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博物馆的文物保护与修复的相关分析

2019-09-10杨华

锦绣·中旬刊 2019年12期
关键词:文物保护博物馆

杨华

摘 要:在现代化社会的发展中,社会各界逐渐认识到文物保护和修复工作的重要性,尤其是博物馆中收藏大量可移动文物,其保护工作需要得到相关管理部门的高度重视。在博物馆文物保护和修复过程中,相关部门需要完全落实库房和储藏空间建设工作,保证空间中的光线、温湿度满足相关要求,为文物保护和修复工作的有效性提供支持。另外,在博物馆条件优异的情况下,可以保留文物的原貌,留存更多的历史信息,文章分析了博物馆的文物保护与修复内容。

关键词:博物馆;文物保护;文物修复

一、引言

博物馆中的文物既为人民群众带来了艺术上美的享受,还有利于人民群众学习历史文化知识,博物馆展览是精神文化建设中的关键。在博物馆管理工作中,相关工作人员需要明确自身的岗位职责,引进更多先进的设备,将其应用到文物保护和修复工作中,政府部门也需要向博物馆拨付更多的资金,用于文物保护和修复工作技术支持,有效地改善博物馆的保藏条件。基于此,文章介绍了文物保护和修复的相关内容,阐述了博物馆文物管理的重要性,分析了博物馆的文物保护与修复现狀,总结了相应的措施。

二、文物保护与修复的相关内容

文物的本质是人类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是历史发展过程中的产物,其主要是在历史的发展中人类生产生活过程中遗留的物品。在自然状态下,文化是不断改变的,文物保护和修复是针对具备一定历史价值、文化价值、科学价值的历史遗留物实行的一系列保护措施,有利于收藏和防范文物病变,并针对有问题的文物予以修复。在人类物质文明的快速发展中,人民群众越来越注重文物保护工作,尤其是不可再现、特殊性的历史文物,这就使得陈列和保管文物的博物馆得到了大家的关注[1]。同时,我国政府部门针对博物馆的实际情况制定了相应的制度,各个地区的博物馆配备了专业的文物工作人员,并引进了很多现代化设备,为文物保护和修复工作提供了便利。在新时期的快速发展中,我国很多地区建设了民间博物馆,博物馆的参观人数日益增加,这就需要博物馆工作人员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技能。但是,疆内很多博物馆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相对较低,缺乏相应的专业人才,导致博物馆文物和修复工作受到一定影响,很少有博物馆配备文物保护和修复相关的设备。另外,在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中,专业文物研究人员通过探索,提出了“修复为辅、预防为主”的预防性文物保护理论,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博物馆工作的整体效率,减少了文物损坏问题的出现,为文物保护和修复工作的实施提供了保障。

三、博物馆文物管理的重要性

(一)为文化传承提供支持

在博物馆文物保护和修复过程中,文化管理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博物馆文物历史比较悠久,具有无法估量的价值。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历史优秀的文物能够传承并承载文化信息、中华传统文化,但历史无法重演。因此,大家在了解历史的过程中,需要先了解历史遗留的文物,在研究和鉴赏遗留文物的过程中,可以发现历史文化的痕迹,在文物承载文化的过程中感受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这样人民群众才能够认识到文物传承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因此,博物馆文物保护管理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二)具有教育作用

文物保护和修复工作的有效实施,既能够满足文物保护的需求,又能够保留文物自身的信息和文化内涵,在人民群众了解、学习和传承历史文化和精神财富中发挥着十分重要作用。同时,在历史文物保护和宣传过程中,大家往往会将历史文物的精神文化保存下载,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到博物馆进行参观和学习,领略历史文物带来的优秀文化和精神,净化学生的心灵,丰富学生的内涵,充分发挥出博物馆的教化作用,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例如,博物馆展示了蒙古族的衣食住行、生产生活、宗教信仰和文体娱乐等,学生通过观赏认识到蒙古族文化的特点,发挥出思想教育的重要作用。

(三)有利于开展科学研究工作

在博物馆文物管理过程中,文物文化信息中涉及大量的历史信息,社会各界越来越关注文物研究工作,在历史文物研究过程中,研究人员可以根据文物遗留的历史信息推断出文物的年代,更加了解文物所处年代的艺术、经济和政治发展等情况,更加深入地了解我国的传统文化[2]。因此,文物具有很强的文化价值,为科学研究工作的持续、稳定发展提供了支持。

四、博物馆的文物保护与修复现状

首先,在现代文物保护和修复工作过程中,部分人员缺乏对这一工作的重视,未针对文物保护和修复工作投入更多的关注度,导致文物相关的基础设施相对落后,严重影响着文物保护和修复工作的有效开展,使得文物保护和修复工作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无法利用现代化基础设备解决文物保护问题。现阶段,我国面临很多文物损毁的问题,严重影响着历史文化研究的准确性。因此,基础设备不先进、不完善直接影响着博物馆文物保护和修复工作的有效实施。其次,通过分析和调查各个地区博物馆的实际情况发现,很多博物馆文物陈列和保管工作不够完善,从技术角度进行分析,很多博物馆展馆的温度、湿度、光照等自然因素缺乏一定的科学性,这就需要大量的基础研究、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和强化文物保护工作。最后,相关部门需要根据博物馆文物保护和修复工作的相关内容、特点和要求,建立完善的馆藏文物保护体系,但很多博物馆工作人员的文物保护意识薄弱,未根据自身的岗位背景做好文物保护工作,还有很多博物馆往往会盲目陈列藏品和文物,缺乏相应的保护措施,各个岗位职责划分不够明确,严重影响着博物馆文物保护和修复工作的顺利开展,为博物馆建设和各项工作的实施带来了不利影响。

五、博物馆的文物保护与修复的优化措施

(一)提高博物馆的文物保护意识

在博物馆的文物保护与修复工作中,相关部门需要针对博物馆工作人员定期开展相关的培训工作,使其树立文物保护意识,在实际培训过程中,还需要针对博物馆文物的基础知识讲解文物保护工作,如展品历史价值、艺术性和保藏制度等,定期开展博物馆工作人员考核工作,提高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另外,在博物馆展示文物的过程中,工作人员需要观察文物受环境影响的变化情况,深入了解文物,在出现细微文化的情况下,及时地上报并解决,如壁画褪色、文书虫蛀、霉变、破损等,为文物保护工作质量的提升提供保障。

(二)加强博物馆文物管理力度

在博物馆文物管理工作过程中,相关管理人员需要明确文物保护和修复工作的内容和要求,将其作为重点工作,认真记录博物馆文物的入库信息、保护与修复信息等,深入贯彻并落实博物馆文物安全管理制度,并按照工作流程研究文物和举办展览,科学保护、收藏与运输博物馆文物。不断完善博物馆管理工作流程,优化博物馆文物管理的标准,将各项管理职责落实到个人身上。同时,博物馆管理部门需要严格按照清查和整理工作要求,制定相应的工作条例,实行全天候巡查工作,利用文物保護、监测系统提高博物馆文物管理和保护工作的整体水平。例如,故宫博物馆通过和华为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共同打造了“5G智慧故宫”,强化了故宫文物出入库、修复、运输和展览等各项安全管理力度,各个国家的文物医生和考古专业能够远程进行文物修复会诊、考古调查等工作,为文物鉴定、保护和修复工作提供了技术支持。

(三)合理地编写文物保护方案

在博物馆文物管理过程中,相关部门需要合理地制订文物保护方案,目前很多博物馆制订了文物保护方案,但在实际应用过程中,普遍存在文物保护方案不合理的问题,且未严格按照文物保护方案的标准要求开展文物保护工作,为文物保护管理工作带来了一定的难度。另外,在博物馆文物保护和修复过程中,相关部门需要制订相应的目标,认识到文物保护方案的重要性,根据文物保护和修复工作的实际情况编写方案,明确文物保护的权责关系,明确文物保护的基本流程和标准要求,实现文物保护方案的有效实施。

(四)改善文物的储存环境

在现代化博物馆文物保护工作中,需要根据文物种类、材质,合理地选择库房的储存环境,将文物保护标准和规定作为参照指标,优化文物存储环境,针对博物馆的文物环境进行24小时监控,还需要合理控制博物馆文物储存环境的温度、湿度和光照,避免受温度、湿度和光照等因素的影响,出现文物霉变、腐蚀问题[3]。除此之外,博物馆管理部门需要避免微生物、虫害和有害物质被腐蚀,防范二氧化硫腐蚀书画作品的现象,确保博物馆环境的清洁性,净化博物馆储存环境的空气,降低环境风险问题的出现,为博物馆文物保护和修复工作的顺利实施提供保障。

六、结束语

综上所述,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各界逐渐认识到文物保护和修复工作的重要性。博物馆文物保护和修复工作具有一定的专业性、技术性,在实际实施过程中,需要考察多方面的内容,如博物馆馆长、博物馆文物保护和修复人员等,明确文物保护工作的重要性,深入分析博物馆文物保护和修复问题,强化馆藏文物管理力度,有效地改善博物馆的存储环境,强化博物馆文物安全保护和修复工作力度,建立完善的文物保护体系,为博物馆文物保护和修复工作的有效实施提供支持。

参考文献

[1]闫洪森.试论中小博物馆文物保护与修复[J].文物修复与研究,2016(00):636-639.

[2]李强.探究博物馆文物管理中的文物保护措施[J].文物鉴定与鉴赏,2019(02):144-145.

[3]叶丹.博物馆文物管理中的文物保护措施研究[J].计算机产品与流通,2019(06):270.

猜你喜欢

文物保护博物馆
开启博物馆奇妙之旅
文物保护利用信息化建设研究
展出前的地下博物馆
新时期文物保护项目管理的创新思路
博物馆
地下文物保护首要举措考古勘探程序应前置
当前文物保护工作存在的问题与解决措施分析
分析地方文物管理所文物保护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
浅议文物保护和文物保护意识之间的关系
露天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