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贵阳市高中地理生态文明教育现状研究

2019-09-10白雪飘

新教育论坛 2019年11期
关键词:贵阳市中学生文明

白雪飘

摘要:中学生的生态文明观对本国生态文明教育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章以贵阳市高中生的生态文明教育为基础,从生态文明知识、生态文明意识、生态文明行为、生态文明教育等分析中学生生态文明教育现状,并在此基础上采取相关措施以促进生态文明教育的发展。

关键词:生态文明教育;中学生;地理教学

一、贵阳市生态文明教育现状

本研究以生态环境脆弱的喀斯特地貌区——贵阳市为例,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了解该地区生态文明教育现状,探究生态文明教育的有效途径。在贵阳市任意选择了3所学校,对100名不同年级的学生进行调查。问卷总共发放100份,实收90份,有效率达90%。根据调查结果,了解该地区的生态文明教育现状。

(一)生态文明知识掌握较浅

生态文明教育指学者根据其基本目标与根本准则,运用各种方法与途径,以增加中学生的生态文明知识、培养中学生的生态文明情感、养成中学生的生态文明习惯以及应用到实践活动中以锻炼中学生的生态文明能力。从相关数据中可以看出中学生对一些基础的生态环保知识的了解相对较弱。如表1所示,在“你了解什么是生态文明吗?”的调查中,有84%的同学对生态文明教育知之甚少;对“喀斯特地貌的了解程度”的调查中,仅36%的学生对该地貌有较多的了解;更有51%的人不知道世界环境保护日的具体日期;在对贵阳的生态环境的脆弱性的表现中,仅29%的学生认为该地区生态环境的脆弱性表现在碳酸盐岩出露的面积广,31%的认为是地下河污染难以治理,17%的学生认为是植被的覆盖率低。从该数据看出,该地区对喀斯特地貌知识的普及性不高,学生对生态文明知识的掌握较薄弱。

(二)生态文明意识有待加强

生态文明意识指学生通过学习后并掌握一定的生态环保知识,在其思想认知中自觉养成生态环保观念,以便于引导人们形成良好的环保行为的一系列思维模式,是中学生应具备的思想意识。从相关数据看,中学生已经具有相关的生态环保意识,可仍有待加强。80%的学生觉得在现阶段的课程教学中,普及生态文明教育已是大势所趋;并有89%的人认为高中生有责任关心生态文明的发展;针对贵阳市典型的喀斯特地貌生态环境,有64%的学生认为学校非常有必要开设保护喀斯特环境方面的活动及课程,而仍有36%的人认为没有必要或持无所谓的态度。

(三)生态文明行为有待落实

生态文明行为是以尊重和保护生态环境为宗旨,以可持续发展为依据,以人类的未来发展为出发点,自觉地遵守生态系统原理的一种行为方式。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落脚点,生态文明行为的践行直接决定着生态文明建设的发展。然而,在对“你认为身边的同学的行为有践行生态文明理念吗?”的调查中,仅44%的学生认为一半以上的同学能在日常生活积极的建设和维护生态环境;而88%的学生认为自己会主动维护身边的生态环境。从这两组数据中发现其生态文明认知还没有成为一种自觉的生态文明习惯,观念与行为之间还存在一定的距离,中学生的生态文明行为和习惯还有待养成。

(四)生态文明教育相对落后

学校是生态文明教育的首要阵地,校园的文化环境、实践活动及课堂教育等对普及学生的生态文明基础知识、提升环境保护意识都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教师作为学生成长的引领者、辅助者,其思想意识与行为都会影响生态文明教育的推行与发展。但从调查结果中得出,目前高中学校的生态文明教育都急需增强。 对“学校有没有开设生态环保方面的活动或讲座?”的调查中,有73%的学生持不了解的态度,说明生态文明教育在该校重视度不高,生态文明教育急需加强。对“你绝对当前限制我国中学生态文明教育的因素”的调查,有69%的学生认为最主要的原因是生态文明在社会的普及不够,从而潜移默化地影响到学校,其次是受应试教育的影响,老师授课时不愿过多涉及这方面的知识。

(五)生态文明知识的获取途径有待完善

信息传播的广度及深度是影响其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生态文明知识获取途径的广度决定其发展及影响力度。从调查结果来看,有66%的同学是通过老师和同学获取的,其次主要是通过电视广播(52%)和互联网(50%),从家长、报刊杂志及政府的宣传活动等途径获得生态文明知识的同学相对较少。从此数据可发现生态文明知识的传播以学校和电子设备为主要阵地。传播途径相对单一并且较为零散,进而影响学生对生态文明的关心程度及其的影响力度。

二、贵阳市生态文明教育的策略思考

(一)丰富教学内容,增强中学生的生态文明知识

学校教育是生态文明教育的重要支撑,高中地理课程教学便是生态文明教育的一个重大平台。从高中地理课程性质来看,地理学是研究地理环境及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这与生态文明教育所倡导的人地和谐观念是一致的;从高中地理教学的使命来看,它的使命之一是指导学生发现现代化建设中出现的巨大地理问题与全球地理问题,提升中学生可持续发展观念与社会责任感,高中地理教学使命中倡導的可持续发展观念正是生态文明建设蕴含的核心内容;从高中地理课程的设计内容来看,高中地理课程内容的设计以可持续发展为指导思想,采用现在科学技术方法,着重解决人口、资源、环境、发展等重大问题,并以培养国民现代文明素质为重大目标,从而体现地理课程性质的理念,强化和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章程。

(二)拓展宣传途径,提高中学生的生态文明意识

在高等教育普及背景下,增强学生的生态文明教育是我国基础教育中不可或缺的内容。中学生对生态文明知识的获取不应仅限于学校、电视广播及互联网等宣传工具。其传播途径应具有多样性,以便于增强生态文明教育的影响力度,使学生在这种浓厚的环境氛围中耳濡目染,不断地提升自己地生态文明意识。例如,在家庭教育方面,家长对孩子的培育是处于其终身教育的起点位置,其情感目标是最基本的目标,重点内容是培养儿童对环境及生活的热爱,引导儿童养成良好的生态环保意识。家长的言传身教不仅为学校在开展生态文明教育作了良好的铺垫。

(三)开展实践活动,逐步养成生态文明行为

引导中学生形成良好的生态文明行为并形成正确的生态文明习惯是加强中学生生态文明教育的最终发展目标。让中学生于具体行为过程中 “受锻炼、得真知、获体会”。学校可通过组建环保社团、开展志愿者服务等活动,让学生切实感受生态社会的成效及生态文明的重要性。将生态文明教育与实践活动结合起来,让学生在真实的社会环境中发现生态环境问题,并通过自己所掌握的知识与同学或者老师合作解决问题,学生通过实践活动,不断提升自身的生态文明认知与综合实践能力,也有利于养成生态文明的实践行为,最终实现生态文明的最终目标。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R].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2]王淑英,孙克俭,郭岩.高职院校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研究[J].黑龙江社会主义学报,2013(1),49-52.

猜你喜欢

贵阳市中学生文明
夕阳下的鸟影
漫说文明
文明过春节
山西老年大学到贵阳市开展校际交流
The Role of Teacher , Learner and Material in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Learning
中学生原创作文精选
中学生原创作文精选
中学生原创作文精选
欢迎来到《中学生博览》大型团购会
对不文明说“不”