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居住的地方》建构游戏的开展与推进
2019-09-10苏洁
摘要:随着认知水平的发展,中班幼儿对身边的各种有趣现象、事物越来越感兴趣。他們知道自己所居住社区的名称、地址,但是对于家乡的周边的社区环境了解的很少,《我们居住的地方》这一主题也应幼儿的发展需要而产生了。通过参观自己居住的社区等一系列实践活动让幼儿再次了解自己居住的地方;大多数的孩子对于建筑的结构造起来的原因思考和探索不多。生活中的许多秘密吸引着小朋友去发现、去探索、去了解。我们将通过语言表述、建构表征来萌发孩子们热爱自己所居住社区及周围环境自豪的情感。
关键词:建构游戏;幼儿;推进过程
这是我们班小朋友在《我们居住的地方》主题背景下的建构游戏。
第一阶段游戏情况观察
这两位孩子事先有了一个想法:搭一栋高楼。他们就开始搭建,这是孩子们的描述。
第一层里面是好玩的游戏厅:我们用两块砖平铺做底,六块(两两三等分)竖直围合成墙,还有一面用的是四倍单元积木,再用两倍单元积木盖顶;第二层用来休息的卧房:每边用两块四倍单元积木围了2面,其中一边用单元拱桥架空。并放了一块积木当床。
第三层是用来招待客人的客厅(但是砖块不够了,单元积木也不够了,所以没有拼搭)。
【女孩:“砖块没了。”男孩:“积木也没了。”女孩:“那怎么办呢?”男孩转身去材料区,拿了15个彩色纸杯:“只有这个了。”女孩:“我们在高楼下面搭个沙滩吧。”】我们还在高楼旁边做了一个沙滩,用了彩色纸杯排列成椭圆的沙滩(沙滩是在搭建的过程中偶然形成的小想法)。
分析评价:
孩子有了初步计划的思维先行:搭建“高楼”。孩子们玩积木正处于创构建筑物阶段,他们从玩积木中累积的经验来扩充他们的建构技巧:对称、平衡、围合、垒高、平铺、架空、盖顶等。他们能用砖块和积木搭建了看起来像某种建筑物的东西(会制造艺术表征,并加以描述。)搭建到第二层、第三层的时候由于材料不足,导致搭建无法按照原想法继续进行。孩子们之间有协商合作、描述交流;对于遇到困难,怎样更好地解决问题还是不能连动起来。
策略跟进:
1.游戏后与幼儿互动交流。区域分享交流时,跟孩子们讨论他们的建筑物,并让孩子抛出自己的疑惑,请求其他人的帮助。男孩在分享时说了自己游戏计划,同时也遭到了质疑【为什么没有建到第三层】。男孩转身看着我:“砖块、积木不够了。”“有人可以帮助他吗?”有小朋友:“多拿点积木啊、我看XX的好多的呢。”这时我们抓住了一个小小的资源。在自己遇到困难,可以请求他人的帮助。XX的积木多了,你可以询问是否可以借我点?或者我们可以一同参与搭建某个建构计划吗?营造孩子们在建构游戏中,介绍作品、游戏伙伴、讲述玩法,分享经验,发现问题,适时改进,大家一起和平解决困难的机会。
2.在下个阶段给与支持。大部分幼儿都是通过观察其他幼儿如何搭建,然后自己做好探索准备进入下一个阶段。如果孩子确实需要协助和鼓励,才能发展到下一个阶段的话,可以试试这样的方法:协助幼儿解决问题。坐到受挫的幼儿身旁,支持他去解决难题。例如问他一个引导性的问题:“我们是不是可以找到别的方法,让积木站起来?别的形状的积木是不是可以解决你的问题?”可以展示建筑物的图片并和他讨论,以启发搭同样东西的孩子。有时候,一句鼓励的话或一个小小的建议,就能激发他们的创造力。
3.绘制初步的建构计划。我们建议孩子们把自己的建构想法绘制在图纸上(没有清晰的行动导向而处于一种盲目、无序、混乱的状态,由此造成了时间与精力的诸多浪费),方便孩子们搭建参照。计划可以减少我们各项工作的紧张、忙乱,带来一种和谐和秩序。计划也有助于各种良好习惯的培养。计划便于主观能动性的调动和主体积极性的激发,有着明显的动机作用。学前教育专家提出:“在自由游戏中,教师必须提供适时、适当的帮助,只有这样,游戏的教育作用与价值才能充分地实现与发挥。”
第二阶段游戏情况观察
接着上回我们互动交流:这回孩子们4人在图纸上绘制了计划,开始共同搭建了一座两层的“城堡”。一人细心看着图纸,后来四人共同搭建:“城堡”的入口:两边大石柱子上有“士兵”;用了砖块四周围合、盖顶,建构了“城堡”的主要部分;
在天台上面放了:两排拱形积木,每排三个。天台中央用了:横放长方块、竖放长方块、最后三角块,最后成屋脊。在“城堡”盖顶上方放置了了6只旺仔铁桶,当作“士兵”,站在阳台、天台看守。还有两个四倍单元积木,是滑滑梯。“我要搭一个滑滑梯,我们可以在天台玩,不用走楼梯下去,直接滑下去。”天台造型:经孩子们目测、对比孩子们拼成了模式对称的立体图形。孩子们在天台一侧放了两个四倍单元积木做滑梯。这的确是省力又舒服啊!
“我们可以再城堡后面搭个森林吗?”“图纸上没有啊!”“我们搭一下森林吧!”边搭边说“你看还是蛮漂亮的。”“我可以用纸杯,堆个塔”。孩子们你一言我一语,在与城堡连接的右边围合成了一座森林,孩子们放了辅助物“大树”。森林后面是一座塔。
分析评价:
孩子们这次发起活动,有孩子回应计划,大家协商合作商量完成了一座“城堡”。其中大家萌出许多新的想法与计划不同。
孩子的建构操作中有了模式对称:天台造型、城堡入口、两侧滑滑梯等,通过目测、等距、规律排序等有了一定的数概念、几何和空间的概念。
大家在互相说服、谦让后愿意去尝试和接纳他人建议,并且命名作品“城堡”。他们之间这次有了语言、思维、表情之间的连动价值。要在幼儿兴趣点上不断生成和改进材料,要考虑幼儿的发展水平提供具有层次性的材料,保证每个幼儿都有机会体验成功,都能在原有水平上得到提高,乐于活动。
策略跟进:
1.及时肯定孩子,萌发团结意识。帮助孩子们回顾自己建构的过程,讨论自己做了什么,怎么做的,结果与计划是否一致,分析原因以及下一步要怎样做。
孩子们在分享交流自己的游戏内容时,能很流畅、自豪地说出这次建构的“城堡”。还有其他游戏的小朋友来补充说明了:塔、森林、滑滑梯,后来加入“城堡”的原因。还有人站出来说了自己在游戏中:“我本来是不会加上塔、森林、滑滑梯,可是后来我也觉得好。”说明后来大家在对话中,有效地解读冲突,并不断的调整原来的计划。中班的幼儿发展到了该阶段。
情感支持是实现良好互动的基础。教师的支持不仅是物质上的,更重要的是情感上的支持。当幼儿质疑自己的答案时,教师给幼儿更多的是鼓励和信心,老师鼓励的话语和眼神无疑让他们更有勇气去克服困难,自我实现。
2.围绕游戏问题,引发交流讨论。合作协商解决砖块、积木不足的经验后。我提出问题:“孩子们,你们建构的高楼、城堡很美观、独特,但它们都是独立的。你能帮它们建立关系吗?”孩子们在小组里议论纷纷:“它们有什么关系?”“怎样做啊?”“可以铺路。”“对啊,我们可以一会儿去高楼,一会儿去城堡。”“哈哈,好啊!”
讨论可以是集体也可以是小组的形式,内容可围绕搭建的主题、遇到的问题、解决的方法、幼儿之间的合作能力等。中大班的年齡段可以让他们来发表自己的看法,分享彼此的经验,教师也可结合自己的观察提出有讨论价值的问题。
在以后的建构活动中,我们还要不断探索,寻求方法,帮助孩子们在原有水平上得到提升给予孩子更大更多的自由活动的空间和时间,让孩子大胆想象、操作、嬉戏,积极参与游戏活动,促使幼儿身心和谐健康的发展。
孩子们做了个计划“XX小镇”。他们先在一桌上讨论:“我们搭个超市。”“你先画!我待会儿要铺个马路。”“警察局呢。”“可以搭建我家的小区啊!”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地讨论,并轮流把自己的想法画了下来。
警察局:用小砖块四面围合,单元积木平铺盖顶,上方的前后、左右放了共4个旺仔牛奶桶“士兵们”看守。小区在警察局的后方:围合、垒高、重复、盖顶,一座小区楼完成啦!超市:四周用了砖块围合,对称的拱形大门,里面有纸杯代替当作物品的售卖处。还有“旺仔”收营员哦~二楼是休闲区,有两架模式建构的滑滑梯,休息椅等等。
“你的积木,可以借我先问用一下吗?”“好的。我们的小区快要搭好了,还差一块砖,怎么办?”“在这儿呢。你没看见吗?”“我的超市搭在哪里方便呢?”“我们这里有小区啊!”“我们的马路要到哪?”“小区、警察局、超市。”“我要去超市买东西吃,好饿啊!”“小区靠着超市的,走马路就到了。”“有了警察局,抓走了坏人,我们就更安全了。” “我们这叫什么呢?”“我们住在XX,就叫XX小镇啊!”
孩子们用四倍单元积木平铺了宽宽的马路,在上方架起了一座座吊桥,路旁有大树,交通指示标志,小车…可以到超市、小区、警察局。
分析评价:
孩子们自发起活动,得到了大家的回应。每个人心中都有自己的设计和想法,体现在了他们的“超市、小区、警察局、马路”上。在游戏过程中,孩子们能遵守自己制定的规则进行分工、协作。冲突没有发生,转化成了幼幼之间的交流、互助,体现出了连动的价值。孩子们在建构操作中:搭建了:超市、小区、警察局、马路,运用到了许多建构的技巧。最后命名了作品:XX小镇。孩子们之间有了合作以后,交流互动也多了。在倾听他们的交流中,发现孩子会思考和分析因果。
这次的建构游戏材料也丰富多样了,增加新的配件和辅助道具,幼儿搭建时有更多的创意。问幼儿关于他搭出来的建筑物的类型,以及和建筑物有关的东西时,孩子们都非常的自豪和满意。
策略跟进:
《我们居住的地方》主题已经结束,但我们在建构区的探索和发现仍在继续进行中。《纲要》中指出: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建构区活动的环境创设要根据教育目标、教育内容的具体要求以及幼儿的年龄特点来做整体的安排,一切从幼儿的水平和发展需求出发,让幼儿做主,让幼儿成为区域的主人。
1.呈现墙面与幼儿的参与性、互动性。教师在引导幼儿建构“我们居住的地方”的活动,可先在建构区空间和墙壁展示与之相关的资料、照片、幼儿的建构作品以及幼儿自己设计的建筑平面图。在活动中,能力一般的幼儿将会看着墙饰上的作品图片进行模拟拼搭,能力强的孩子会根据自己设计的平面图进行创造性的拼搭,这样的环境满足了不同水平孩子的需要,幼儿还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自主补充图片,调整和增减材料,真正让幼儿与幼儿产生一种无声的语言。
《纲要》中指出:幼儿园的教育活动是教师以多种形式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幼儿生动、活泼、主动活动的教育过程。因此,在新课程理念下教师对建构区幼儿的活动情况进行多维度的讲评,对幼儿建构水平的提高以及建构活动内容的深入开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2.多角度、多样性讲评。多角度的方式能从多方面反映幼儿的游戏状况、发展变化等,能兼顾到群体需要和个体差异,使每个幼儿都能获得成功感,有利于激励幼儿。可以围绕活动规则进行讲评:帮助幼儿逐步形成各种规则意识,养成好习惯。例如:今天谁在建构区拼搭时声音小?哪一个小朋友在活动结束后玩具收拾得最快?谁在活动区中懂得协商合作?谁将建构玩具分类最清楚、摆放最整齐?
多样性讲评通常采用集体形式,利用讲解演示、介绍材料的拼搭方法,并适当提供一些范例,引发幼儿学习他人成功经验,激发同伴之间的学习兴趣;可根据幼儿的兴奋点产生新的主题新项目。要多问幼儿:“你在建构区学会了拼搭什么东西?跟谁学的?”请大家来说一说:“今天我拼了什么?我们这组玩得怎么样?我觉得××小朋友玩得好还是不好?谁玩得好?为什么?”通过自评与互评,幼儿能看到自己的不足,发现别人的长处,进而互相学习,共同进步。为幼儿提供互动学习的机会。
新课程理念下的建构游戏应该让幼儿与教师共同创设一种多元化、多功能、多层次的环境;教室应该重新定位自己的角色,尊重幼儿、欣赏幼儿、相信幼儿,让幼儿自由、自主地与环境积极有效地互动。教师以观察者、合作者、支持者、鼓励者的身份适时适当地介入指导,并灵活通过多元的评价方式来生成游戏的内容和深入游戏的情节,提高幼儿建构技能和游戏水平,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李季湄.《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解读.
作者简介:苏洁,1989年10月,女,江苏常州人,本科,幼教二级,建构游戏的观察与推进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