越来越趋近现代企业。对财务共享中心建设是对全体员工专业技能水平的提升,需要各业务模块在前端按照标准规范化的流程进行,能整合各业务部门人员,有效提高企业内控和运营管理。

(二)有利于高校会计核算的规范化

实施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管理模式,高校的财务管理工作就减少了地域限制,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可以建立起统一的规范化平台和标准,设置专业的模块和领域,实现专业化分工不同地域校區的会计凭证和数据信息会由专业的管理人员进行处理审核,严格制度程序,并且由专业独立的管理人员进行凭证处理可以减少人情、关系带来的财务舞弊行为,更加规范了高校财务会计核算的标准和规范。

(三)有利于高校管理成本的降低

建立财务共享服务中心能够提升财务管理人员的专业技能和熟练程度提升,带来规模效应,减少财务管理人员处理重复繁杂事项的时问,适当减少财务工作人员的数量,降低人力成本。随着财务共享化平台的建立,跨地区财务信息数据的传递更加快捷高效,中间传递的层级也大量缩减,降低了信息传输的成本。在财务共享服务中心模式下,不同采购平台与财务核算系统对接产生的原始单据和审批都可以实现电子签名,有同定的流程和标准程序,只需要操作系统就能够对模式化的财务管理内容进行处理,减少了人为因素对财务信息和管理环节的干扰,降低了寻租行为滋生的可能性,避免了高校内部财务费用的滥用和浪费,降低高校运营成本。

四、改善高校财务共享服务中心财务管理水平的建议措施

(一)整合财务系统进行集中管理

财务共享中心管理模式是依赖现代信息技术实现不同地域和部门之问信息的相互交流沟通与资源共享。因此,高校在实施财务共享服务中心模式时一定要系统整合全校的部门,加强与招生、人事、后勤、科研、教学、学工等部门的对接沟通工作,做好人事信息变更、资产盘点处理、科研经费结算等数据的收集处理工作,实现财务管理信息的公开和共享,让每个部门相关负责人能够便利有效获取相关信息。将高校各个分校区作为一个统一的整体进行规划管理,将校内事务中重复、单一的工作集中到财务共享中心进行统一处理。与此同时需要建立起与财务共享中心职能相匹配的制度对服务中心的职能、具体的业务开展流程和人员培训及绩效考核都做出细致化的规定,方便共享服务中心各个环节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配置模块,形成智慧化信息校同

高校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可根据业务内容将其分为以下模块:学费、供应链、财务、预算、资产、人事、费用报销、资金、影像,高校须对以上模块的内容进行明确的划分并做好授权。高校同时结合业务性并整合各部门需求利用院校信息部或外包开发的软件集成到财务软件上外放接口来避开通用规则而不满足于各院校实际需求弊端,同时将学生各类信息与学生学籍、班级管理、学生欠费、学生宿舍分配、学生食堂就餐、学生物品领用、学生就业、学生图书馆借阅等全部业务数据通过最前端收费将学生信息所涉及的字段全部录入分配到相应职能部门共享。其中供应链模块涵盖了购销存业务,合同管理,低耗、外购物品等各类物资小型实训工器具的订单和出入库管理结合资产管理模块对院校的各类资产进行分类或专项管理,提高院校评估办学水平。

要实现各模块配置并有效运用建设思路。首先,要制定合理,符合院校师生需求的整体信息化建设规划,对各职能部门要做好前期需求调查分析并做模拟测试。其次,抓好信息化组织队伍建设,成立项目执行小组和信息技术培训中心,做到边建设边应用,建用结合,以用促建。再次,要做到合理分配利用学校有限资源,要有持续稳定有效的经费投入。

(三)加强专业技能培训,利用信息化技术

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建设很大程度上减少了财务管理人员以及相应业务部门的作重复性,解放了岗位人员的时问和精力。但是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管理模式是建立在现代信息化技术的基础之上的,需要专业人员进行操作,这就要求财务管理人员和业务人员具备熟练的信息化处理技术,对财务管理人员及业务人员的综合业务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高校要重视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对于提高财务管理水平的重要性,加大对高校财务管理人员和业务人员的业务技能培训,根据不同的业务板块开展分组培训和集体学习。同时,要在校内建立管理绩效考核机制,将岗位技能与年终考评相挂钩,实现工作的更好胜任。

参考文献:

[1]陆珂.财务共享服务中心财务人员的转型与发展[J].财会学习,2018,(30):70-71.

[2]李群.企业集团财务共享服务中心构建探讨[J].财会学习,2018,(25):38-39.

[3]陈翼.“大智移云”时代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绩效评价体系研究[J].会计之友,2018,(16):73-78.

猜你喜欢

财务共享中心信息化高校
月“睹”教育信息化
月“睹”教育信息化
月“睹”教育信息化
“一核三轴”:信息化时代教学管理模式的探索
大数据时代集团财务共享问题解析
财务共享中心模式下的内控深化与实施
论财务共享中心制度及核心系统的构建
大数据时代基于财务共享模式的电子会计档案管理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