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德育管理与教育探析
2019-09-10林丽瑛
林丽瑛
◆摘 要:学校承担着为国家培育人才的重要责任,而学生则承担着建设社会的使命,德育教育一直是学校教育的工作重点,教育的目的是培养能独立思考的、尊重社会公德的劳动者,德育过程只有做到知、情、行的统一才能收到预期的德育效果。本文主要基于学生教育实际,探讨中学生德育教学的管理与教育。
◆关键词:德育教育;示范;体系;模式
德育在学校素质教育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几乎融入学校教育教学的全过程中,与学生日常生活各个方面密切相关,渗透在智、体、美和劳教育的各个方面。在素质教育中,道德教育是于首位的,德育教育贯穿于学生学习生活各个方面,是影响学生一生的重要方面。对学生健康成长及学校教育工作起着导向、动力及保证的作用。老师的一言一行,对学生思想和行为都产生着潜移默化作用。德育教育工作,是班主任及教师教学工作的基本内容,同时,也是老师工作的重要保证。如何在学生群体中有效开展德育教育是教学研究的重要话题之一。
一、树立教师的示范榜样作用
由于教师是既是教育者也是管理者,要经常与学生联系沟通。老师的思想意识、行为举止及道德品质时刻影响着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态度。中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对新鲜事物充满热情和好奇,价值评价体系也不成熟,对事物的评判能力也不强。因此,教师作为学生的直接影响者,要时刻认识到个人行为、举止得体的重要性,也就是,所谓的言传重于身教。初中德育教育工作现在仍处于薄弱阶段,教师要通过定期研讨和培训,更新德育教育理念和巩固教学方法,真正贯彻以学生发展为本冶的教学方针。作为一名教师,不仅是人类文化科学知识的传播者,还是学生人生道路的导航者。与学生朝夕相处,其思想品德和言行举止都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学生。在学生心目中,老师是最直接效仿的榜样。为了充分发挥自身的榜样作用,一方面对学生传授道德规范,另一方面努力加强自己的品德修养,努力做一个高尚的人。在与学生的交往中,严格要求自己,处处以身作则,既重言教,又重身传,努力做学生修养品德的表率。
二、建立完整的德育教育体系
德育教育被师生所忽视,那么在学校角度而言,可以通过建立完整的德育教育体系,并将其归纳至教学要求当中,为保证其效果,可以设置平时的基础考评以及期末的综合考评,对于积极执行学校规定并取得良好的教学成果的班级及教师给予荣誉鼓励。另一方面,在建立德育教育体系的过程中,教师应在教学方案中有所侧重,综合学生应具备的道德品质和学科特点,每一位科任教师承担相应的教学职能,同时,校方需要及时与家长做好沟通,不仅需要通过沟通使家长认识到德育教育的重要性,更要争取到家长在德育教育过程中与校方的积极配合,使德育教育不仅在校园中能够得以开展,更能够渗透到学生的日常生活当中。可以通过别开生面的班队活动,可以挖掘学科自身的教育因素,也可以根据学生个性与心理特征,因势利导,达到各种教育预期目的。
三、构建情感化的德育教学模式
德育在学校素质教育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几乎融入学校教育教学的全过程中,与学生日常生活各个方面密切相关,渗透在智、体、美和劳教育的各个方面。在素质教育中,道德教育是于首位的,德育教育贯穿于学生学习生活各个方面,是影响学生一生的重要方面。对学生健康成长及学校教育工作起着导向、动力及保证的作用。
1.以情育情,以情动人:情感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具有感染性,也就是说,情能动情。即在一定的时间和范围内,情感可以感染到其他的人,使之发生同样的或与之相联系的情绪。学生之间发生矛盾,我们可以围绕着“团结、友情、亲情”进行班级主题活动,促进生生之间情感的融合。当活动进行到高潮时,在黑板上写下“大家庭中的你、我、他”引起了全班同学的情感共鸣。从而让同学们认识到同学间,要互相“包容”,只有团结一心,班级这条“大船”才能顺利到达成功的彼岸。而且,增强了集体的凝聚力,形成团结向上的班风。
2.以知育情,以情促知:我们知道,单纯地对学生说教是不会有好效果的,同样单纯地采用感化而不伴之以说理,也难以使学生产生有原则、有深度的道德情感。“知之深,爱之切”正是这个道理,因此,教师应着力提高学生的道德认知,使他们知道应该怎么做、明白为什么要这样做。也就是说,认知越丰富,明理越深刻,情感就会越深厚。
3.以行育情,以情导行:情感的另一特点是实践性。实践是情感形成和转变的基础,也是摇动情感发展的动力。所以情感教育要从实践开始,在实践中,以行育情,越实践,学生的情感就越深,反过来,情感越深,就越愿意实践,从而形成自觉行为。如在以“爱心献功臣”的活动中,学生纷纷捐款,奉献了自己的一片爱心。钱虽不多,但却体现了青少年对那些出生入死的功臣的崇敬之情和爱国、爱民族的高尚情操。这援助源于他们对功臣的敬仰,使同学们从奉献中体会到自身精神的愉悦。这样,这使整个教育过程都弥漫着一种和谐、融洽、振奋、饱满的情绪氛围。
德育教育,学校要发挥主渠道作用,坚持育人方向,根据学生实际来制订计划、开展活动,充分发挥各渠道优势,学校、家庭、社会相互配合,提高中小学德育工作的效果,实现整体育人的目的。
參考文献
[1]聂焱.浅析中学德育教育下的班级管理[J].考试周刊,2019(84).
[2]胡平华.浅谈中学德育教育工作的思考[J].赤子,2019(21).
[3]杨永军.探究中学班主任开展德育教育的有效途径[J].教育界,2019(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